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友善育兒職場,優化企業競爭力」座談
兒福聯盟與公益自律聯盟、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SERT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等,今(22)日共同舉辦「打造友善育兒職場,優化企業競爭力」座談,現場邀請104人力銀行江錦樺協理、永齡基金會劉宥彤執行長、美科實業簡秀芬永續長、精誠資訊黃郁仁永續長暨人資長及親子天下何琦瑜創辦人等企業代表,分享自身企業如何透過建構友善育兒職場,讓家長能無後顧之憂工作,亦可吸引並留住人才,強化企業競爭力。
兒福聯盟林志嘉董事長表示,台灣面臨嚴重的少子化問題,對於企業而言亦是沉重的打擊。現行法規雖有規範許多友善育兒的措施,但執行面上,家長還是會擔心因為申請育兒福利而影響考績或升遷。面臨少子化,要如何化危機為轉機,企業需要與育兒家長共同面對。

KPMG安侯建業「臺灣永續風險大調查報告」
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表示:從台灣永續風險大調查中發現,跨產業不約而同地指出「少子化」是未來經營上的重要挑戰。少子化除了在招聘上帶來人才短缺、消費主力轉變的新世代市場,將衝擊企業的長期成長策略。KPMG亞太區ESG負責人黃正忠則提醒:少子化是一個隨時會爆炸的未爆彈,面對少子化問題,不能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企業不能再僅提供津貼補助,而應進行全面考量,包括如何確立雇主品牌,並且掌握員工價值主張(EVP)以提升穩定度、如何將服務、產品迎合新世代的消費市場等,已是企業不可避免策略議題;以日本為例,在商業模式的設計上,已將整體人口結構作為考量。黃正忠博士呼籲企業,友善育兒方案切勿停留在職工福利、形象包裝的舊思維當中。
親子天下創辦人何琦瑜分享今年對家長的調查,最能讓父母安心生養的友善育兒職場措施,第一名為彈性工時,其次為居家上班,第三為育嬰留停不影響職涯發展。何琦瑜創辦人在政策上提出三點建議:第一,育嬰假除了補貼員工外,政府應該讓企業得到約聘或彈性人力的薪資補助;第二,實質獎勵重返職場或二度就業的職場女性;第三,對於願意提供彈性工時、混成上班的企業,政府應重新審視「勞動基準法」相關規範。
兒福聯盟「2014-2022年友善育兒職場調查-解析臺灣幼兒家長育兒需求、現況及政策期待」
兒盟指出,歷年進行育兒相關調查及提出政策立法倡議,已促成臺灣社會兩大正向改變:
(一)政府端:友善育兒職場政策逐步優化
從2014年至今,兒盟向政府提出多項育兒政策建議,包括:將育嬰留停津貼提高至月投保薪資的8成、延長育嬰留停津貼的發放月數、提供7天有薪家庭照顧假、鼓勵職場男性分擔家務親職等建議。兒盟樂見近年來政府從善如流,陸續採納民間團體的建言,如:2016年修正「性別工作平等法」,下修100人以上事業單位應設置哺(集)乳室、托兒設施措施;2018年勞動部提高企業設置托兒設施補助;2021年育嬰留停津貼從投保薪資6成提高為8成;2022年產檢假、陪產檢及陪產假從5日增加至7日…等。
(二)家長端:職場男性申請育嬰留停大幅成長
兒盟2020年「台灣男性育兒態度及現況調查報告」發現,仍有8成2的爸爸從未申請育嬰留職停薪,經兒盟倡議後,勞動部自2021年7月起,提高育嬰留停津貼從投保薪資6成提高到8成,由最新數據可知,2022年1月至9月申請育嬰留停的人數,申請育嬰留停的男性比率,較去年同期增加54%,顯示有更多的職場男性願意參與育兒。
兒福聯盟白麗芳執行長表示,兒盟多年來透過調查及倡議,促成政府及家長在友善育兒政策規劃及使用上出現正向改變,但對育兒家長而言,現行職場仍存有「工時給假不彈性」、「職場支持不給力」及「雇主態度不友善」三大困境。從兒盟2014年調查可知,有6成3的中小型企業不讓員工請家庭照顧假;兒盟2022年「育兒期待與實況焦點團體報告」則發現,現行僵化的工時給假制度,讓家長無法彈性運用,申請育兒相關福利時,部分雇主表現出消極同意但不友善的態度,甚至更嚴苛地要求育兒員工的工作表現,顯示許多企業在建構友善育兒職場方面,仍有進步的空間。

兒盟與企業提出3大訴求:1.工時給假更彈性 2.企業托兒更普及 3.職場氛圍更友善
2021年我國總生育率降至0.975,為近11年來最低,或可反映出職場環境不友善,對於育兒家長造成無形的壓力,甚至讓許多家庭不敢生養孩子。兒盟與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等企業代表,共同呼籲落實友善育兒職場應有更積極的作為,提出三點訴求如下:
1.工時給假更彈性
現今友善育兒職場措施,除了有薪產檢假、陪產檢及陪產假、育嬰留停津貼、彈性工時等法定作為外,整體友善職場的制度應有更細緻的設計。兒盟2022年報告發現,育兒或計畫生育的未生育家庭均表示,最有幫助的育兒政策為「更多的彈性工時和上班制度」,建議企業讓員工依需求可彈性調整上下班時間及工作地點,育兒相關假別應改採「小時」為請假單位,讓職場家長更能兼顧工作及家庭生活。
2.企業托兒更普及
政府為提供更多受僱者哺育與托兒服務,透過補助雇主設置哺集乳室與托兒設施等作法,2019年亦放寬納入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也能申請補助,但據勞動部統計,至今全臺只有9家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且多為公家單位或國營事業設立,一般企業員工顯無法受惠。兒盟呼籲政府,應積極找出企業不願設置企業托兒相關機制的癥結點,並分析原因,進而提出吸引企業響應的解決方案(如提高獎補助、減稅等),讓企業托兒設施措施得以更普及。
3.職場氛圍更友善
從兒盟歷年調查可看出,育兒家長擔心影響升遷、考績,未申請職場相關育兒福利,或申請留停後無法回復原職,都在在顯示家長面臨友善職場政策看得到卻吃不到的困境。兒盟建議企業、雇主及受雇者,應正視育兒家庭的需求,同理家長平衡工作與家庭上的難處,形塑友善育兒職場的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