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如何與ESG結合?|邀請企業攜手兒福聯盟共創永續改變
前言|心理健康為何是 ESG 永續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永續浪潮中,環境與經濟經常成為焦點,但撐起社會的「人」卻常被忽略──「心理健康」是永續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當心理能源充足,孩子才有力量面對學習與成長挑戰;家長心理穩定,才能創造安全支持的家庭。有韌性的家庭,正是社會永續的基礎能源。
我們相信,心理健康不只是醫療議題,而是永續發展的重要一環。當家長好,孩子就會更好;當員工好,企業也才能穩健運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致力於將心理健康納入 ESG 合作,讓它成為全民參與的永續行動。
因此,我們針對不同的受眾:家長、兒童、青少年設計了一系列服務,以及刊物、動畫、Podcast......等等線上內容,也曾和企業一同攜手規劃線上課程、舉辦講座等等,期待能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一起創造自己好、別人也好的「共好」社會。
歡迎加入我們,一起與孩子共創更好的世界。
|文章目錄
- 好好休息可能嗎?育兒喘息與支持團體共創療癒環境|親子共好小時光課程
- 新手父母求助無門?在地化的心理支持資源及育兒空間|育兒+服務據點
- 不想成爲大吼大叫的爸媽?「健心四步驟」與父職心理健康倡議|Podcast 的線上支持
二、孩子也會有心理健康問題?|兒童心理健康、情緒韌性教育與創新媒體
- 好難過但說不出口?情緒表達與同理|幼兒有聲故事與 Podcast節目
- 面對情緒可以怎麼辦?兒童自我調適與正念教育|YouTube 動畫
- 「壓力」從哪裡來?往哪裡去?陪伴孩子輕鬆學習、認識學業壓力調適|小永報
- 孩子們想說的是什麼?|哎呦喂呀兒童專線
三、青少年在面對哪些心理健康議題的挑戰?|自我探索、支持系統建立服務
四、企業合作 × ESG 行動|心理健康如何成為永續報告的一部分
一、如何支持家長心理健康?|親職教育與壓力調適方案
依據《2025年台灣家長育兒焦慮調查報告》,有8成的家長認為「孩子出問題,會被怪罪是父母沒教好」,更有超過3成的家長,承認「若能重新選擇,我不會想生小孩」。在「教育富養」的社會期待下,許多父母都深陷育兒焦慮之中。
而社會風氣的演變,對於過往在育兒過程中常常「隱形」的爸爸來說,也帶來的新的挑戰,經濟問題、育兒教養成為他們最主要的壓力來源,依據《2025年父親壓力狀況調查報告》調查顯示,有超過4成3的爸爸陷入中度以上的憂鬱狀況,需要專業資源的協助。
要如何支持這些陷入情緒風暴的家長們?兒盟規劃了三大類服務,期待能透過陪伴與支持,讓家長們可以好好照顧好自己、再好好照顧家人:
1.好好休息可能嗎?育兒喘息與支持團體共創療癒環境|親子共好小時光課程
在這個少子化的時代,「成為家長」這件事變得愈加艱難,肩膀上總是會背著各式各樣的關注與期待。每個人都很希望孩子們能快樂,但,如果沒有快樂的家長,也很難有快樂的孩子。
因此我們開設了「我好,你好!親子共好空間」期待能讓家長先試著練習「我好」,再一起陪孩子「你好」,其中的「親子共好小時光」便是透過專業的課程設計,讓家長與孩子分開學習:2-4歲的孩子學著自己聽故事、讀繪本、探索環境;家長則練習放手,獲得喘息與釋放壓力的機會、留點時間好好照顧自己,穩定心情後再次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在課程中,家長除了能坐下來好好享受me-time、玩玩療癒手作,也可以在專業親職師的陪伴下,一起解決孩子的教養議題,並與同樣面臨教養挑戰的家長們交流,讓壓力有出口,也讓彼此的陪伴與支持,成為重新出發的溫暖力量。
