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事件怎麼面對?一起了解遇到霸凌孩子、家長、老師可以怎麼做
一、我是不是被霸凌了?一起了解霸凌定義是什麼
根據教育部制訂的「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校園霸凌定義為:
在校園內、外,無論是用言語、文字、圖畫、肢體動作的方式,或是透過電子通訊、網際網路設備,持續故意做出對他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讓對方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的環境中,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的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進行,就屬於霸凌,且霸凌並不侷限於學生之間,學校校長及教職員工對學生之間也有可能發生霸凌行為。
根據上面所說的霸凌定義,我們可以透過以下霸凌四要素[註1],來初步判斷自己是不是被霸凌:
- 持續:行為一再持續發生。
- 侵害態樣:透過某些方法,直接或間接對他人做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等行為。
- 故意行為:個人或集體的故意行為。
- 損害結果:使他人產生畏懼、身心痛苦、財產損害,或影響對方進行正常學習活動。
二、怎樣算霸凌?排擠算霸凌嗎?常見 6 大校園霸凌種類
霸凌行為可能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依據發生的場所可以分成職場霸凌與校園霸凌。過去許多學生曾在學校遭受欺凌,卻不知道自己受到的傷害已構成校園霸凌,還以為是自己有哪裡做不好才會導致他人的反感,並陷入自我厭惡的漩渦中。
那麼究竟行為上怎樣算霸凌?若只依據前面所說的霸凌定義,可能還是難以具體界定校園霸凌的行為,因此接下來我們就再細分出 6 個類型,帶你更了解霸凌種類(類型)[註2]與樣貌,避免自己受到他人的惡意傷害。
(一)肢體霸凌
做出身體暴力行為,威脅到他人身體安全,造成心理創傷的或體上的傷害。包括毆打、踢踹、推擠等肢體接觸。
- 舉例:在學校體育課上,多次故意將足球踢向受霸凌者的臉部,造成受害學生受傷或心理創傷。
(二)言語霸凌
用侮辱、威脅、冷嘲熱諷等言語方式來傷害他人的情感和自尊心。
- 舉例:在社交媒體上對受霸凌者進行惡意評論,說他的外表讓人討厭,影響他的自尊心。
(三)網路霸凌
使用網絡平台傳播惡意信息、恐嚇、羞辱或嘲笑他人,造成心理創傷和困擾。
- 舉例:在網絡社交平台上發布受霸凌同學的照片,並配上侮辱性的評論,導致受害學生受到同學的嘲笑。
(四)關係霸凌
關係霸凌是多人聯合起來對一個人實施霸凌行為,可能是肢體、言語或網路上的攻擊。也常被俗稱為集體霸凌。
- 舉例:幾名同學聯合起來,對某位同學長時間做出言語嘲笑、排擠或肢體傷害的行為,讓他感到孤立和無助。
(五)性霸凌
使用有關性別、身體性徵及性別取向作為玩笑、恐嚇、威脅、侮辱或嘲諷內容的不適當行為,甚至進行性侵犯。
- 舉例:針對他人的性器官、性別氣質開玩笑、或做出攻擊、踢下體等行為。
(六)反擊型霸凌
反擊型霸凌是指曾受到霸凌的人對其他人進行霸凌的行為。包括受霸凌時生理上的自然回擊或去霸凌比自己更弱勢的人。
- 舉例:一名曾經受到同學霸凌的學生,因感到自己被忽視和壓抑,開始對另一名學生進行嘲笑和恐嚇。
三、校園霸凌學校通報完畢,我該怎麼面對?
依據教育部《校園霸凌防制準則》規定,不論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都是採用相同校園霸凌處理流程,校園霸凌通報後,學校必須依規定啟動處理與輔導機制,並依循霸凌處理四原則:知悉通報、處理調查、輔導介入及關係修復,因此遇到校園霸凌時請不要獨自承受,即時求助才能幫助自己擺脫現況、獲得協助與支持,你不孤單!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遇到霸凌時,我們該怎麼辦?
(一)遇到霸凌如何保護自己?遇到校園霸凌,我可以怎麼做?
