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兒盟
    • 關於兒盟
    • 服務據點
    • 服務網站
  • 最新消息
    • 活動消息
    • 兒盟倡議
    • 社工故事
    • 時事回應
    • 即時公告
  • 參與兒盟
    • 捐款方式說明
    • 募款專案
    • 囝仔 l 義賣品
    • 親子共好課程
    • 兒盟學苑
    • 物資募集
    • 愛心夥伴
    • 成為志工
    • 人才招募
  • 兒盟服務
    • 特殊境遇
    • 家庭增能
    • 社會共好
  • 社會責信
    • 年度服務成果
    • 勸募專案成果
    • 財務報告
    • 捐款芳名錄
    • 公告
  • 兒盟資源
    • 電子報
    • 刊物
    • 研究調查報告
    • 多媒體影音
    • 親子百寶箱
    • 永續教育網
  • 聯絡兒盟
    • 聯絡我們
    • 機構實習
    • 常見問題
    • 捐款大小事
    • 誠信經營

兒福聯盟

0 捐款

兒福聯盟 兒福聯盟

  • 認識兒盟
  • 最新消息
  • 參與兒盟
  • 兒盟服務
  • 社會責信
  • 兒盟資源
  • 聯絡兒盟
0 捐款
    • 關於兒盟
    • 服務據點
    • 服務網站
    • 活動消息
    • 兒盟倡議
    • 社工故事
    • 時事回應
    • 即時公告
    • 捐款方式說明
    • 募款專案
    • 囝仔 l 義賣品
    • 親子共好課程
    • 兒盟學苑
    • 物資募集
    • 愛心夥伴
    • 成為志工
    • 人才招募
    • 特殊境遇
    • 家庭增能
    • 社會共好
    • 年度服務成果
    • 勸募專案成果
    • 財務報告
    • 捐款芳名錄
    • 公告
    • 電子報
    • 刊物
    • 研究調查報告
    • 多媒體影音
    • 親子百寶箱
    • 永續教育網
    • 聯絡我們
    • 機構實習
    • 常見問題
    • 捐款大小事
    • 誠信經營
首頁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內容

孩子自行摸索性教育,讓人比較安心嗎?

時事回應
2017-01-06
分享
2017年01月05日20:04 蘋果日報

近日一國小遭踢爆「教小六童如何自慰,並不分性別讓男女生一起討論」,這已在教育部、家長與校園間引發沸沸揚揚的爭論。相信大家都認同性平教育的本質是尊重、包容他人並保護自己,然而對此正反兩方人馬卻有各自的預設條件,若又只看事件表面而不深究其內涵,也難怪雙方各執一詞。討論這件事情的起點應為:究竟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從兒福聯盟2016年的「台灣兒童性教育知識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到孩子對性教育的需求。家庭中的性教育顯然不足,有67.6%的學童表示家長從未與他們討論過性行為議題,56.3%則從未談論過感情議題;校園中也有29.6%的孩子曾碰過老師刻意跳開課本內容避而不談,那麼孩子的性教育知識究竟從何而來呢?以避孕知識為例,國小五、六年級的「健康與體育」教材中並未提及任何相關知識,卻有54%的五年級生與70.2%的六年級生自認了解有效避孕方式,進一步去細問他們的資訊來源,有14.2%是從同學或朋友口中得知,17.3%透過網路,18.4%透過新聞媒體。試問,由孩子自行摸索出來的性教育,讓家長們比較安心了嗎?

其實,教學的重點並非「推廣孩童自慰」,而是讓他們了解,性需求是到了一定年紀會有的正常生理反應,無須因此羞赧或害怕,重點是如何正確地面對這樣的需求。一味的將相關知識阻絕於孩子的成長之外,這樣的過度保護是否只是一種鴕鳥心態,更加驅使孩子往四面八方尋求不一定正確的解答。現在的孩子發育時間較過去早,若大人們仍抱持「你長大的那一天就會懂」的保守心態,最終受害的恐怕是孩子。

2016年底時,挪威公共電視台曾以真人教學性教育,這樣的教學方式達到了更生動、更吸引兒童的目的,也引發了當地一些家長的抗議。當然,風俗民情隨著國家的不同、時間的演進各有差異,這樣的方式不一定適合台灣。但是,由本次事件可看出,如何以孩子為主體,重視他們對於性教育的需求,並找出合適的教學方式,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本文刊登於2017/01/05蘋果日報之論壇】
政策倡議 性教育
返回上一頁
關聯消息
  • [時事回應] 巴掌下的省思
    [時事回應] 巴掌下的省思
    在「巴掌事件」中,我們看到老師的無力,受害家長的悲痛,其實整件事曝露出來的,是眾人對性別霸凌的不了解,以及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缺乏相關支持與協助。
    時事回應
    2010-04-06
  • 兒少法修訂仍有缺失, 立院二讀時應予補救
    兒少法修訂仍有缺失, 立院二讀時應予補救
    近年來,孩子受虐或遭不當對待,街坊鄰里明明已察覺異狀,卻知情不報,導致錯失搶救良機,孩子最終不幸死亡的悲劇不時發生。為了使兒虐案件能及早被通報,兒盟主張將村(里)長、村(里)幹事、公寓大廈管理人員等社區基層人員,一併納入兒保責任通報範圍,藉由社區基層人士的參與,使兒保通報網絡更為綿密。
    時事回應
    2010-11-17
  • [時事回應] 24小時全日托的隱憂
    [時事回應] 24小時全日托的隱憂
    兒盟近年調查發現,近兩成的家長會將孩子交給保母或托嬰中心照顧,如何確保托育品質,讓孩子得以在安全、妥善的環境中長大?兒盟認為,再好的管理機制、再優質的保母,都取代不了父母親的角色,將孩子送托保母後,並非就卸下了照顧孩子的責任,而應該與保母建立互信關係、保持良好的溝通,一起關心孩子、瞭解孩子的情況,共同努力為孩子打造良好的托育環境,為孩子營造溫馨的童年。
    時事回應
    2010-09-06
聯絡我們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總會電話: 02-2799-0333
傳真: 02-8797-3131
地址: 11469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83巷21號7樓
捐款資訊
專線: 02-2799-0333轉1
傳真: 02-2657-8181
戶名: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銀行代號: 807 永豐銀行-建成分行
銀行帳號: 103-001-0000-688-8
郵局劃撥帳號: 156-88659
電子發票捐贈碼: 885521
訂閱電子報
訂閱
兒童網路安全 隱私權保護
Copyright © 2024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Powered by A-Cart 網站設計

系統訊息

若要訂閱電子報,請先登入會員。
邀請您訂閱兒福聯盟電子報,接收兒盟最新活動資訊與愛孩子的服務足跡。
登入會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