課程後測顯示,家長的親職壓力顯著下降。2023 年我們以這個計畫參賽尤努斯獎,更獲得「社會影響力組」亞軍。這些數據與成效,顯示我們研發的「親子共好小時光課程」不僅能回應家庭需求,也能成為 企業 ESG 報告(GRI 403, ISO 45003) 的具體案例。
2.新手父母求助無門?在地化的心理支持資源及育兒空間|育兒+服務據點
自 2019 年起,兒福聯盟建置遍布全台的「育兒+」社區服務據點,陪伴孕期父母及育有三歲以下兒童的家庭一同成長。
我們推廣回應式照顧親職課程,帶著家長觀察、理解孩子的需要,並適時給予正向回應,讓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中建立自信心和安全感,並感受到自己是重要與被愛的。
這裡還有安全與符合發展所需的互動遊戲空間,家長可以和孩子在遊戲中自由探索,共享親子時光。遇到育兒難題時,現場還有專業、經驗豐富的社工、教保員提供一對一諮詢,讓每一位家長在育兒的路上都不再孤單。
至2024 年為止,我們提供服務給 465 個家庭,全台 10 個據點累積到訪人次超過 3 萬 4 千人。這些成果展現了心理健康支持如何落地社區,讓我們的影響力深入在地。
3. 不想成爲大吼大叫的爸媽?「健心四步驟」與父職心理健康倡議|Podcast 的線上支持
心理健康並不僅限於孩子,我們也透過線上資源陪伴父母。Podcast 節目《一天比一天更好》製作過「除了要健身,也別忘了健心!」,提供我們彙整經驗、整理出來的「健心四步驟」,讓家長們能用簡單的方法,在日常生活裡照顧自己的心理狀態,並與孩子建立健康、有安全感的關係 ,幫助親子都能擁有健康身心。
隨著時代演進,我們也特別關注「父親角色」的轉變。今年父親節,我們邀請「強強滾一家」的阿忠與樂團「甜約翰」主唱浚瑋分享育兒挑戰,陪伴爸爸們找到情緒出口。這不僅是單純的節目,更是一種 心理安全(psychological safety) 的倡議。
收聽完整節目👉
更了解「健心四步驟」👉
二、孩子也會有心理健康問題?|兒童心理健康、情緒韌性教育與創新媒體
《2023年國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 顯示,每5位學生,就有一位在遭遇情緒困擾時,不跟任何人談心,自行消化負面情緒,而《2023年臺灣兒少學習狀況調查報告》
更是揭示了孩子們面對的學習壓力,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接受調查的孩子們,有六成都有「學習疲勞」的狀況,甚至有一成六已經出現過量疲勞。
家長面臨的「教育富養」焦慮,自然而然會傳遞到孩子身上,而當代網路使用的盛行,除了容易引起FOMO(錯失恐懼)、容貌焦慮等等議題外,也會讓各式焦慮變得更多樣、難以捉模、更難以逃脫。
因此我們設計以下三類服務,期待可以從小陪孩子學會如何辨認情緒和其來源、也找到適合自己的、健康的抒發管道與方法:
1.好難過但說不出口?情緒表達與同理|幼兒有聲故事與 Podcast節目
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常常因為不想被發現「過得不好」而戴上「快樂面具」,但其實,擁有各種情緒是很正常也很重要的。勇敢表達、釋放情緒、尋求幫助,都很值得鼓勵!在「泡福心仔On Air」這個有聲故事頻道中,我們透過星際冒險故事,陪孩子從小練習面對情緒、說出心裡真正的感受,不用做任何事都很完美,在需要時主動求救、互助合作,也是健康成長的一部分。
除了有聲故事,還有開放孩子投稿煩惱的《泡仔聊心室》,男生可以喜歡角落生物嗎?一直想玩平板怎麼辦?讓泡福心仔用溫暖的視角陪孩子聊聊心底的疑惑,陪孩子一起度過情緒的糾結、不眠的夜晚,現在就跟著泡福心仔踏上旅程吧!
