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兒盟
    • 關於兒盟
    • 服務據點
    • 兒盟活動
    • 協尋三十
  • 最新消息
    • 活動消息
    • 兒盟倡議
    • 社工故事
    • 時事回應
  • 參與兒盟
    • 捐款方式說明
    • 募款專案
    • 囝仔 l 義賣品
    • 親子共好課程
    • 兒盟學苑
    • 物資募集
    • 愛心夥伴
    • 成為志工
    • 人才招募
    • 當月活動
  • 兒盟服務
    • 特殊境遇
    • 家庭增能
    • 社會共好
  • 社會責信
    • 年度服務成果
    • 勸募專案成果
    • 財務報告
    • 捐款芳名錄
    • 公告
  • 兒盟資源
    • 電子報
    • 刊物
    • 研究調查報告
    • 多媒體影音
    • 親子百寶箱
  • 聯絡兒盟
    • 聯絡我們
    • 機構實習
    • 常見問題
    • 捐款大小事
  • 兒盟活動

兒福聯盟

0 捐款

兒福聯盟 兒福聯盟

  • 認識兒盟
  • 最新消息
  • 參與兒盟
  • 兒盟服務
  • 社會責信
  • 兒盟資源
  • 聯絡兒盟
0 捐款
    • 關於兒盟
    • 服務據點
    • 兒盟活動
    • 協尋三十
    • 活動消息
    • 兒盟倡議
    • 社工故事
    • 時事回應
    • 捐款方式說明
    • 募款專案
    • 囝仔 l 義賣品
    • 親子共好課程
    • 兒盟學苑
    • 物資募集
    • 愛心夥伴
    • 成為志工
    • 人才招募
    • 當月活動
    • 特殊境遇
    • 家庭增能
    • 社會共好
    • 年度服務成果
    • 勸募專案成果
    • 財務報告
    • 捐款芳名錄
    • 公告
    • 電子報
    • 刊物
    • 研究調查報告
    • 多媒體影音
    • 親子百寶箱
    • 聯絡我們
    • 機構實習
    • 常見問題
    • 捐款大小事
首頁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內容

「聽爸媽的話—共創友善育兒環境」座談

兒盟倡議
2022-09-07
分享

    長期關注育兒家庭議題的兒福聯盟與親子天下,於今(6日)共同舉辦「聽爸媽的話—共創友善育兒環境」座談,現場邀請到親子系臉書粉絲團「林叨囝仔The Lins' Kids」一家、黃瑽寧醫師、石易平副教授及王婉諭立委等進行對話,從不同的角度,分享如何從硬體環境及社會氛圍建構友善育兒環境。除了育兒家長到場發聲之外,現場也播放兒福聯盟2022年育兒支持議題愛心大使-林心如所拍攝的「小朋友,是讓人更好的朋友」形象廣告,心如說自己生孩子後的最大改變是變得更加有耐性,對待他人也更有同理心,教育孩子雖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看到孩子能力逐漸「解鎖」,一切都很值得,也希望大家在公共場合聽到孩子哭時,能多一點包容,給爸媽多一點支持。

    兒福聯盟林志嘉董事長致詞時表示,雖然現在政府提供多項經濟補助,減輕家長育兒負擔,但較少關心家長帶孩子外出遇到的不友善狀況,希望藉由這次座談的分享,集思廣益來為爸媽打造方便外出的友善育兒環境。座談現場也公布兒福聯盟「2022年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友善育兒環境篇」及親子天下「少子下,家長的理想教育、教養藍圖-幸福感篇」問卷結果,透過質化研究和量化調查,呈現當前台灣家長對育兒環境的親身經歷及滿意度。

