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死怎麼辦?一起認識憂鬱警訊,學習如何接住自己與身旁的人
一、人為什麼會想死?想死的人會出現的生、心理警訊一覽
點進這篇文章的你,心裡可能沉甸甸的,或是正擔心某個你好在意的人。生活有時候真的好難,難到讓我們喘不過氣,甚至會冒出「如果一切都結束了,是不是會比較好?」這樣的念頭。
有這些想法不代表你很奇怪或是不好,很多人都曾經在某些時刻感受過類似的迷惘和痛苦。這篇文章想陪你聊聊,為什麼我們會這麼難受,以及當這些念頭出現時,我們可以怎麼辦。
(一)為什麼人會想死?
無論年紀,人們都可能因為「自己的想法」和「外在的環境」而冒出想死的念頭。而對青少年來說,大人的期待、學校的課業、朋友間的關係,還有手機裡滑不完的動態,都可能是造成壓力的來源。
其中,「課業壓力」是主要的因素之一。根據兒福聯盟調查,台灣有高達 54.3% 的國中生因課業負擔沉重與對未來感到迷惘而感受到壓力。這些學生出現焦慮、失眠等身心症狀的比例,更是其他同儕的 3.5 倍。
另外,「社群媒體」也是造成青少年情緒困擾的重要原因。兒盟調查發現,青少年平均每天花在社群媒體上的時間高達 5 小時。但沉迷社群媒體的同學出現情緒困擾的比例,比他人高出 2 倍以上,且就算遇到困難,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願意跟家人說。
少了家人的支持和對話,當我們面對壓力的時候,就好像一個人困在孤島上,沒有人可以求救。當壓力大到一個程度,會讓人覺得活著很痛苦,想要逃離這種感覺。那種想活下去的意念,跟想要結束一切的衝動會一直在心裡拉扯。
若我們沒有辦法好好表達自己的痛苦,也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那些負面情緒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進而影響大腦和其他精神系統。臨床研究指出,嘗試自殺者中有高達 90% 可能正面對某種精神上的困擾,而其中最大宗的就是憂鬱症。
(二)想死的生、心理警訊
其實,出現「想死」這個念頭,並不是代表我們真的想要那個結果,而是內心深處發出的一個強烈的「救救我」的訊號。如果我們自己,或是身邊的朋友出現以下狀況,請一定要認真看待,因為這可能就是非常重要的求救訊息,需要被聽見、被幫助。
(1)生理警訊
- 易怒:變得比平常更容易生氣、煩躁,一點小事就可能引爆情緒。
- 飲食和睡眠有劇烈改變:食慾可能突然下降,晚上也容易睡不著。
- 專注力和記憶力變差:覺得很難專心,上課聽不進去,剛看過的書也馬上就忘了。
- 表情淡漠:臉上好像沒有太多表情,對以前喜歡的事物也提不起勁,看起來很冷淡。
- 突然的行為改變:例如開始寫類似遺囑的東西、把心愛的東西送人、跟家人朋友關係疏遠、常常一個人在頂樓、鐵軌等較危險的地方徘徊。
(2)心理警訊
- 強烈負面情緒:常常覺得很悲傷、很難過,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個人,非常孤單無助。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覺得自己一點價值都沒有。
- 對人生感到疲倦:覺得自己活得很累、生命沒有意義。
- 抱持矛盾心態:心裡可能同時存在「好想解脫」和「可是我還想活下去」的念頭,這兩種想法會不斷地拉扯,讓人非常煎熬。
- 思考僵化、固執: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只相信自己的負面判斷,覺得「事情一定就是這麼糟,不可能變好了」。
請記住,這些警訊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身體求救」的信號。
如果以上症狀持續 2 個禮拜以上,且沒有找到適當的方法抒發或被覺察,再加上生活中本來就有的外在和內在壓力,就有可能會走向令人遺憾的結果。
二、想死是憂鬱症嗎?快速了解憂鬱症的成因與症狀
那麼,很多人可能會想問:「想死的人在想什麼?」如上提及,長期持續或頻繁出現「人生好累」、「好想死」這樣的念頭,其實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不過,憂鬱症不一定會讓每個人都想死,沒有憂鬱症但想死也不是件奇怪、可恥的事。
