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兒盟
    • 關於兒盟
    • 服務據點
    • 服務網站
  • 最新消息
    • 活動消息
    • 兒盟倡議
    • 社工故事
    • 時事回應
    • 即時公告
  • 參與兒盟
    • 捐款方式說明
    • 募款專案
    • 囝仔 l 義賣品
    • 親子共好課程
    • 兒盟學苑
    • 物資募集
    • 愛心夥伴
    • 成為志工
    • 人才招募
  • 兒盟服務
    • 特殊境遇
    • 家庭增能
    • 社會共好
  • 社會責信
    • 年度服務成果
    • 勸募專案成果
    • 財務報告
    • 捐款芳名錄
    • 公告
  • 兒盟資源
    • 電子報
    • 刊物
    • 研究調查報告
    • 多媒體影音
    • 親子百寶箱
    • 永續教育網
  • 聯絡兒盟
    • 聯絡我們
    • 機構實習
    • 常見問題
    • 捐款大小事
    • 誠信經營

兒福聯盟

0 捐款

兒福聯盟 兒福聯盟

  • 認識兒盟
  • 最新消息
  • 參與兒盟
  • 兒盟服務
  • 社會責信
  • 兒盟資源
  • 聯絡兒盟
0 捐款
    • 關於兒盟
    • 服務據點
    • 服務網站
    • 活動消息
    • 兒盟倡議
    • 社工故事
    • 時事回應
    • 即時公告
    • 捐款方式說明
    • 募款專案
    • 囝仔 l 義賣品
    • 親子共好課程
    • 兒盟學苑
    • 物資募集
    • 愛心夥伴
    • 成為志工
    • 人才招募
    • 特殊境遇
    • 家庭增能
    • 社會共好
    • 年度服務成果
    • 勸募專案成果
    • 財務報告
    • 捐款芳名錄
    • 公告
    • 電子報
    • 刊物
    • 研究調查報告
    • 多媒體影音
    • 親子百寶箱
    • 永續教育網
    • 聯絡我們
    • 機構實習
    • 常見問題
    • 捐款大小事
    • 誠信經營
首頁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內容

當青少年自殺死亡率10年來三級跳… 兒盟籲政府三管齊下,救救兒少心理健康!

兒盟倡議
2022-05-05
分享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率十年內增加三倍,109年每100位死亡的青少年中,就有五分之一是自殺死亡,令人憂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兒少心理健康更備受威脅;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去(2021)年三級警戒期間,逾半數兒少(54.7%)覺得孤單,四成三兒少有時感到難過,顯見兒少在疫情期間容易出現負向情緒。近來本土確診人數屢創新高,遭隔離的兒少也不斷增加,無論是兒少染疫或因密集接觸而被隔離,對兒少心理健康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衛福部心口司自昨(4)日起正式分家,改制成立「心理健康司」與「口腔健康司」,兒盟對此表示樂見其成,並於今(5)日公布「2022年台灣兒少心理健康與輔導資源調查」結果,此調查針對國中七、八、九年級及高中(職)一至三年級學生,進行在校輔導資源及運用狀況調查。兒盟指出,目前台灣兒少心理健康資源,存在以下三大問題:

問題一:校園心理健康宣導不足,近4成2學生無感

校園中的心理健康宣導是兒少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線,青少年需對自身心理狀況有自覺,才可能有後續的求助行為。然而,兒盟調查兒少對於學校舉辦心理健康相關課程活動的印象,有35.7%的學生表示「有印象學校在輔導課說明」,27.7%學生表示「學校有請專人到校演講」、19.1%表示「導師有在班上宣導」,僅10.5%的學生說「學校有舉辦心理健康活動」;令人驚訝的是,有41.9%學生表示「學校完全沒有心理健康相關宣導與活動」。可見校園中與心理健康有關的預防宣導明顯不足,學生無感比例偏高。
圖一、與心理健康有關的校園預防宣導

問題二:校園輔導資源可近性不足,僅2成1學生願意進輔導室

    校園輔導資源的建置,不只是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宣導活動,輔導資源的可近性更是一大重點。輔導室是學校重要的輔導資源,兒盟調查發現,學生認為輔導室的主要功能為「諮商輔導」或「生涯輔導」者,各佔6成4的比例,有23.2%學生認為輔導室是「用來上輔導課」,13.7%學生表示輔導室的功能為「辦學生活動研習」,另有17.4%的學生則是「完全不清楚輔導室有什麼功能」。

    即使學生普遍清楚學校輔導室的功能定位,但兒盟調查顯示,僅有21.5%的學生願意去輔導室。兒盟深入詢問學生不願去輔導室的原因,得知部分學生是源於心理因素,如:不想跟輔導老師談話、認為輔導老師幫不上忙、隱私保護不足(怕被同學發現、被認為有問題等);有些則是時間與空間的原因,如「沒有時間」、「距離教室太遠」等,顯見校園輔導資源的可近性不足,亟待改善。