    育有六寶的親子系臉書粉絲團「林叨囝仔The Lins' Kids」媽媽陳珮芬和爸爸林時民一起到場分享養育六個孩子一路上的經歷,育兒11年的他們雖然有感覺到政府對於育兒家庭的支持有變多,但育兒環境不論是硬體設施或是社會氛圍都還有改善的空間,媽媽陳珮芬表示硬體設施的部分親子停車位幾乎很難找到,就算找到空間也不夠大難以讓嬰兒提籃順利上下車,以及買車票只有前兩胎有優惠,反倒像是在懲罰育有多胎的父母;社會氛圍的不友善更是明顯,不止餐廳訂位店家聽到兩大六小就拒絕訂位,媽媽更提到當初在粉絲團上分享懷第六胎就遭到網友的批評,印象深刻的酸言酸語包含「貧窮沒事做的人才生那麼多胎」、「慾望把持不住」等。並期待政府政策應該把補助改為獎勵,現行排富條款太嚴格,政府應該讓有經濟條件的家庭有更多誘因育兒。

    黃瑽寧醫師則表示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教養方式,而大部分的育兒困境反而不是硬體,更廣大的父母遇到的困境其實是「時間」,沒有時間大概從生產完後一個月就開始了,父母進入職場後很多產業對於育兒父母不友善的狀況就顯現出來。即使有育嬰假也很多父母還是不敢請,但孩子其實是需要很多時間陪伴的,建議企業都開始遠距工作的措施,成為一個常態。黃醫師更以兒科醫師的角度提出建議,表示雖然看到很多父母對於育兒的慌張與恐懼,但鼓勵家長不用過度害怕,只要和孩子有好的安全依附關係、讓孩子有好的自信心、養育孩子的方法就是了解孩子、同理孩子,給孩子心理的支持,就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石易平副教授也提到,現在社會對於育兒家庭的不友善是讓人不願生育的一大原因,並舉例新聞時事,有店家要求小孩背完圓周率後面30位才可以進入,小孩在現代社會似乎被貼上不能控制自己、髒亂的標籤。進一步提到如何創造親子友善的社會氛圍,以親子餐廳為例,雖然親子餐廳提供育兒家庭自在的空間,但親子餐廳的崛起似乎也意味著育兒家庭只能去親子餐廳,只用商業化的手段去解決對育兒家庭不友善的社會氛圍不太足夠,難以增進育兒家庭和未生育家庭彼此的理解。並提到育兒家庭仍存在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分享自己研究發現孩子學齡前媽媽受到的影響比爸爸多。石易平副教授建議友善親子的大方向是「時間」,包含父母上下班工時和學校的上下學時間設計,可以更親子友善,才能有工作時間和陪伴孩子成長的平衡。

    王婉諭立委也到場表示,政府一直以來多著重在經濟面的補助,但現行育兒津貼排富條款仍不太合理,育兒家庭的負擔其實非常大,即使是月薪十萬的父母但若是一個月光安親班就需要負擔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所得,且只有經濟面補助很難讓民眾有感或很難成為大家願意生育的原因,育兒友善的硬體設施和社會氛圍應並重;王婉諭委員表示將督促政府更應該在改變傳統文化的角色上著力,更加落實性別平等。親子友善應該包含交通、公共場所、親職教育、兒童人權、居住環境、社會氛圍等各個不同面相。

   最後綜合座談的時間更有到場的特殊兒家長以自身經驗表示,出門都難以尋得適宜的親子廁所或無障礙空間,現行的育兒友善政策應該更貼心考量特殊兒的狀況,並獲得兒盟、王婉諭委員及專家學者的支持,呼應了本場「聽爸媽的話」的主題,兒盟表示將持續辦理少子化相關座談回應家長需求。

兒福聯盟「2022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友善育兒環境篇」

  今(2022)年初,兒福聯盟邀請已生育一個孩子的夫妻及未生育孩子的夫妻,辦理4場次的焦點團體,透過彙整與會者對育兒的期待及分享育兒經驗,發表「2022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兒盟指出,根據育兒家長及育齡夫妻所傳達的心聲可知,台灣當前的育兒環境存在「硬體設施不友善」、「社會氛圍不友善」兩大困境:

