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當婚姻面臨問題,有些父母會選擇先分開一段時間重新思考彼此的關係;但孩子面臨父母一方突然的離家及關係的變化,可能因不知道爸媽發生什麼事而感到不安。父母雖然分開住,仍有共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在各自忙碌的生活中,如何知道孩子今天由誰照顧、何時到校接送、或重要的活動等,可以善用google「共用行事曆」的功能,共同建立及編排一個跟孩子照顧有關的行事曆。
再婚,代表前一段婚姻關係已告一段落,即將進入新的婚姻關係中,而孩子是在前一段婚姻關係中的存在,也是我們心繫的重要家人, 愛孩子的父母們著實會擔心,如果再婚的話,孩子能否接受未來的繼父母、是否覺得大人拋棄他而因此不安,大人如何調適心情與想法才能讓自己帶著孩子一起迎向幸福呢?
孩子常跟媽媽吵說手機遊戲要儲值,媽媽耽心孩子會過度沉迷、並沒有答應。最近發現孩子沒有再提,卻意外聽到他跟同學炫耀爸爸已幫忙儲值;媽媽於是私下跟爸爸聯絡以進一步了解,爸爸表示孩子告訴他的是-
兒福聯盟於今(110)年8月底成立「童心協力合作+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中心」,這是一個跨領域整合心理、法律和社工一條龍式專業諮詢,以孩子為中心考量的離婚親子維繫服務,將由專業的社工人員陪伴及引導即將或進行式的離婚夫妻以孩子身心需求為優先考量,理解夫妻兩人雖分離但親子教養不離分的合作父母觀念,共同完成「子女照顧計劃」,讓離婚子女離婚不單親,也能受到妥切的照顧。
父母當面對新戀情時,有時會像凱凱的爸爸一樣,讓新戀情的對象直接參與孩子的生活,有時我們會看見孩子只能禮貌性的回應或是感到不自在。其實在沒有先告知孩子的情況下,直接讓新戀情的伴侶參與孩子的生活,可能會讓孩子來不及預備,甚至有排斥的心理。
離婚後的爸爸媽媽都有機會發展新的戀情或再婚,本季電子報整理了幾個方法協助離婚父母平衡前配偶、現任配偶對孩子的管教不同及處理相處上的問題,一起來協助孩子適應再婚家庭的生活,減少忠誠上的衝突哦!
近日,有則看不到孩子的爸爸,正在東奧場外絕食抗議的新聞,新聞中這名法國籍的爸爸,在離婚過程中,因日本籍的媽媽將2名子女帶走且避不見面,但日本現有的法律制度並沒有跟探視相關的規定與罰則,導致每年在日本有15萬名未成年子女被父親或母親單方面帶走,而另一方父母卻無計可施的狀況。
對正處在分居或離異中的爸媽來說,能一起相互支撐疫情期間兩個多月的居家生活與照顧分工,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我們相信,你們一定都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了~
眼見疫情轉降至2級,生活秩序與步調看似逐漸恢復日常,但家務分工、家人間互相地體諒與支持,這個愛的進行式,仍需爸媽陪著孩子繼續耕耘與練習
眼見疫情轉降至2級,生活秩序與步調看似逐漸恢復日常,但家務分工、家人間互相地體諒與支持,這個愛的進行式,仍需爸媽陪著孩子繼續耕耘與練習
離婚,跟結婚一樣,不是只有兩個人的事!當夫妻決定離婚後,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跟孩子說」。以下原則可以供您參考:
一、自己的心情先準備好 二、從跟孩子有關的事開始談,並將未來的變動降到最低 三、明確告訴孩子離婚原因與他無關:這不是你的錯!
一、自己的心情先準備好 二、從跟孩子有關的事開始談,並將未來的變動降到最低 三、明確告訴孩子離婚原因與他無關:這不是你的錯!
接下來如何從日常對話中讓彼此關係加溫不降溫,要請爸爸媽媽跟我們一起練習第二式「我訊息」溝通法。仔細想想,邀請對方討論事情時,你開頭的第一句話是什麼?「你可不可以…」、「你應該要…」、「你為什麼…」
這是我們習慣的溝通用語,覺得可以直接且快速地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想法與期待,但下一秒往往莫名就收到對方生氣或拒絕溝通的結果。因此,如何讓對方接受我們善意的溝通邀請,開頭的第一句話是關鍵,而跨出成功溝通的第一步,就需要從「我」開始。
這是我們習慣的溝通用語,覺得可以直接且快速地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想法與期待,但下一秒往往莫名就收到對方生氣或拒絕溝通的結果。因此,如何讓對方接受我們善意的溝通邀請,開頭的第一句話是關鍵,而跨出成功溝通的第一步,就需要從「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