開播一年內,收聽數突破 17 萬,陪伴無數孩子在夜晚找到安慰、也讓家長在孩子不願入睡的拉扯中有一絲喘息的機會。
馬上收聽👉
2. 面對情緒可以怎麼辦?兒童自我調適與正念教育|YouTube 動畫
學生最常見的情緒困擾包括易怒、緊張、過度憂慮、害怕、無法控制焦慮等,為了幫助孩子在面對情緒壓力且沒有傾訴對象時,依然能學會照顧自己,我們推出動畫《閉上眼就能出發?來場照顧自己的心旅程!》,讓「泡福」與「心仔」帶著孩子搭上正念飛船,學會用呼吸與專注來學習情緒管理、陪伴和照顧自己的「心」。
除了該支影片,我們還製作了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識相關的短片,此系列影片一年內累積 4 萬觀看次數,頻道「泡福心仔星際放送站」開設不到一年,便突破 20 萬觀看次,影響力深入小學班級與家庭。
馬上收看👉
3.「壓力」從哪裡來?往哪裡去?陪伴孩子輕鬆學習、認識學業壓力調適|小永報
「小永報」是我們為孩子設計的刊物,透過漫畫、插圖與互動遊戲,陪伴孩子用輕鬆有趣的方式探索知識。
「學習壓力」是孩子面對的大挑戰之一,因此在第038、039期中,我們特別聚焦在該主題,引導孩子辨識壓力源、調適焦慮與挫折。希望用淺顯易懂的內容,讓孩子把挑戰視為成長的養分,在過程中建立自信,讓學習不再只是壓力來源,而是成為支持快樂成長的力量。
目前,《小永報》發行份數已達 70,520份,除了與班級導師、圖書館合作外,也與各個獨立書店、餐廳等社區據點合作提供共讀紙本。透過紙本刊物,我們陪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快樂學習、建立心理韌性。
線上閱讀👉
4.孩子們想說的是什麼?|哎喲喂呀兒童專線
孩子們除了玩、讀書學習外,還有說話/表達等,即被陪伴的需求。感受、敘述自己的情緒,更是一件需要從小練習的事。
在「哎喲喂呀兒童專線」中,會由社工員、培訓志工擔任接線值日生,接聽無聊的、孤單的、覺得自己缺乏動力的......各種各樣尋求陪伴的孩子,從2002年開辦至今,已傾聽超過14萬通孩子的心聲,聆聽並接住他們那個年齡才會有的生活瑣事和煩惱。
了解更多👉
三、青少年在面對哪些心理健康議題的挑戰?|自我探索、支持系統建立服務
依據《2023年臺灣兒少學習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臺灣有將近六成(56.9%) 的孩子,不知道該選擇什麼科系或志向,對升學與未來充滿徬徨,且每十個學生中,就有一位(12.1%) 表示,和家長分享他們的未來規劃後,家長卻不尊重他的未來升學或生涯發展目標。
隨著青春期帶來的變化、與時俱增的學業壓力、各式挑戰帶來的情緒衝突......都是造成青少年情緒困擾的原因,但青少年們卻鮮少有足夠的資源及習慣,去取得足夠專業的支持與陪伴。因此我們開設三大類服務,提供青少年們自我探索與表達、支持系統建立的資源:
1.在哪裡可以「找到自己」?青少年心理健康據點與情緒復原力培養|少年+
兒盟看見青少年在悲傷復原、壓力調適上的需求,因此自2022年起,於台中設立「少年+」據點,陪伴12至18歲少年面對生活挑戰、培養情緒調節與復原力。
服務包括心理健康、人際互動等主題活動、生涯探索營隊、各種興趣、技能的培力社團,並提供友善空間讓少年們能夠休息、發展興趣。還有少年陪伴輔導服務,能夠與社工討論心事煩惱並提供求助管道。讓少年在這裡體驗正向互動、探索興趣、重拾自信。
2024 年共有 3306 人次到訪,並舉辦 254場活動,觸及超過 8900 名師生。這個據點已成為青少年安心求助、重建自信的基地。