(一)憂鬱症成因
而造成憂鬱症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遺傳因素:如果家裡的人曾經被診斷出憂鬱症,代表其他家人患上憂鬱症的機率也會稍微高一些。
- 生理因素:大腦就像一個精密的工廠,裡面有很多化學物質在互相溝通,像是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如果這些化學物質失去平衡,就會像工廠裡的零件卡住了,使人感覺很不開心,甚至容易患上憂鬱症。
- 心理因素:有些人天生就比較追求完美,一點點小事就覺得自己很糟糕;有些人心思很細膩,很容易為了小事焦慮。這些性格特質本身沒有好壞,但有時候它們會讓我們更容易被憂鬱的情緒困住。
- 環境因素: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讓人難過的事情,像是跟最好的朋友吵架、被霸凌、爸媽一直爭吵、考試考差、暗戀的人不喜歡我,甚至是失去重要的家人或寵物等,都可能成為引發憂鬱情緒的導火線。
(二)憂鬱症症狀
當心裡生病的時候,身體也會發出訊號。以下是常見的憂鬱症症狀:
- 每天都覺得很悲傷或空虛、沒有理由的想哭
- 對以前喜愛的活動失去了興趣(例如,手遊不好玩了、不想打球等)
- 體重突然變輕或變重,或是吃不下飯、一直想吃東西
- 每天都很累,覺得生活沒目標,起床都要用盡全身力氣
- 出現覺得自己沒用想死、人生好累好想死等想法
- 覺得不是想死只是不想活、想死沒勇氣、或是覺得死了也沒差
- 反覆出現自殺或自殘的想法
如果發現自己或是朋友有以上情形(例如看到朋友搜尋「如何安靜的死」、「壓力大想死」等關鍵字),請一定要鼓起勇氣告訴爸媽或是學校的輔導老師,讓他們陪伴你一起尋求更專業的協助。
(參考資料:衛福部心理衛生專輯-憂鬱症)
心裡的重擔,別一個人扛
三、想死怎麼辦?自救與幫助親友的方式一次看
當「不想活了」的念頭出現,或者你發現身邊的朋友好像被這樣的想法困擾時,請記得,尋求幫助一點都不可恥,反而是一個非常勇敢、有智慧的行為。 我們都不是孤島,總會有人願意伸出援手,陪我們一起度過難關。
(一)自救與預防方法
如果你感覺自己快被負面情緒淹沒,甚至「想死」的念頭越來越強烈,請一定要試著跟信任的大人說說看,讓他們陪你一起釐清問題,找到專業的協助。
如果經過專業評估,診斷是憂鬱症或其他心理困擾,醫生或心理師會和你一起討論治療計畫,以藥物和心理諮商方式進行,並會持續關心你的狀況,隨時調整最適合你的方式。
此外,平時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照顧自己,避免心情再次掉到谷底:
(1)聽懂內心的聲音
- 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是難過、生氣、還是焦慮?又是為什麼會有這個感覺?了解它們,才能找到對付它們的方法。
- 可以試著寫日記,把心裡的煩惱都寫下來;也可以找信任的朋友、家人或老師聊聊,把不開心的事說出來,會感覺比較輕鬆。
- 當情緒過於強烈時,嘗試深呼吸、聽一些放鬆的音樂,或是做一些簡單的運動等,幫助自己冷靜。
(2)學會管理壓力
- 試著把要做的事情排好順序,一件一件慢慢來,才不會覺得壓力大到喘不過氣。
- 推薦學習放鬆技巧,如瑜珈伸展、泡熱水澡等,幫助身心靈放鬆,釋放壓力。
- 覺得壓力太大的時候,勇敢向好朋友、家人或老師傾訴。你會發現有人支持的感覺,能大大減輕心裡的負擔。
(3)給自己一個擁抱
- 試著看到自己的優點,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要肯定自己,並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培養自信心與自我價值感。
- 試著找一些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去做,設定一些小小的目標,達成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很有力量。
- 培養興趣、多參與一些社團或社交活動,增加生活樂趣,也可能交到更多好朋友!
