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台灣民眾兒時被主要照顧者體罰經驗及其關係性影響
2021-11
2021年兒盟橘絲帶兒保運動記者會,來賓小兒科巫漢盟醫師(阿包醫生)、二寶媽咪林可彤分享自己的親子關係帳戶
研究方法
本研究施測對象為台灣年滿18歲的成年人,施測時間為2021年9月17日至10月18日。以網路問卷進行調查,採便利取樣方式,於施測期間在PTT、Dcard、兒盟臉書、官網等平台進行宣傳,共計回收1167份有效問卷。
研究結果
民眾大多有被主要照顧者體罰經驗:絕大多數民眾(83.0%)兒時有被主要照顧者體罰的經驗,雖然大多是受到偶爾、輕微的體罰,但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也有約三成的民眾兒時通常遭受到中等程度(定義為:造成局部/不嚴重的瘀青或傷痕)以上的體罰。這些會造成受傷的體罰,實務上都是可能進入兒童保護系統調查和服務的潛在對象。
民眾經驗主要照顧者體罰,和正向親職,兩者有顯著的反向關係。體罰的照顧者較少使用正向親職,這可能意味著體罰是正向親職不足的結果,而正向親職的知能越充足,照顧者就越可能捨棄用體罰的方式管教。
體罰對親子關係、人際關係、親密關係這三個關係性層面,都有明顯的負面影響。被主要照顧者體罰頻率、程度越高的人,現在和該主要照顧者的親子關係越差、人際關係越差,在親子關係和人際關係中建立親密感、信賴感和互動的焦慮感上都有不好的影響,而在親密關係中,暴力加害和受害的經驗也顯著的較多。
呼籲
1. 親職教養零暴力-認識體罰後果和暴力本質
越來越多體罰研究提出體罰對兒童短期和長期負面影響的證據,本研究所發現照顧者體罰對關係性的影響,僅是其中之一。除了認識體罰的後果外,也應認真反思使用體罰所蘊含的的暴力和有羞辱人格的本質,恐會讓孩子學習並合理化暴力,成為孩子未來人際關係、親密關係中的互動模式,而使關係中的暴力、體罰的親職做法持續延續。故呼籲社會大眾應正視體罰的後果和暴力本質,讓親職教養零暴力。
2.正向親職超給力-儲蓄親子關係帳戶,
除了認知到體罰的後果和本質,如果沒有充實適當的親職做法,照顧者們可能也難以摒棄體罰。Joseph & Strain(2004)在教導家長和孩子建立正向關係的時候,將親子關係比擬成存錢筒,擁抱、聆聽、讚美、一起玩…等,就像是在關係存錢筒中存款、碎念、疏離、責罵、批評,當然也包含體罰,則是提款,而存款越豐厚,越能幫助孩子適當的發展情緒和社會能力,並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兒福聯盟今年的橘絲帶兒保運動倡議中,鼓勵家長們開立「親子關係帳戶」,來記錄親子關係中的存款和提款、檢視自己運用正向親職的情形。期待每個家長都能越來越習慣使用正向親職,能時常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為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存入滿滿的美好回憶。
越來越多體罰研究提出體罰對兒童短期和長期負面影響的證據,本研究所發現照顧者體罰對關係性的影響,僅是其中之一。除了認識體罰的後果外,也應認真反思使用體罰所蘊含的的暴力和有羞辱人格的本質,恐會讓孩子學習並合理化暴力,成為孩子未來人際關係、親密關係中的互動模式,而使關係中的暴力、體罰的親職做法持續延續。故呼籲社會大眾應正視體罰的後果和暴力本質,讓親職教養零暴力。
2.正向親職超給力-儲蓄親子關係帳戶,
除了認知到體罰的後果和本質,如果沒有充實適當的親職做法,照顧者們可能也難以摒棄體罰。Joseph & Strain(2004)在教導家長和孩子建立正向關係的時候,將親子關係比擬成存錢筒,擁抱、聆聽、讚美、一起玩…等,就像是在關係存錢筒中存款、碎念、疏離、責罵、批評,當然也包含體罰,則是提款,而存款越豐厚,越能幫助孩子適當的發展情緒和社會能力,並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兒福聯盟今年的橘絲帶兒保運動倡議中,鼓勵家長們開立「親子關係帳戶」,來記錄親子關係中的存款和提款、檢視自己運用正向親職的情形。期待每個家長都能越來越習慣使用正向親職,能時常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為自己和孩子的關係存入滿滿的美好回憶。
本研究建議引用方式
兒福聯盟(2021)。台灣民眾兒時被主要照顧者體罰經驗及其關係性影響。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orange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