認識兒盟
關於兒盟
服務據點
服務網站
最新消息
活動消息
兒盟倡議
社工故事
時事回應
參與兒盟
捐款方式說明
募款專案
囝仔 l 義賣品
親子共好課程
兒盟學苑
物資募集
愛心夥伴
成為志工
人才招募
兒盟服務
特殊境遇
家庭增能
社會共好
社會責信
年度服務成果
勸募專案成果
財務報告
捐款芳名錄
公告
永續專區
兒盟資源
電子報
刊物
研究調查報告
多媒體影音
親子百寶箱
聯絡兒盟
聯絡我們
機構實習
常見問題
捐款大小事
誠信經營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0
捐款
認識兒盟
最新消息
參與兒盟
兒盟服務
社會責信
兒盟資源
聯絡兒盟
0
捐款
關於兒盟
服務據點
服務網站
活動消息
兒盟倡議
社工故事
時事回應
捐款方式說明
募款專案
囝仔 l 義賣品
親子共好課程
兒盟學苑
物資募集
愛心夥伴
成為志工
人才招募
特殊境遇
家庭增能
社會共好
年度服務成果
勸募專案成果
財務報告
捐款芳名錄
公告
永續專區
電子報
刊物
研究調查報告
多媒體影音
親子百寶箱
聯絡我們
機構實習
常見問題
捐款大小事
誠信經營
最新消息
發現兒盟最新消息與所有愛孩子動態。
首頁
最新消息
兒盟倡議
時事回應
全部
活動消息
兒盟倡議
社工故事
時事回應
熱門點閱
#偏鄉傳愛
#反霸凌
全部
活動消息
兒盟倡議
社工故事
時事回應
熱門點閱
#偏鄉傳愛
#反霸凌
觀看更多
孩子人生的第一步,您準備好了沒?
坊間琳瑯滿目的幼兒園充斥,你會如何幫孩子選擇?有外師上課?教室環境新穎漂亮?幼兒園名氣響亮?你知道幫孩子選擇的是幼兒園?還是補習班?
時事回應
2014-11-13
觀看更多
給災區孩子三個安心的力量
高雄氣爆案,又讓好幾個家庭陷入黑暗;而接連的意外,透過新聞不斷地報導,更讓無數家庭墜入慌亂不安。進入第三天,除了持續搜救、安頓受災民眾,受災者和家屬崩毀、難過的受創經驗更需要被關照,尤其是忙亂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孩子。
時事回應
2014-08-05
觀看更多
兒虐事件發生前,有需要協助的家庭
2014年至今已發生19起見報的重大兒虐案件和殺子自殺案件,其中10個孩子因此失去寶貴的生命。尤其是七月迄今,就接連發生了數起重大兒虐事件
時事回應
2014-07-14
觀看更多
代理孕母?請勿把收養當戰場
兒福聯盟也絕對不是為了辦理收出養而來反對代孕制度,收出養制度是為了已經存在的失依兒童所設立的,而代孕制度是因為不孕夫妻想透過別人的身體來孕育孩子,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制度,在思考上不能混為一談,也無法比較兩者的優劣。
時事回應
2013-12-20
觀看更多
捍衛受虐童司法正義--針對王昊案主嫌減刑之回應
王昊案在昨日(1/29)二審宣判,主嫌劉金龍從一審死刑判決減為30年徒刑,其餘各加害人刑度均有所減輕,引起大眾對此悖離社會期待之判決不滿。針對王昊案的二審判決,兒福聯盟有以下回應:一、刑事庭法官應接受兒少保護相關的訓練。二、應建立兒少虐待案件的判決標準
時事回應
2013-01-31
觀看更多
家長托兒要注意
如何知道孩子上的托嬰中心、托兒所或幼稚園是有立案的呢?即使有立案證書,要怎麼判斷證書的真實性、以及機構提供的服務是合法的呢?想必這是許\多家長在看到這則新聞後的擔心和疑慮。兒盟建議家長在參觀托嬰中心/托兒所/幼稚園的時候,可以仔細觀察懸掛於牆上的立案證書
時事回應
2011-02-23
觀看更多
霸凌法「預防、輔導」應重於「懲罰」
過去長期存在於校園的霸凌問題,近日隨著一些學生殘忍欺負行為的新聞爆發,越來越受到重視與關切,而教育部也打算開始擬定校園霸凌法,期學校能重視並願意解決霸凌問題,然我們對於該法有些疑慮與建議。
時事回應
2010-12-16
觀看更多
生育拚量? 國教向下延伸拚質
觀察社會上對我國急速少子化現象的反應,憂慮負擔龐大的育兒花費,和幼兒托育服務的難找,被認為是年輕人不願生養孩子的主因之一
時事回應
2010-12-13
觀看更多
兒少法修訂仍有缺失, 立院二讀時應予補救
近年來,孩子受虐或遭不當對待,街坊鄰里明明已察覺異狀,卻知情不報,導致錯失搶救良機,孩子最終不幸死亡的悲劇不時發生。為了使兒虐案件能及早被通報,兒盟主張將村(里)長、村(里)幹事、公寓大廈管理人員等社區基層人員,一併納入兒保責任通報範圍,藉由社區基層人士的參與,使兒保通報網絡更為綿密。
時事回應
2010-11-17
觀看更多
[時事回應] 24小時全日托的隱憂
兒盟近年調查發現,近兩成的家長會將孩子交給保母或托嬰中心照顧,如何確保托育品質,讓孩子得以在安全、妥善的環境中長大?兒盟認為,再好的管理機制、再優質的保母,都取代不了父母親的角色,將孩子送托保母後,並非就卸下了照顧孩子的責任,而應該與保母建立互信關係、保持良好的溝通,一起關心孩子、瞭解孩子的情況,共同努力為孩子打造良好的托育環境,為孩子營造溫馨的童年。
時事回應
2010-09-06
觀看更多
[時事回應] 巴掌下的省思
在「巴掌事件」中,我們看到老師的無力,受害家長的悲痛,其實整件事曝露出來的,是眾人對性別霸凌的不了解,以及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缺乏相關支持與協助。
時事回應
2010-04-06
最前頁
上一頁
2
3
4
5
6
下一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