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兒盟
    • 關於兒盟
    • 服務據點
    • 服務網站
  • 最新消息
    • 活動消息
    • 兒盟倡議
    • 社工故事
    • 時事回應
    • 即時公告
  • 參與兒盟
    • 捐款方式說明
    • 募款專案
    • 囝仔 l 義賣品
    • 親子共好課程
    • 兒盟學苑
    • 物資募集
    • 成為志工
    • 人才招募
  • 兒盟服務
    • 特殊境遇
    • 家庭增能
    • 社會共好
  • 社會責信
    • 年度服務成果
    • 勸募專案成果
    • 財務報告
    • 捐款芳名錄
    • 公告
  • 兒盟資源
    • 電子報
    • 刊物
    • 研究調查報告
    • 多媒體影音
    • 親子百寶箱
    • 永續教育網
  • 聯絡兒盟
    • 聯絡我們
    • 機構實習
    • 常見問題
    • 捐款大小事
    • 誠信經營

兒福聯盟

0 捐款

兒福聯盟 兒福聯盟

  • 認識兒盟
  • 最新消息
  • 參與兒盟
  • 兒盟服務
  • 社會責信
  • 兒盟資源
  • 聯絡兒盟
0 捐款
    • 關於兒盟
    • 服務據點
    • 服務網站
    • 活動消息
    • 兒盟倡議
    • 社工故事
    • 時事回應
    • 即時公告
    • 捐款方式說明
    • 募款專案
    • 囝仔 l 義賣品
    • 親子共好課程
    • 兒盟學苑
    • 物資募集
    • 成為志工
    • 人才招募
    • 特殊境遇
    • 家庭增能
    • 社會共好
    • 年度服務成果
    • 勸募專案成果
    • 財務報告
    • 捐款芳名錄
    • 公告
    • 電子報
    • 刊物
    • 研究調查報告
    • 多媒體影音
    • 親子百寶箱
    • 永續教育網
    • 聯絡我們
    • 機構實習
    • 常見問題
    • 捐款大小事
    • 誠信經營
首頁  兒盟資源  研究調查報告  研究調查報告內容

2022臺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FoMO)現象調查

2022-02
分享

2022臺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FoMO)現象調查

因網路社交產生的焦慮,甚至影響身心狀況的狀態稱為「社群恐慌」(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也是近來研究網路社交的新興議題,再加上社交媒體的多元功能,如:打卡、限時動態、定位分享等,都將成為堆砌社群恐慌的層層台階;為了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概況及其影響,兒盟於2021年11月10日至12月08日間,以實體問卷進行施測,調查對象為國中七、八、九年級以及高中(職)一至三年級在學學生,採用分層多階層叢集抽樣方式調查,依照台灣(含離島)各縣市13~17歲之人口比例抽出相對應樣本數進行調查,總計在37所學校共發出2,140份問卷,並篩選出1,818份有效學生樣本,回收率為85.0%,在95%的信心水準下,誤差不超過正負2.3個百分點[1]。有效樣本中生理性別男性佔50.3%、女性47.8%、及其他有1.9%;國中生(七至九年級)47.6%、高中生則有52.4%。

 

[1] 依據內政部主計處截至2021年10月底之人口統計資料,台灣13~17歲之人口母體數為1,032,849人。

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概況

八成以上兒少很常使用網路社交平台, Messenger、Instagram、Facebook以及LINE最多

六成六兒少認為在網路上交朋友比現實生活容易

有26.5%的兒少遇過網友提出特殊要求,較2020年增加

社交焦慮現象--社群恐慌(FoMO)

本次研究調查台灣兒少社群恐慌(FoMO)現象,結果顯示有86.9%兒少曾有其中一項社群恐慌狀況,跟美國2020年調查相比,美國以24-27歲年齡層最受影響比例高達69%,台灣兒少的社群恐慌比例甚至已遠超過國外成人,分析有社群恐慌的兒少受到的影響,結果顯示有逾三分之一的兒少有因此影響自身情緒。

詢問當他們產生這些負向情緒後,他們的求助管道為何?結果發現竟有過半(50.6%)的兒少「選擇什麼都不做」,最讓人擔心的是,更有超過一成(10.5%)兒少選擇詢問網友,使用這些求助管道的比例都高過「告訴家長」僅9.6%及「諮詢老師或輔導室」的7.4%。

新型態的社交焦慮—拿隱私換友誼的Zenly app

進一步分析使用Zenly的兒少,發現有使用Zenly的兒少相較於沒有使用的兒少,遇到網友提出的特殊要求較多相差將近一倍,且在遇到FoMO狀況後較多感到焦慮及因此失眠睡不著,皆具顯著差異。可見使用Zenly不僅影響兒少使用網路後的社交焦慮及社群恐慌,也可能因使用此軟體增加接觸到不懷好意陌生網友的機會。
 