遇到霸凌時,想必會感到非常害怕與無助,別人沒有傷害你的權利,也不被允許,霸凌別人的人需要被好好的協助。遭遇到霸凌的我們,也可以決定自己不受到他們的影響,從我們自己的情緒照顧起,一起培養情緒調節與尋求資源的能力,讓霸凌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第 1 步:覺察情緒
了解情緒的產生與表達,覺察自己此時此刻的情緒是什麼?是因為什麼「人/事」而產生這些情緒的呢?你可以試著將這些感受與事件寫下來,幫助自己整理情緒。
例如:每天上學我都覺得好痛苦(情緒感受),因為班上的同學莫名地都排擠我,還會在我的抽屜亂放垃圾(事件),我真的覺得好生氣也好想逃離學校(情緒感受)。
我們必須了解,情緒都是隨著事件發生的自然反應,也是我們的一部分,並沒有好壞與對錯。
第 2 步:穩定情緒
當情緒出現時,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思考、行為表現等等,當我們覺察到情緒來臨後,我們可以透過第二步來消化這些情緒對我們的影響與干擾,讓自己獲得安慰與平靜的感受。
我們可以透過以下 2 種方法穩定情緒:
- 吸 4 吐 8 呼吸法:先閉上眼吸氣 4 秒,再吐氣 8 秒,連續至少做 8 次
- 蝴蝶擁抱法:將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手掌放在肩膀上,並且左右交互緩慢拍打
第 3 步:紓解情緒
上述兩步驟當我們情緒來臨時,我們可以依循的作法,平時我們可以建立自己紓解情緒的方法,可以試想:「當我做哪些事情,可以讓我感受到放鬆與愉快」
你可以紓解情緒想成大水庫,我們要讓自己的情緒找到一個定期紓解的方式,水庫才不會常常處在滿水的狀態。
你可以試試看像:運動、聽音樂、畫畫、寫日記、到外面散步、作手作或找人聊一聊。
第 4 步:尋求資源
即使是大人也可能會遇到無法自己解決困難,須要尋求別人的協助的時候,尋求資源是很正常也很重要的行為,我們可以從下列人物中「建立資源通訊錄」,思考有哪些人可以給我們什麼樣的幫助:
- 學校:老師、同學、主任、志工媽媽等
- 家人:爸爸媽媽、兄弟姊妹,或是叔叔阿姨等
- 社區:我們生活周遭會遇到的人,像是鄰居、安親班老師等
- 其他:兒福聯盟、警察,或者是其他的社福單位
(二)校園霸凌申訴管道有哪些?
無論你是發現霸凌事件、或是受到霸凌的當事人,都可以向學校申訴,霸凌申訴管道[註3]主要有以下:
- 向導師、家長反映
- 向學校投訴信箱投訴
- 向縣市反霸凌投訴專線投訴或撥打 1999 便民專線
- 向教育部 24 小時反霸凌專線 1953 投訴
- 於校園生活問卷中提出
- 其它(如:向好同學、好朋友反映)
- 向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留言專區反映
- 網路霸凌則可至 IWIN 線上申訴
(三)被霸凌可以報警嗎?
一般來說,若霸凌情形已經達到違法程度[註4],應立即通報警政及社政單位協處理,並且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四、遇到霸凌如何處理?老師與家長可以如何協助孩子?
(一)老師如何處理霸凌?一起用 4F 對話技巧幫助孩子!
