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孩子們跟我說,他們不想跟著爸爸到阿公阿嬤家過年,因為以往許久不見的親友們都會一個個私下問他們:「你們在媽媽那邊,媽媽對你們好不好」、「媽媽有沒有交男朋友了」、「你們那時候為什麼不選擇跟爸爸住」,孩子們覺得很煩,所以吵著不想去爸爸那邊過年,我該怎麼辦?
從前有個小王國,王國內有著爸爸、媽媽、娃娃等不同的人民,大家辛勤付出各自貢獻所長,讓王國能蓬勃發展安穩度日。然而王國連年爆發了內戰,王國內的人民兵戎相見互不退讓,娃娃們得四處躲避時而落下的砲火,有時還得拿起武器一同參戰。
「那不是你家,那只是你媽租的地方!走,爸爸帶你回家!」這是個案前來求助時,氣憤陳述的一句話...
小凱今年小四,對他印象深刻的原因是,他和很多同住家長帶著反抗、怨懟來這裡會面的孩子不一樣…因對媽媽的印象已模糊,在安排會面前的會談中,小凱說著對媽媽的想像與好奇,對來兒盟跟媽媽會面更是充滿著期待!即使母子倆已5年未見,小凱那雙慧黠的眼睛對於會面這件事卻絲毫沒有猶豫或畏懼,無形中讓我也期盼著幫他圓夢的那一刻!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一年有超過5萬對夫妻離異,而108年離婚之婚齡中位數為 8.2 年,即半數離婚者婚齡未滿 9 年,代表離婚家庭的孩子多為9歲以下,因此如何使面臨離婚的父母能關注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且幫助孩子適應父母離婚的風暴,一直以來都是兒盟所關注的。
孩子在這幾次的會面中,會有意無意地問我是不是交女朋友了,我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問,她就笑笑不答,硬要我回答她...當孩子這樣問我時我要怎麼做呢?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一年有超過5萬對夫妻離異,而108年離婚之婚齡中位數為 8.2 年,即半數離婚者婚齡未滿 9 年,代表離婚家庭的孩子多為9歲以下,因此如何使面臨離婚的父母能關注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且幫助孩子適應父母離婚的風暴,一直以來都是兒盟所關注的。
當爸爸媽媽決定離開感到傷心和遺憾的夫妻關係時,需要重新安排未來如何安頓住所,還要協議孩子的監護照顧等安排,這常讓家長勞心勞力。而孩子可能也會在過程中無意間聽見、感受到爸媽之間的衝突...
根據研究顯示,離婚,是壓力排名第二大的人生事件,可見這樣的壓力讓大人都難以承受,何況是孩子? 根據兒福聯盟「2021年兒少面對父母離婚後的心情感受調查報告」顯示,孩子在父母離婚後有許多擔心情緒,其中有61.54%的孩子擔心「變成沒有爸爸或媽媽的小孩」,呈現出父母離婚分居,不只代表著夫妻關係的結束,更代表親子關係可能的變動,且這樣的變動讓孩子感受到莫大的失落感,也因此對照其他沒有遭逢巨變雙親家庭的同儕產生了羨慕感。
從小恩有記憶以來,小恩的爸爸媽媽就分開住了,小恩平時和媽媽住在一起、周末時爸爸會來陪小恩一起玩,雖然和爸爸相處的時間比較少,但小恩知道,爸爸和媽媽都很愛他,小恩也以為所有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都是如此,直到小恩開始上學,才發現原來不是每個小朋友的家都和小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