圖二、學生認為輔導室最主要功能(最多選兩項)
圖三、學生不想去輔導室求助的原因(複選)

問題三:線上輔導資源受限,僅1成學校提供線上輔導服務

    受疫情影響,近兩年兒少多有線上學習的需求,疫情期間,兒少可能長期獨處在家,孤獨感上升,容易出現負面情緒,但使用實體諮商服務的機會卻較以往減少。兒盟調查顯示,去年三級警戒期間,有五成四(54.7%)的兒少覺得孤單,四成三以上出現難過的心情,但當時僅有一成的兒少知道學校有提供線上諮詢服務,九成表示沒有或不清楚。疫情影響兒少心理健康甚鉅,線上輔導資源匱乏,實為一大隱憂。

    兒盟本次調查發現,有三成三(33.1%)學生表示,若有線上輔導資源會想試試看,特別是青少女願意嘗試的比例(38.3%),顯著較青少男高。在台灣青少女自殺死亡率相對較高的情況下,線上輔導機制是未來可持續建構的求助管道。

    針對上述三大問題,兒盟提出以下三點訴求,呼籲政府相關部會從兒少的需求出發,從制度面與實務面深化兒少心理健康資源的建置:

1.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應增列兒少心理健康專案預算,專款專用

    原衛福部心口司的心理衛生預算,散見於各工作項目中,包含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計畫、心理健康網計畫、心理健康學習平台等,其中並無針對兒少心理健康編列專案預算。受疫情影響,因確診或密切接觸而遭隔離的兒少越來越多,除了身體健康的威脅外,因疫情產生負向情緒、心理創傷的兒少亦所在多有,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既已單獨成立,增列兒少心理健康專案預算,應是當務之急。

2. 教育部應擴增線上輔導資源,提供學生遠端協助

    兒少求助學校實體輔導資源時,常常多所顧忌,包括缺乏隱私保障、怕被同學發現、沒有時間、不夠方便等問題。相形之下,線上輔導資源較具隱密性與便利性,且因疫情停課影響,線上輔導資源更顯重要。教育部應加強建置線上輔導資源,並加強宣導,提高兒少使用的意願,藉此緩解兒少因疫情衍生的負面情緒或心理創傷。

3. 跨部會整合校園及社區心理健康資源,提高服務可近性

    兒盟調查發現,逾4成的青少年不曾在校園接觸與心理健康有關的宣導或活動,教育部有必要強化校園心理健康相關預防宣導及活動。此外,衛福部應即時更新「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等相關網站資訊,並督促各地方政府,積極促成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等社區服務網絡與各級學校的合作,增加心理健康資源的可近性,以多元管道強化兒少心理健康識能。

政策倡議
返回上一頁
關聯消息
  • [時事回應] 巴掌下的省思
    [時事回應] 巴掌下的省思
    在「巴掌事件」中,我們看到老師的無力,受害家長的悲痛,其實整件事曝露出來的,是眾人對性別霸凌的不了解,以及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缺乏相關支持與協助。
    時事回應
    2010-04-06
  • 兒少法修訂仍有缺失, 立院二讀時應予補救
    兒少法修訂仍有缺失, 立院二讀時應予補救
    近年來,孩子受虐或遭不當對待,街坊鄰里明明已察覺異狀,卻知情不報,導致錯失搶救良機,孩子最終不幸死亡的悲劇不時發生。為了使兒虐案件能及早被通報,兒盟主張將村(里)長、村(里)幹事、公寓大廈管理人員等社區基層人員,一併納入兒保責任通報範圍,藉由社區基層人士的參與,使兒保通報網絡更為綿密。
    時事回應
    2010-11-17
  • [時事回應] 24小時全日托的隱憂
    [時事回應] 24小時全日托的隱憂
    兒盟近年調查發現,近兩成的家長會將孩子交給保母或托嬰中心照顧,如何確保托育品質,讓孩子得以在安全、妥善的環境中長大?兒盟認為,再好的管理機制、再優質的保母,都取代不了父母親的角色,將孩子送托保母後,並非就卸下了照顧孩子的責任,而應該與保母建立互信關係、保持良好的溝通,一起關心孩子、瞭解孩子的情況,共同努力為孩子打造良好的托育環境,為孩子營造溫馨的童年。
    時事回應
    2010-09-06
聯絡我們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總會電話: 02-2799-0333
傳真: 02-8797-3131
地址: 11469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83巷21號7樓
捐款資訊
專線: 02-2799-0333轉1
傳真: 02-2657-8181
戶名: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銀行代號: 807 永豐銀行-建成分行
銀行帳號: 103-001-0000-688-8
郵局劃撥帳號: 156-88659
電子發票捐贈碼: 885521
訂閱電子報
訂閱
兒童網路安全 隱私權保護
Copyright © 2024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Powered by A-Cart 網站設計

系統訊息

若要訂閱電子報,請先登入會員。
邀請您訂閱兒福聯盟電子報,接收兒盟最新活動資訊與愛孩子的服務足跡。
登入會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