當學生之間發生霸凌事件時,老師會是雙方溝通的重要橋樑,這時我們可以透過 4F 對技巧,幫助釐清霸凌事件,並做適當的處理:
◆調查事實-Fact
- 調查霸凌事件必須在安全的環境與完整的時間之下進行。
- 老師應該放下責備、不做評價,並多給學生安全感。
- 透過拼圖的過程(5W1H)了解霸凌事件始末:了解發生什麼事情(What)、用什麼方式(How)、發生的原因(Why)、發生的人(Who)、發生的地點(Where),以及什麼時候發生(When)。
- 將霸凌者和被霸凌者分開談話,減輕孩子面對彼此的衝突與壓力,多方建構客觀的資料。
◆同理情緒-Feeling
- 用真誠尊重的態度與孩子溝通。
- 先接納「情緒」,才能處裡「對錯」:了解霸凌行為背後有哪些情緒,例如:生氣、罪惡感、懊惱與忌妒等,當我們了解才能夠真實了解孩子的行為與反應。
- 讓孩子覺得你懂他,這就是同理:同理不代表同意,只是先放下評斷與論斷,建立安全與信任的師生關係。
- 鼓勵並引導孩子訴說:孩子透過說,同步也在重新整理的過程。
◆重建價值-Finding
師生信任關係建立後,孩子被了解了,此階段在傳輸正確的觀念與價值觀,孩子才會有吸收的意願,教育的效果就能更明顯。
- 引導理性思考。
- 重建正確價值觀。
我們要讓每一位孩子都知道,每個人都能在尊重友善的校園學習與成長,每個人都有責任共同守護,且每個人的權力都是平等。
◆改變行動-Future
- 培養孩子照顧自己的情緒(情緒調節能力)。
- 討論改變目標與行動,將改變的行為明確化。
- 訂定再犯的處置,避免霸凌事件再發生。
- 約法三章,並鼓勵孩子擁有改善問題的勇氣。
- 將約法三章的內容落實徹底執行。
(二)孩子遇到霸凌,爸媽陪伴的 3 個精神
1.檢視自身狀態
在陪伴孩子處理霸凌之前,父母必須先調整自己的狀態,唯有先穩住自己,我們才有能量去承接孩子的情緒,當父母的狀態不佳的時候,事件也難較有妥適的處理,我們可以透過下列 4 個面向來檢視與調整自己的狀態:
- 情緒狀態:聽到孩子發生人際或霸凌衝突時,我們當下的心情是什麼。
- 自我照顧方法:父母有沒有紓壓的方式,有沒有可以商量、討論或傾訴的對象。
- 心理準備:親子間是否有充足的信賴基礎,孩子需要父母的接納,也需要時間改變。
- 資源與支持:有哪一些校內外的資源是我們可以運用的。
2.陪伴溝通技巧
爸媽須聽到且聽懂孩子的心情,才能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當孩子最堅強的後盾,在與孩子溝通時,有以下 3 個技巧:
- 同理:站在孩子的角度,爸媽的陪伴要從情緒照顧開始,先關心人,再處理事。
- 引導:讓孩子知道問題跟可能發生的後果。
- 鼓勵說:不要批評,鼓勵孩子可以多表達跟選擇他想要分享的內容。
3.反映式聆聽
反映式聆聽是指當孩子談及學校的事情開始有情緒時,先讓自己情緒穩定下來,不急著回應,找到孩子背後真正在意的事,練習傾聽並理解孩子的感受,並試著核對你接收到的訊息。
(三)家長如何處理霸凌?爸媽陪伴 5 步驟
步驟 1. 眼:觀察
我們可以多觀察孩子的日常生活作息、交友的情形,與學校適應的狀況,當發現孩子出現下面這些異樣或跟平常狀況不同時,才能即時協助孩子。
◉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
- 孩子對於學校的生活是不是感覺到厭煩或者是抗拒,像是經常因身體不舒服等各種原因不想要去學校,或是不太想要講到在學校發生的事情等。
- 情緒或行為是否跟平常不同,像是晚上會睡不著、對原本感喜愛的事物突然不再有興趣,或常常出現一些情緒性的誇張反應等。
- 孩子是否心情特別低落或不想跟人互動,開始失去跟朋友互動的樂趣,或者是出現不尋常的逃避,不想要再跟人接觸的狀況。
◉孩子外在層面的不同
- 留意孩子身體是否出現受傷,像是瘀青、挫傷等。
- 留意孩子衣服是否莫名出現磨損,或是特別容易髒的部分。
- 有沒有物品重複遺失。
若觀察到孩子出現以上狀況,家長們須要先關心孩子,避免直接指責。
步驟 2. 耳:傾聽
為了要讓孩子願意跟我們多說一些他所經歷的事情,我們必須懂得傾聽孩子的想法,當掌握的資訊越多,我們對事情的全貌才能有較完整的了解,各位家長們要留意以下 5 點:
- 保持情緒穩定:情緒調整好了再跟孩子聊,避免出現避免情緒性的回應跟行為。
- 避免刻板印象:先放下我們的評價,避免先入為主的想法。
- 不評價論對錯: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比追究誰對誰錯更重要。