查看「少年+」服務據點👉
2.青少年們真正的煩惱是什麼?|少年專線
隨著青春期、以及升學等等議題的加入,孩子要面對的事情更加龐雜,然而當「升學」這座大山擺在眼前,他們的情緒和困擾,卻很少被當作真正重要的事。
學業、戀愛、友情、家庭......少年專線與LINE@持續傾聽,10餘年來接觸超過3萬則少年心情與煩惱,幫助他們重建人際、自我效能與心理韌性,在理解中成長。
3. 如果真的受傷了,怎麼辦?受創兒少及照顧者的復原協助|兒童創傷療癒中心
當青少年因創傷事件而感到壓力與受傷時,可能出現情緒劇烈波動、退縮孤立、專注困難或睡眠不佳等反應。家長也或許會發現孩子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親子互動緊張,甚至在學校適應上遇到困難。此時,「創傷知情照護」能提供理解與支持,陪伴孩子逐步回到安全與穩定。
「兒童創傷療癒中心」以創傷知情為核心,提供跨專業整合服務,涵蓋社工、心理、醫療並結合教育資源,協助家庭面對創傷影響。在專業團隊的支持與陪伴下,兒少與照顧者得以獲得復原的力量,一同走向療癒與重建。
四、企業合作 × ESG 行動|心理健康如何成為永續報告的一部分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心理健康問題每年為全球帶來高達 1 兆美元的生產力損失。
父母好,孩子才會好,員工好,企業也才能運行得更順利。我們攜手許多企業,以開課、倡議等方式,一起努力讓社會走向更好的方向,歡迎每一位在乎心理健康議題、在乎永續的你,一起加入這個行列!
1.企業包班課程|支持員工親職與心理健康
「親子共好空間」也提供 企業包班課程,依需求設計不同主題:孩子的五力發展、五感美學,甚至永續教育。這些活動讓員工在職場之外,也能減壓、增強親子關係,補充最新的教養資訊,有助於減少員工的育兒壓力、提升員工歸屬感,並將永續與美好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2.親職講座與心理健康教育|企業培力方案
我們與企業合作的親職講座涵蓋多元議題::身體自主、空間收納減壓、幼兒開學前準備、情緒教育技巧、高敏感特質、兒童身心發展......除了有親子可以一起玩、一起學的課程,更有讓家長可以偷偷鬆一口氣、好好專注於學習的「孩子幫你顧」服務!
3.議題倡議與品牌合作|心理健康/永續議題推廣
除了心理健康議題,兒福聯盟也善用服務家庭多年的經驗,結合結合企業關心的議題,透過實體展覽、記者會、線上課程等多元倡議方式,成為企業和大眾之間的溝通橋樑,不只幫助家長能夠更好地照顧自己、照顧孩子,也從小在孩子心中埋下關心世界、同理他人的種子。
這些合作不僅幫助家庭,更能成為 企業 ESG 報告 中的實質案例。
2025 亞太永續博覽會 × 心理健康倡議
兒盟將於 2025 年 9 月 11–13 日參加 亞太永續博覽會(台北世貿一館 006 號攤位),現場將有心理健康互動遊戲、體驗課程、泡福心仔雞蛋糕等活動,邀請大家一起感受心理健康的力量,也歡迎來和我們聊聊,一起探索合作共好的更多可能!
結語|我好、你好、社會共好——讓心理健康成為全民永續行動
心理健康是社會運作的溫柔力量。照顧好身邊、乃至於整個社會的人,家庭、企業、社會也能攜手一同永續發展。
兒盟將持續以課程、刊物、動畫、Podcast 與據點,陪伴每一個家庭、孩子與青少年,也非常歡迎企業夥伴加入,一起讓心理健康成為全民參與的永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