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好家庭新世代】和孩子一起好好吃頓飯!親子共食的四大好處
目錄
-
親子共食是什麼
-
親子共食的四大好處
-
好處一: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
好處二:增加親子間情感交流
-
好處三:加強人際關係和溝通技巧
-
好處四:培養自信心和責任感
-
-
親子共食如何進行
-
親子共食的注意事項
親子共食是什麼
親子共食是指孩子和家人從準備料理開始,合力製作料理、享用料理,到最後合作收拾餐具/餐桌的過程。在親子共食的過程,孩子可以制定菜單、學習購買食材,並且練習使用廚房用具、準備餐點。和家人一起坐在餐桌享用料理,則是彼此交流情感和想法的絕佳機會。用餐完畢後,孩子可以一起參與收拾和善後工作,是個可以培養親子關係和增加互動的家庭活動。
相關文章:有效促進親子互動!讓家庭關係升溫的五種方法

圖: Family We Time國際家庭日/家常照片募集活動【不可思議愛的旅程】(點此看活動頁面)
親子共食的四大好處
-
好處一: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在親子共食的過程,家長可以協助孩子建立健康飲食的概念與習慣。孩子練習挑選食材和準備餐點的過程,更可以讓他們認識食物的不同樣貌、產生正向連結,減少偏食和挑食習慣,願意攝取均衡營養和食用天然食材。
圖: Family We Time國際家庭日/家常照片募集活動【支持在地農產品】 (點此看活動頁面)
-
好處二:增加親子間情感交流
透過親子共食可以增加的交流,讓家人互相關心彼此的生活,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經歷。在用餐過程的正向互動和支持,更有助於消除個人煩惱和壓力,進而達到改善情緒和促進心理健康的作用。
圖: Family We Time國際家庭日/家常照片募集活動【柿柿如意】 (點此看活動頁面)
-
好處三:加強人際關係和溝通技巧
親子共食期待家長和孩子可以合作準備食材、佈置餐桌或收拾餐桌。為了完成上述任務,親子可以學著如何有效溝通,確保訊息清楚傳達和被理解;孩子更有機會學習團隊合作所需要的人際技巧,未來可應用在學校和社交生活方面。
例如:詢問孩子「你想要今天一起買的南瓜怎麼被料理呢?是煮湯,還是和你最愛的蛋一起炒呢?」、「 需要切開南瓜的力氣要很大,爸爸媽媽可以幫忙,你願意幫忙打蛋嗎?」或是「我們一起來想想今天你可以幫哪些忙吧!」,讓孩子練習表達想法和需求,並建立親子間的合作默契。
相關文章:擺脫無效對話!親子正向溝通的六大祕訣 -
好處四:培養自信心和責任感
親子共食讓孩子有機會自己決定菜單、購買食材和準備料理,在孩子練習獨立完成任務的過程,他們可以建立對自己的自信心;在看見成果的一刻,更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
在餐後善後的時候,則可以教孩子收拾和清潔餐具,讓孩子建立責任感,更從家務過程學習如何整理居家環境,有助於他們發展秩序感和邏輯思維。
相關文章:如何讓孩子主動收拾?親子整理的五項原則
親子共食如何進行?
-
規劃菜單
邀請孩子共同規劃菜單,協助孩子建立營養均衡的觀念。 -
購買食材
帶孩子去市場或超市親自購買食材。在挑選食材的過程,可以教孩子認識在地或當季食材,以及如何選擇新鮮食材,讓孩子增加對食物的認識。 -
準備餐點
家長可評估餐點的複雜度來分配任務,讓孩子有機會自己動手製作餐點,並學習如何安全使用廚具。 -
佈置餐桌
請孩子考量家人需求來佈置用餐環境。如果情況許可,還可以請孩子發揮想像力,思考如何設計餐桌擺設,增加用餐的溫馨氛圍(例如:「今天你想要用什麼顏色的墊子、餐具?」) -
共同享用餐點
全家人坐在餐桌前共同享用餐點,家長可以練習使用開放式提問(例如:「今天在學校/朋友家/聚會玩了什麼有趣遊戲呢?」)來開題,增加孩子分享想法的意願,更加強家人間的情感連結。 -
收拾善後
請孩子收拾桌面和清洗碗盤,或是準備適合孩子高度或大小的清潔用品,讓孩子建立對家務勞動的責任感,更從整理過程培養順序感,提升孩子的組織能力。
_(1).jpg?1714626971313)
親子共食的注意事項
-
尊重孩子意願
為了提高孩子參與共食的意願,家長可邀請孩子參與決策過程,鼓勵孩子表達意見,並盡量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享用餐點時,孩子執意不吃特定食物,建議家長不用強迫孩子,避免孩子將眼前食物連結到負面情緒,產生更嚴重的挑食或拒食問題。 -
避免使用電子產品
親子共同用餐時,應避免使用電子產品,如手機、平板,或是分心邊看電視邊吃飯。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專注於和家人間的對話,才能開啟有意義的情感交流,並促進親子互動的品質。 -
教會孩子注意安全
建議家長在共食過程,務必提醒孩子「安全」的重要性,並教導孩子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像是:應提醒孩子以正確方法使用廚房用具以避免受傷;或是在端餐盤或熱食時,多加留意週遭環境等。積極建立孩子的安全意識,不僅可以讓孩子遠離意外,更確保共食過程能安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