 (一)硬體設施不友善,帶幼兒出門障礙重重

    育兒家庭提到帶幼兒出門的日常,免不了會說到硬體設施設備缺乏的部分,如:親子車廂一票難求、餐廳廁所或公共空間男廁沒有尿布台、親子停車位被占用、上下車空間太窄等問題。此外,與會的育兒家長也提及,適合幼兒活動的戶外空間明顯不足,尤其都會區之外的地區,可以讓幼兒活動的公園或公共場館更缺乏,少有讓育兒家庭安心的空間可供孩子們活動放電,難以促進幼兒身心平衡發展。

 (二)社會氛圍不友善,育兒家庭承受諸多壓力

    除了具體的設施設備問題外,育兒家庭帶幼兒出門、用餐,免不了會在意其他路人看待自己和孩子的眼光,如果正好孩子哭鬧,又遇到包容度比較低、甚至想干涉、批評家長教養狀況的陌生人,育兒家庭往往需要同時處理孩子,又得回應他人的指責和抱怨,十分困窘和難熬。未生育夫妻也表示,雖然還沒有帶孩子外出的經驗,但對於社會氛圍是否友善育兒,也有很深的感觸,也會擔心自己是否能承擔這些異樣眼光和壓力。

    兒福聯盟白麗芳執行長表示,兒福聯盟從2012年調查發現,育兒家長面臨「行路難、如廁難與搭車難」的外出困境,之後促成「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修法,增訂孕婦及親子停車位、親子廁所盥洗室及親子車廂等友善育兒環境的條款。雖有相關法條加持,但實體環境改善的速度,仍跟不上家長的需求;兒盟2017年調查發現,近6成媽媽覺得外在環境不友善、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很有壓力;兒盟今年「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也發現,家長仍覺得當前育兒環境不夠友善,雖然法規有進步,有各式親子友善設施的設立,但設施似乎不符合家長需求,像是親子停車格不夠大、親子車廂不夠多等等。因此,兒盟呼籲政府,應普設從育兒需求出發的各項硬體設施,營造同理、體諒育兒家庭的社會氛圍,讓台灣家長更可以安心育兒。

親子天下「家長的理想教育、教養藍圖」大調查

  親子天下則在今年七月,針對家中至少有一個孩子的家長以網路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家長的理想教育、教養藍圖」大調查,共回收1,336份有效問卷。其中有三個重要發現:

(一) 發現一:維繫家庭幸福不容易,有了孩子更幸福

    根據調查發現,近六成七(66.84%)家長認為,維繫家庭幸福是困難的,多數家長的幸福感來源是小孩,有近八成五(84.73%)的家長認為,有了小孩更幸福。有趣的是,進一步交叉分析發現,認同「小孩是幸福感來源」的家長,也對婚姻的幸福感較高。

(二) 發現二:母親在婚姻、育兒中的幸福感比父親低

    調查顯示,家庭裡的女性,幸福感遠比男性低。在「維繫家庭幸福不困難」、「有了小孩更幸福」、「若重來,願意結婚」、「若重來,願意生小孩」等問題的同意比率,母親皆略低於父親,顯示母親在婚姻、育兒中的幸福感比父親低。

(三) 發現三:社會育兒友善度 家長認為不及格 

   除了家庭裡的幸福感,透過調查更想知道外部環境對育兒家庭的友善支持程度。根據調查,家長對於政府的催生政策給了3.28分,所在的職場環境得分3.07分,社會民眾氛圍只有2.62分。若以3分作為及格分數的標準,社會育兒友善度明顯的「不及格」,是三類評分中最低的一項。

    親子天下副總編輯蘇岱崙表示,親子天下長期觀察發現,社會對育兒家庭有許多不友善的地方,像是有餐廳禁止嬰幼兒進入,或是高鐵上有家長因嬰兒哭鬧而被乘客請出車廂的新聞等,顯示育兒家庭遭受旁人不夠同理心的對待。蘇岱崙認為,過去總以為生養小孩是個別家庭的事,但是養大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每個孩子長大後都是扛起台灣未來與幸福的支柱,強調小孩是幸福感的來源。呼籲職場、社會、國家都需要給育兒家庭足夠的支持,養大一個小孩需要全村的力量,讓育兒裡裡外外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台灣也才能成為更友善生育的國度。

