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當爸爸媽媽決定離開感到傷心和遺憾的夫妻關係時,需要重新安排未來如何安頓住所,還要協議孩子的監護照顧等安排,這常讓家長勞心勞力。而孩子可能也會在過程中無意間聽見、感受到爸媽之間的衝突...
根據研究顯示,離婚,是壓力排名第二大的人生事件,可見這樣的壓力讓大人都難以承受,何況是孩子? 根據兒福聯盟「2021年兒少面對父母離婚後的心情感受調查報告」顯示,孩子在父母離婚後有許多擔心情緒,其中有61.54%的孩子擔心「變成沒有爸爸或媽媽的小孩」,呈現出父母離婚分居,不只代表著夫妻關係的結束,更代表親子關係可能的變動,且這樣的變動讓孩子感受到莫大的失落感,也因此對照其他沒有遭逢巨變雙親家庭的同儕產生了羨慕感。
從小恩有記憶以來,小恩的爸爸媽媽就分開住了,小恩平時和媽媽住在一起、周末時爸爸會來陪小恩一起玩,雖然和爸爸相處的時間比較少,但小恩知道,爸爸和媽媽都很愛他,小恩也以為所有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是如此,直到小恩開始上學,才發現原來不是每個小朋友的家都和小恩一樣。
「你媽媽離家出走,不要你了…」
「要找媽媽,你就去求你媽媽回來啊!」
爸爸對著5歲的孩子這樣說…
「要找媽媽,你就去求你媽媽回來啊!」
爸爸對著5歲的孩子這樣說…
「離婚的決定與過程非常的艱難,這個決定也是很不得已,誠摯不希望因為媒體報導傷及無辜的孩子」,這是某藝人於媒體批露雙方將離婚對簿公堂時,聲明稿中的一段話。這段發文道出對孩子的不捨與守護的企圖,期待為孩子擋下因父母離婚必然出現的紛擾。即使是在工作上期待被關注的名人,也期盼外界能尊重其生活隱私,不希望大家打擾正在歷經傷痛、需要慢慢復原的孩子。
彤彤和姍姍是一對可愛的雙胞胎,父母在他們幼兒園畢業前調解離婚,由爸爸擔任孩子的照顧者。因著訴訟和過往的爭執,媽媽與孩子們的探視會面並不順利,而為了減少孩子們的為難,媽媽選擇不再探視,一直到觸及兒盟親子陪同會面服務,才讓相隔近6個月未見的母女三人有機會好好地說說話。
阿雯媽與阿強爸分居半年,阿雯媽獨自照顧三個孩子,最小的孩子不過1歲,在分居的半年中,阿強爸每個月平均支付不到1000元的扶養費,阿雯媽到法院提起離婚、親權及扶養費的訴訟,並請求阿強爸返還這半年來媽媽所代墊的扶養費。雙方調解時討論了那些事呢?
我們常會關注如何協助孩子適應離婚的變化,卻往往忘了自己也需要重新調適,每個人的步調都不同,因此不用著急,雖然會感到痛苦,但請記得:一切都會過去的,我們都能幸福著。
孩子因你(妳)經濟上的承擔,能安穩生活,有生活品質,這是孩子的幸福,而孩子的幸福,不就是你的幸福嗎?讓孩子能因著父母共同合作,而邁向更美好的未來。若雙方協議有關親權等議題無法達成共識,亦可透過社區家事商談服務,一起為孩子最佳利益考量。
當婚姻關係走進盡頭,你好不容易下了分開的決定。卻可能沒有注意到,婚姻關係的結束不只是兩個人說了算,孩子的想法與意見也極其重要。該如何和孩子說爸爸媽媽將要分開?對孩子而言離婚究竟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