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彤彤和姍姍是一對可愛的雙胞胎,父母在他們幼兒園畢業前調解離婚,由爸爸擔任孩子的照顧者。因著訴訟和過往的爭執,媽媽與孩子們的探視會面並不順利,而為了減少孩子們的為難,媽媽選擇不再探視,一直到觸及兒盟親子陪同會面服務,才讓相隔近6個月未見的母女三人有機會好好地說說話。
阿雯媽與阿強爸分居半年,阿雯媽獨自照顧三個孩子,最小的孩子不過1歲,在分居的半年中,阿強爸每個月平均支付不到1000元的扶養費,阿雯媽到法院提起離婚、親權及扶養費的訴訟,並請求阿強爸返還這半年來媽媽所代墊的扶養費。雙方調解時討論了那些事呢?
我們常會關注如何協助孩子適應離婚的變化,卻往往忘了自己也需要重新調適,每個人的步調都不同,因此不用著急,雖然會感到痛苦,但請記得:一切都會過去的,我們都能幸福著。
孩子因你(妳)經濟上的承擔,能安穩生活,有生活品質,這是孩子的幸福,而孩子的幸福,不就是你的幸福嗎?讓孩子能因著父母共同合作,而邁向更美好的未來。若雙方協議有關親權等議題無法達成共識,亦可透過社區家事商談服務,一起為孩子最佳利益考量。
當婚姻關係走進盡頭,你好不容易下了分開的決定。卻可能沒有注意到,婚姻關係的結束不只是兩個人說了算,孩子的想法與意見也極其重要。該如何和孩子說爸爸媽媽將要分開?對孩子而言離婚究竟代表什麼?
兒盟、各界專家與家事法庭多年來共同努力的目標是離婚後孩子仍擁有雙方的親情與連結,減低孩子的創傷,希望雙方即便在婚姻無法維持之下,仍能攜手做孩子的父母,莫讓離婚之子成為這場親權大戰的最大的受害者,才是真正符合兒童的最佳利益。
臺灣2021年有11萬對新人結婚,卻有將近5萬對離婚,離婚率位居亞洲之冠。
父母在離婚過程中不當處理,造成許多孩子適應困難、內心失落、親子關係衝突等問題,基於預防與協助孩子的立場,
兒福聯盟開辦 #離婚親子維繫 服務來協助父母,以追求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為目標,
父母在離婚過程中不當處理,造成許多孩子適應困難、內心失落、親子關係衝突等問題,基於預防與協助孩子的立場,
兒福聯盟開辦 #離婚親子維繫 服務來協助父母,以追求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為目標,
離婚不難,難的是如何放手。父母都不想與孩子分離,但以愛為名的爭奪,往往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刃。 讓兒盟陪伴你一起梳理婚姻中不愉快的情緒,和對方好聚好散,再做孩子永遠的父母。
一歲時的Q比,正是需要父母呵護照顧的小寶寶,完全不懂大人世界裡的紛擾是怎麼回事,卻成為無辜被捲入婚姻風暴的犧牲品。最初的交付引發Q比嚴重分離焦慮,激烈哭鬧的模樣讓爸媽十分心疼,也加深兩人的誤解。透過兒盟「陪同親子會面」服務下,我們一起來看看父母彼此的轉變吧!
離婚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固然有很多負面的情緒會隨之產生。孩子產生焦慮、夫妻間因協調過程產生摩擦,進而發生劇烈的爭執,導致整個家庭烏煙瘴氣等。所以,當人們聽到一個孩子的父母是離婚的狀態,經常會予以同情的眼光。
不過,李可心並不這麼想,他的雙親告訴他:「你現在有兩個家來愛你🏠🏠。」
不過,李可心並不這麼想,他的雙親告訴他:「你現在有兩個家來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