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灣兒少微歧視現象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
2022-11
微歧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針對某些特定族群,無意或無意識的歧視、侵犯及危害他人的種族歧視主義,可能是一般民眾所為,且他們認為自己所做的行為是對的。」
如何從「預防」的角度切入,在演變成霸凌前及時處理、介入,師長對「微歧視」的敏感度與處置是關鍵。
為了解台灣兒少校園微歧視的現況、微歧視的因素,以及與校園霸凌的關聯,兒盟針對全臺兒少進行調查。
一、霸凌旁觀經驗:
調查兒少校園霸凌經驗,發現有將近九成的兒少曾遇過班上的同學被嘲笑或是排擠,旁觀的比例如此高也難怪有將近八成的兒少認為校園霸凌問題很嚴重,顯見霸凌或疑似霸凌事件在學校仍存在。
「個性或脾氣」佔近六成,表現、長相、跟大家不同小團體、身材等特質名列前茅,即個性、外貌、交友圈不一樣的特質,而「行為或動作跟一般男/女生不一樣」性別氣質也列入其中;跟大家不一樣特質的兒少在同儕生活容易被關注,也因著大家對差異的不理解,逐漸由不喜歡、厭惡,轉變為嘲笑或排擠這群兒少,顯見台灣校園在差別教育的包容與實踐上仍有不足之處。
「個性或脾氣」佔近六成,表現、長相、跟大家不同小團體、身材等特質名列前茅,即個性、外貌、交友圈不一樣的特質,而「行為或動作跟一般男/女生不一樣」性別氣質也列入其中;跟大家不一樣特質的兒少在同儕生活容易被關注,也因著大家對差異的不理解,逐漸由不喜歡、厭惡,轉變為嘲笑或排擠這群兒少,顯見台灣校園在差別教育的包容與實踐上仍有不足之處。
兒少的微歧視樣貌
調查台灣兒少對「微歧視」的認知與態度,結果發現有32.1%兒少具微歧視的想法,若以性別分析,每一個微歧視題目中,男生皆顯著高於女生,意謂男生在微歧視的想法較為嚴重。
二、微歧視與校園霸凌的關係:
依因應策略面向分為正向及負向兩類別分析,正向因應策略如「告訴家長或老師」在間接霸凌的情境中只有47.2%兒少會選擇這樣做,在直接霸凌情境中則有高達60.1%;實際介入事件或干預的正向策略,如「勸說霸凌者停止霸凌」間接與直接霸凌情境題分別有41.9%及50.9%;可見兒少在面對直接霸凌的敏感度較高,在直接霸凌事件願意挺身而出的比例較高。
三、學校態度是微歧視關鍵
本次調查詢問兒少,如果在班上發生疑似霸凌事件學校的處理方式,發現最常見的是導師叫去談話佔63.8%,但更需要注意的是有24.0%的兒少不知道學校會怎麼處理,更有近一成的兒少認為學校不會特別處理。
四、呼籲
1.學校態度:學校須從校方及師長以身作則,學校端在制定或修改任何規則應尊重學生的聲音並有合理的說明,老師端以尊重多元且不帶歧視的內容教學,面對各特質的學生應無偏袒也無差別待遇。
2.早期介入:因不同特質衍生的霸凌事件,往往始於「微歧視」,逐步演變成排擠、霸凌,要阻止霸凌的發生,可在提早於事件早期「微歧視」、嘲笑即介入,讓事件止步,避免傷害擴大演變成霸凌。
3.尊重差異:從兒少面對不一樣特質的認知,發現兒少差別教育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學校及家庭可多針對常見歧視的特質再教育,推廣尊重多元、減少歧視,面對不同特質的接納與包容,包含對自身擁有「不一樣特質」的接納。
【欲索取報告全文請參照下方「索取研究報告」】,版權所有,若須引用請註明出處
【本研究建議引用方式】
兒童福利聯盟(2022)。2022臺灣兒少微歧視現象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494
【本研究建議引用方式】
兒童福利聯盟(2022)。2022臺灣兒少微歧視現象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