(4)打造心情「神隊友」
- 多跟好朋友和家人聊天,不只是嘻嘻哈哈,也可以試著分享彼此的心情和煩惱,互相成為對方的「充電站」。
- 當自我調適無法改善情緒時,一定要勇敢尋求心理諮商或治療,讓專業人士給你更多有用的幫助。
孤單想哭的時候,記得有人在
(二)如何安慰想死的人?幫助親友的 10 種方法
那麼,若是聽到朋友表達輕生的念頭,又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你的「陪伴」和「支持」對他來說,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請記得,很多時候有輕生念頭的人並不想要被「安慰」或「拯救」。你能做的就是「陪伴、支持」他,並且協助他找到更專業的幫助。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嘗試的方法:
- 給予關懷和陪伴:找個安靜、不受打擾的地方,專心地聽他說,讓他知道你對他的重視。
- 用心聽,而不是用嘴說:有時候,朋友需要的只是一個能讓他放心把心裡垃圾倒出來的地方。你可以說:「這一定讓你很難過」,讓他感覺被理解。
- 不要輕視或忽視他的痛苦:千萬不要說「你想太多了!」、「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你要堅強一點」這樣的話。這會讓他覺得你不懂他,甚至更孤單。
- 鼓勵專業協助:你可以說:「聽你說這些,我真的很擔心你。要不要我們一起找輔導老師聊聊?或者,我可以陪你跟你爸媽說,讓他們帶你去看醫生?」強調尋求專業幫助是很正常的,就像感冒要看醫生一樣。
- 不要保守秘密,生命比承諾更重要:如果你的朋友拜託你「這件事你千萬不能跟別人說」,請你一定要記得,保護他的生命安全,遠比保守這個秘密更重要。
- 主動通報:如果朋友透露了任何關於自傷或自殺的具體計畫,或者你感覺他有立即的危險,請你「立刻」告訴信任的大人。這不是背叛,而是保護。真正的朋友,是會在他最需要的時候,為他做出最困難但正確的決定。
- 溫柔的邀請:可以試著邀請他一起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像是散散步、聽聽音樂、看看電影。如果他拒絕了,不要太快放棄,可以過一陣子再溫柔地問問看。但也要尊重他的意願,不要強迫。
- 給予情緒支持:用同理心去感受他的不容易,包容他有時候可能比較低落或沒力氣,常常給他一些小小的鼓勵(「你今天有起床,很棒!」)。
- 陪他走一段:如果他願意,你可以陪他一起去找老師、輔導員,或者在他去看醫生、做諮商的時候,在外面等他,讓他知道他不是一個人。
- 耐心是最強的應援:憂鬱症或心理困擾的復原,就像跑一場馬拉松,需要時間和耐心。不要期待他很快就會「變回以前的樣子」,也不要罵他「偷懶」或「裝病」。溫柔地提醒他按時吃藥、定期回診(如果醫生有開藥或安排)。
最後,請照顧好你自己。陪伴一個在情緒低谷的朋友,其實非常消耗心力。你可能會感到擔心、無力、甚至有點被他的負面情緒影響。所以,在支持朋友的同時,也別忘了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記得找人聊聊你的感受,做一些讓自己放鬆的事情,給自己喘息的空間。
(參考資料:憂鬱症防治協會)
四、青少年憂鬱協助:就讓兒福聯盟助你走出困境!
如果你在生活或情緒上遇到了困難,請記得,你不是一個人。兒福聯盟提供多項資源,希望能成為你的後盾,陪你一起度過。當你需要專業人士聊聊,或者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狀況時,可以考慮兒福聯盟的心理諮商服務。
服務內容
- 初次晤談
- 個別諮商
- 伴侶與家族諮商
- 遊戲治療
- 藝術治療
- 親職諮詢
- 團體諮商
- 演講及工作坊
- 專業督導
聯絡方式
- 服務電話:02-2799-0333 分機:570
- 聯絡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 583 巷 21 號 7 樓
交通資訊
- 捷運:文湖線,西湖站下車,由 2 號出口步行 4 分鐘至多倫多辦公大樓 7 樓。
- 公車:268、287 區、950、內湖幹線(原 287)至捷運西湖站下車,步行 4 分鐘至多倫多辦公大樓 7 樓。
- 自行開車:附近有 Times 瑞光路停車場、洲子站停車場。
除了諮商服務,兒盟也提供其他支持方式:
- 少年專線與 LINE@ 線上聊:撥打 0800-001-769 或是加入 LINE @youthplus_cwlf,讓 12~18 歲的你可以在服務時間找兒盟專線的值日生訴說各種煩惱。
- 少年 +:位於台中一中商圈,為你提供一個休憩身心、學習人際互動的多元空間。
- 親職教養專線:若是家有 18 歲以下子女的家長或照顧者,可撥打 0800-532-880(免付費),由專員協助解決你教養上的困難。
- 免費線上青少年心理健康課程《青春不該 EMO 一樣》:由 Hahow 與兒福聯盟合作推出,包括給家長觀看的《兒福聯盟-給父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指南》與給青少年的《青春不該 EMO 一樣-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指南》兩版。
最後,我們想對你說:
親愛的你,人生有晴有雨。當你心裡烏雲密布時,請不要獨自淋雨。伸出手,你會發現很多人願意為你撐傘,陪你等待陽光。你並不孤單,難過的情緒可以被理解、被處理,未來也絕對有變好的可能。
請給自己和珍惜你的人一個機會。
心裡有話,卻不知跟誰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