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與跨領域合作 擴大兒虐防護網
時事回應
2015-07-17
今年至今已發生18起重大兒虐死亡事件(殺子自殺10件、兒虐致死8件),造成16名孩子死亡(殺子自殺7死、兒虐致死9死),其中三歲以下的孩子就有10位(殺子自殺2死、兒虐致死8死),佔了62.5%。過去一週就有五個孩子因為大人惡意傷害而來不及長大。面對這一連串令人痛心的悲劇,兒盟提出三點政策建議:
一、 建立嬰幼兒到宅育兒指導制度
二、 提升酒藥癮的戒治服務可近性
三、 社區監督機制
一、 建立嬰幼兒到宅育兒指導制度
三歲以下的幼兒受虐死亡比例極高,但六歲以下幼兒由於僅在家內生活,十分困難得知照顧狀況,雖然政府目前有針對六歲以下幼兒的關懷輔導方案,但這類方案服務的期程有限。兒盟建議應像日本及歐洲國家一樣,從孕婦起,由公衛護士密切的關注著她們的身心狀況;在嬰幼兒出生後,也應該至少要維持一年的訪視,除了提供家長照顧建議、交流育兒經驗與知識外,並同時觀察嬰幼兒的照顧狀況,如果有照顧不當者,可以立即通報相關系統,讓兒少保護系統介入,為幼兒們建立更好的保護網絡。
二、 提升酒藥癮的戒治服務可近性
酒、藥癮的家庭,常是¬兒少保護社工服務上較具挑戰性的,這些家庭的孩子可能在基本照顧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問題,但難以預料的反倒是有藥酒癮的照顧者,他們隨時都可能因為用藥或用酒過量而傷害兒少。有酒、藥癮的照顧者,是非常需要仰賴醫療相關專業的協助,就實務經驗來說,盡管案主有意願戒治,但若是戒治據點不夠社區化,或是缺乏外展的駐點服務,這就可能導致案主因為通勤的舟車勞頓,而降低他們尋求專業協助的可能性。
今年六月,衛生署發函各地,要求衛生單位能陪同社工共同訪視酒癮個案,兒盟相當認同這樣的合作模式,但希望能確切落實,此外,這樣的合作模式應該也要將藥癮者納入,讓藥酒癮家庭可以獲得更近便的戒治服務,以避免無辜的孩子成為藥酒癮的另一個受害者。
三、 社區監督機制
近來的幾起案件,社區鄰居皆表示,孩子一直有未受妥善照顧的跡象,家庭份子也較為複雜,但卻都無人通報。「新竹小媽媽」的案件中,兩名幼兒被關在炎熱的小套房,沒水喝也沒東西吃,期間想必一定哭泣非常多天,但卻未見任何民眾通報,最終導致無法挽回的結果。在這個不幸的事件中,除凸顯了照顧者、施虐者的殘忍,周遭成人的冷漠,也是這場悲劇的加害者。每個孩子都是寶貝,兒盟呼籲社會大眾應該當個管家婆,察覺左鄰右舍的孩子有危險,就應主動通報社會局或是撥打113,避免孩子受虐致死的悲劇一再發生。再多的社工人員都無法取代與孩子朝夕相鄰的社區民眾,唯有大家都有共同守護孩子的心願,才能避免更多孩子遭受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