- 多聆聽少責備:多聽孩子說說事情發生的經過跟感受,了解孩子遇到事情的角度。
- 鼓勵說的意願: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的想法,並承諾孩子幫助他面對與處理困難。
步驟 3. 心:支持
這個階段爸媽可以讓孩子知道他不是一個人,爸媽會陪伴他一起面對與處理霸凌問題,主要方法有以下 3 點:
- 理解孩子的處境與為難:試著理解孩子的處境與為難,避免把孩子問題化。
- 了解行為背後的情緒:先了解孩子面對事件產生的情緒,是難過、生氣或懊惱等。
- 同理與接納孩子的情緒:同理不代表同意,只是我們不給評價,放下責備跟指導,先從傾聽跟接納開始。
步驟 4. 腦:判斷
這個階段我們須要判斷孩子間的行為是衝突或是霸凌的事件,除了霸凌四要素,我們也可以根據以下 4 點,正確理解與認識霸凌:
- 有意/有傷害性:霸凌行為通常是一種蓄意且具有傷害性的行為。
- 對象固定:受霸凌的對象固定,並且有針對性。
- 持續反覆發生:不是單一或偶發的衝突行為,而是持續的傷害。
- 身心受創:持續受到霸凌會使孩子出現身心受創的現象。
步驟 5. 口:討論
陪伴孩子討論可行的因應方法,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比較好,主要方法有以下幾點:
- 重建正確價值觀:讓孩子知道任何惡意的言語跟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也沒有人應該被不合理的對待。
- 討論可行解決方式:跟孩子討論可行的解決方式,引導孩子思考不一樣及正確的行為方向。
- 角色扮演與處理技巧演練:陪孩子演練遇到不同情境的霸凌或衝突時,可以有哪一些應對的方法,並教孩子怎麼說才不會使對方感到不舒服,並提醒孩子展現自信。
- 親師溝通化解困境:平時就要跟老師建立互信、暢通的親師溝通管道,主動向老師反應,並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一起幫孩子化解困境改變現況。
五、擔心被霸凌後遺症嗎?兒福聯盟聽你說!
爸爸媽媽如果想更了解陪伴孩子面對霸凌事件時的溝通技巧,讓孩子在經歷霸凌時,願意信任父母一起度過霸凌風暴,可以觀看兒福聯盟的「爸媽必修課:培養孩子反霸凌超能力」課程影片,獲得更詳細更專業的內容!
如果你有任何霸凌相關的煩惱,歡迎加入「我想聽你說 | 兒盟反霸凌專線」,在這裡,你可以安心地向我們訴說所有有關霸凌的煩惱,我們會提供來自社工的專業建議,也會一直在這裡,與你相伴,聽你訴說,陪伴擔心自己被霸凌走不出來的你!
另外,兒福聯盟攜手太古可口可樂,於 2017 年發起《我有我的霸免權》反霸凌計畫,除了進行校園宣導、舉辦教師研習外,每年更透過不同的大眾溝通,喚起大眾的同理心,並提供實質的反霸凌諮詢服務,讓霸凌所帶來的傷害不再發生,痛苦不再被複製。
霸凌協助專線
兒福聯盟反霸凌專線:04-2202-5399 #4
我想聽你說兒盟反霸凌 LINE 官方帳號:LINE搜尋 @antibullying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00~18:00
哎喲喂呀兒童專線:0800-003-12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16:30~19:30
服務對象:12 歲以下兒童
兒福聯盟少年專線:0800-001-769
服務時間:週二至週五 17:00~20:00
地址:臺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92-3 號 4 樓
服務對象:13 歲~未滿 18 歲的少年
爸媽 call-in 教養專線:0800-532-880(我想要,幫幫您)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4:00~17:00
服務對象:有 18 歲以下的孩子,並且有意願與社工討論親職教養問題的家長
|
|
|
|
[註1] 1953 教育部防治校園霸凌專區-常見問題 [註2] 1953 教育部防治校園霸凌專區-常見校園霸凌樣態 [註3] 1953 教育部防治校園霸凌專區-遇到霸凌應該怎麼辦 [註4] 自由時報:校園反霸凌 可報警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