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運動習慣養成難? 家長也要動起來!
上週的倡議專欄文章-【當全國瘋奧運,卻有半數臺灣兒少不曉得?! 】
我們提到WHO制定兒少的運動量標準,需要達到每天運動一小時以上,然而臺灣有七成兒少未達標準,成績是不及格的「F」。除了兒少運動量較其他國家少之外,我國大約30%兒少過重肥胖,且超過30%13歲以上的青少年面臨高血壓或高血壓前期症狀;心理健康層面,當近六成學生感到學習疲勞,四分之一兒少達嚴重憂鬱傾向,「孩子動得不夠多」竟也成為家長們擔心煩惱的議題。撇除校園內的限制,當孩子下了課、放了假,他會穿起運動鞋出門,還是窩在房間滑手機呢? 根據調查,孩子不愛運動,尤其以青少女族群更為嚴重!
本次兒盟公布女孩男孩們運動量的差異,尤其是升上國中之後,運動量足夠的女孩比起男孩比例上大幅下滑,僅剩11.5%,在家長支持度的評分上,國中女生也是得分最低,僅11.1分。
國小階段時,因為較早發育的影響,其實球場上也不少力量、速度,甚至高度能勝過男孩的女孩們,但一進入青春期,男孩抽高且變得強壯,女孩則因為胸部開始發育、生理期等原因,造成運動上的不適,進而影響自信心,參與度下降。但女孩們難道真心不喜歡運動嗎?有何方法讓青春期的女孩們也願意養成運動習慣呢?
1.視角-「好不好看」,比表現好更重要?
數據顯示,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因為覺得自己運動不好看(女生21.3%,男生12.1%),以及身體因素(女生21.3%、男生6.2%)而不願意運動。在男性觀點為主的大眾媒體或廣告行銷之下,當我們看到一位運動員「運動表現好」,似乎也常與「男子氣慨」、「陽剛」、「帥氣」、「肌肉」等字眼劃等號。儘管近年大眾性別意識提高,女孩們還是無法避免的擔心自己在享受運動的同時,沒辦法保持「美麗」;如果投入訓練,「肌肉」過大不符合主流男性視角的審美;就算女孩本人克服了一切迷思,家長們可能也無法敞開心胸的支持女兒提升運動表現。
眼望大眾媒體對於女性運動員的視角描述,至今仍常見「盤點5位顏值最高的正妹選手」、「XXX脫下運動服後,女人味直線上升!」等標題,似乎運動員表現好壞不太重要,他們的外表如果符合大眾對「美」的定義,才能成為媒體焦點,或者接到企業廣告等贊助代言。若大眾看待女性運動的視角如此,難怪女孩們進入青春期後,會因為擔心別人眼光而不再運動。
2.空間-沒有更衣室,體育課也總是在曬太陽。
兒福聯盟的兒少IG帳號嗶嗶啵啵,近期在限時動態詢問女孩們不運動的理由,大多數回覆除了疲累之外,「太陽很曬」、「會流太多汗、有汗味」是女孩們最在意的原因。剛剛提到大眾審美,如今仍是以「白皙透亮」為主流的審美觀,開始在意外表的青少女們連出門上學都會注意遮陽防曬了,更何況是體育課總是在沒有庇蔭的操場?臺灣大部分學校的運動空間都是戶外的操場或籃球場,沒有更多的資源在運動場館設備的建置,除了讓害怕日曬的同學們不願意運動,孩子們接觸到的運動項目也會因為場地的限制有所侷限。
上完體育課後,整理儀容跟換去沾滿汗水的衣物也是麻煩事一件。女同學難以像男同學可以在教室或是球場上,豪爽地脫去上衣,甚至外褲,無須承受異樣的眼光。大部分的教學場所能提供女孩更衣的空間只有下課總是大排長龍的女廁。女孩為了減少麻煩,同時又想保持大眾認為的「漂亮」,操場旁的樹蔭下就成為女孩們體育課的唯一去處。
3.同伴-當女孩成為校園運動場上的絕對少數「好時光運動樂園」創辦人潘怡方,在一場TED演講上提及臺灣女生學生時期為何無法培養運動習慣,關鍵是「沒有人一起」。青春時期的孩子,大多數都喜歡集體行動,不論是去合作社、社團活動甚至是下課去上廁所。但因為前面提及的諸多原因,造成下課想去運動的女孩十分稀少,找不到同伴的情況下,放眼校園球場上要找到萬綠叢中的「一點紅」也是十分困難。
總結上述三點,很多時候女孩們並不是沒有運動天分,或是對於運動沒有興趣,而是當女孩要踏上運動場上前,要承受更多不友善的眼光、還要忍受較多場地環境帶來的不方便,從小受到運動栽培的女孩們更要度過許多孤獨的訓練時光……。
期待有一天,臺灣的運動場上不再是「萬綠叢中一點紅」,而是「花花綠綠」的多元共榮;在校園的下課走廊,除了「廁所!借過!」,更可以看到女孩們手牽手大喊「操場!借過!」。
"說完了孩子,家長們自己有運動習慣嗎?"
除了性別之外,孩子不運動還有諸多原因:可能是3C的誘惑,可能是氣候太過炎熱不適合戶外運動,可能是孩子找不到一起運動的玩伴,也可能是孩子還沒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但也很有可能,是因為爸爸媽媽也沒有出門運動!
除了上圖的數據說明,家長有無運動習慣會影響其投資子女運動的意願,父母都有運動的家庭中66.6%的孩子可接受專業的運動訓練,學習專業的運動技能,高出父母都不運動組31.1%;此外,父母都有運動習慣的孩子有60.9%表示家長會陪他們一起運動,身教重於言教,孩子自然更願意動。也難怪父母有運動習慣的孩子們運動量明顯較高。
儘管臺灣目前沒有要成為體育大國,良好運動習慣的普及對於孩子們的身心靈都是不可或缺的燃料。家長若要孩子們心中愛運動的聖火持續旺盛,自己也要跑起來將聖火傳遞下去;不論是教育體制、社會大眾或是父母們,對於女孩運動時,更應該撇除刻板印象的對待,讓他們綻放原有的色彩及光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