呼籲

1.業者
對於14-17歲的未成年使用者提供相對應的防護,應加強並宣導兒少求助管道及檢舉機制,讓兒少在使用遭遇困難有求助的資源。

2.學校
學校應增加培養兒少網路素養課程,在教學面建議以情境式教育,讓兒少認識可能上網會遭遇的狀況,討論正確的網路使用禮儀,教導孩子在隱私與社交中如何取捨,並提供學校求助管道,學校可以成為承接他們的一面網。

3.家長
家長應留意兒少是否有此特質及影響,一旦發現兒少有社群恐慌的狀況,家長可跟孩子一起練習正念,透過正念的練習讓自己平穩的靜下心,穩定面對網路問題帶來的情緒影響;家長也可與兒少討論共同擬定計畫,減低其網路使用時間與規範內容及設定,建議使用app或手機內建功能,每日觀察記錄個人的軟體使用情況;並依其擬定可行的減少社交軟體使用計畫,設定每日軟體使用時間,可搭配設定手機鬧鐘或以番茄鐘工作法,逐步減少使用時間。

4.專業協助
若家長認為孩子或兒少覺得自己在網路使用時,有時不自覺感到焦慮,不時察看手機,或不斷更新、確認其他人的動態,甚至因此失眠、影響生活,可先透過附件的社群恐慌量表初步了解是否有此問題,若深受困擾或有求助需求,可與兒盟踹貢少年專線服務聯繫(0800-001769),或至身心科門診接受醫師完整評估。

 

附件

社群恐慌(FoMO)量表

請依照自己的真實狀態,回答以下題目

非常

同意

同意

不同意

非常

不同意

4-1.我會擔心自己無法像網路上那些人,擁有很好的生活經驗。

 

 

 

 

4-2.看到朋友在網路上PO很好的生活經驗,我會擔心自己無法像他們一樣。

 

 

 

 

4-3.當我上網看到朋友在做好玩的事情(如:一起吃喝玩樂),卻沒有找我,我會擔心。

 

 

 

 

4-4.如果我不知道朋友正在做些什麼,我會感到焦慮。

 

 

 

 

4-5.聽懂朋友聊的網路梗(或笑點),對我來說很重要。

 

 

 

 

4-6.有時,我覺得自己花太多時間想跟上網路流行的事物。

 

 

 

 

4-7.錯過與朋友見面的機會,我會感到困擾。

 

 

 

 

4-8.當我有開心(很chill)的事情,我一定要分享到網路上(如:更新動態)。

 

 

 

 

4-9.當我錯過跟朋友在網路或社群上約好的聚會,我會感到困擾。

 

 

 

 

4-10.放假時,我會持續在網路上追蹤朋友在做什麼。

 

 

 

 

量表中各題依照非常同意=1分、同意=2分、不同意=3分、非常不同意=4分計分,請將量表中各題分數加總,10題加總若小於25分,則為社群恐慌(FoMO)嚴重族群,需要多關注使用網路對自身的影響。
【欲索取報告全文請參照下方「索取研究報告」】,版權所有,若須引用請註明出處
【本研究建議引用方式】
兒童福利聯盟(2022)。2022臺灣兒少網路社交行為暨社群恐慌(FoMO)現象調查。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331
返回列表 索取研究報告 上一則 下一則

研究調查報告說明

報告索取方式及注意事項

  1. 請來信rdcwlf@cwlf.org.tw說明您所要索取的調查報告名稱,參見官網報告列表。
  2. 僅提供官網報告列表中可索取之調查報告,每份報告酌收100元。
  3. 報告之「問卷」及「原始編碼資料」恕不開放索取。
  4. 2016年以前的報告已於官網中免費提供全文下載,請您先行確認。
 
聯絡我們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總會電話: 02-2799-0333
傳真: 02-8797-3131
地址: 11469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83巷21號7樓
捐款資訊
專線: 02-2799-0333轉1
傳真: 02-2657-8181
戶名: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銀行代號: 807 永豐銀行-建成分行
銀行帳號: 103-001-0000-688-8
郵局劃撥帳號: 156-88659
電子發票捐贈碼: 885521
訂閱電子報
訂閱
兒童網路安全 隱私權保護
Copyright © 2024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Powered by A-Cart 網站設計

系統訊息

若要訂閱電子報,請先登入會員。
邀請您訂閱兒福聯盟電子報,接收兒盟最新活動資訊與愛孩子的服務足跡。
登入會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