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的三個家
「別人只有一個家,我有三個家喔!有媽媽家、爸爸家、還有爺爺奶奶家!」
「爸爸跟媽媽有跟我說,以後早上爸爸會來媽媽家接我上學,爺爺會來接我放學回爺爺奶奶家吃晚餐,
等媽媽下班再接我回去媽媽家洗澡睡覺。」幼兒園大班的阿奇興沖沖地說著,臉上帶著一絲得意。
「有一次爸爸因為工作很多天都沒來接我上學,我好怕以後都看不到爸爸了,晚上有做惡夢…
後來媽媽抱著我說『我知道你很怕見不到爸爸也很想他,那我們明天跟爸爸視訊吧! 』媽媽真的有說到做到喔!」
研究指出,成人適應離婚這件事至少得經歷六年,更遑論年幼的孩子們,爸爸媽媽可以這麼做,來協助孩子適應離婚後的生活:
一、大人先穩住
家長必要時可尋求心理諮商專業消化安頓自己情緒,發展自我照顧方式,同時尋求身邊的親友資源來穩定日常生活進行。
二、一起來告訴
父母一起或口徑一致地儘早告訴孩子即將面臨的轉變,並且將未來的生活安排說明清楚,例如:孩子跟誰住、是否轉學、如何跟未同住家長維繫親情(即探視)等。重點在於安排上盡量減少變動,並且讓孩子持續感受到雙方的愛。
三、情緒被接住
當孩子呈現擔心、焦慮、生氣、無所謂…,或是跟以往不一樣的行為,例如:唱反調、退化、攻擊、特別貼心等,反映出孩子正在消化離婚這件事,父母可以向孩子表達理解與同理,並且讓孩子知道父母很願意跟孩子聊一聊這些心情想法。
👍延伸閱讀:【時事分享】面對爭取孩子的激烈衝突中,我該如何停看聽?
👍延伸閱讀:【好文分享】為自己 為孩子 好好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