兒福聯盟x親子天下共同呼籲3大訴求:1.普設育兒設施 2.同理取代指責 3.多聽爸媽的話

  綜合兒福聯盟2022「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及親子天下「家長的理想教育、教養藍圖大調查」,反映不友善育兒家庭的社會環境,對於已生育及未生育家庭造成無形的心理壓力。兒福聯盟與親子天下共同提出以下三點訴求,呼籲政府重視家長的需求,回應家長的困境與期待,讓台灣的育兒家庭能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1.普設育兒設施

    我國雖有設置孕婦及親子停車位、親子廁所盥洗室及親子車廂的法源,但實際設置與使用情形,至今無從得知,建議政府對於友善育兒設施進行全國性盤點,並針對設置情況不佳的地區持續追蹤改善,以增加育兒設施的普及率,讓育兒家長帶孩子出門安心無礙。

2. 同理取代指責

    在公共場合遇到帶孩子出門的家長,請社會大眾多點耐心,多點禮讓,多點體諒、包容和支持,藉此提升整體台灣社會友善育兒的氛圍,讓每位育兒家長出門在外,都能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同理與善意。

3.多聽爸媽的話

    檢視政府近年來推出的育兒政策,多聚焦於加碼育兒津貼及幼托補助,對於育兒家庭日常使用的公共空間友善度關注不足,建議政府應從家長觀點出發,訂定相關法規時,多邀請家長參與,廣納家長意見,才能規劃出對育兒家庭更友善的公共空間,減輕家長外出的壓力。

政策倡議
返回上一頁
關聯消息
  • 不打不成器?兒虐、體罰還是管教? 九成二以上有被體罰經驗,七成二曾出現創傷反應
    不打不成器?兒虐、體罰還是管教? 九成二以上有被體罰經驗,七成二曾出現創傷反應
    防止兒童受虐日前夕,兒盟攜手藍白拖,凱莉哥,詹宇夫妻一起呼籲大家響應橘絲帶兒保運動愛孩子零暴力
    兒盟倡議
    2020-11-16
  • 兒少失蹤危機四伏,啟動修法刻不容緩記者會
    兒少失蹤危機四伏,啟動修法刻不容緩記者會
    兒盟公布 2020 年「兒少離家出走經驗調查報告」, 逾六成兒少離家後面臨四大危機,生存危機、健康危機、觸法危機、安全危機,兒盟與立委 蔣萬安、王婉諭、洪孟楷籲儘速增修兒少法, 將失蹤兒少中心 、 離婚商談 、未成年子女照顧計畫正式法制化,要求警政署儘早鬆綁安珀警報發布要件。
    兒盟倡議
    2020-12-21
  • [時事回應] 巴掌下的省思
    [時事回應] 巴掌下的省思
    在「巴掌事件」中,我們看到老師的無力,受害家長的悲痛,其實整件事曝露出來的,是眾人對性別霸凌的不了解,以及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缺乏相關支持與協助。
    時事回應
    2010-04-06
聯絡我們
總會電話: 02-2799-0333
傳真: 02-8797-3131
地址: 11469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83巷21號7樓
捐款資訊
戶名: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銀行代號: 807 永豐銀行-建成分行
銀行帳號: 103-001-0000-688-8
捐款服務專線: 02-2799-0333轉1
傳真: 02-2657-8181
雲端發票捐贈碼: 885521
訂閱電子報
訂閱
兒童網路安全 隱私權保護
Copyright 2021 © Child Welfare League Foundation, R.O.C. All Reserved.
Powered by A-Cart 網站設計

系統訊息

若要訂閱電子報,請先登入會員。
邀請您訂閱兒福聯盟電子報,接收兒盟最新活動資訊與愛孩子的服務足跡。
登入會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