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危機!污名化標籤不敢說出口,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心的「感冒」?
你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暸解多少呢?
「曾經我最嚴重的時候,會坐在我家陽台,看著樓下的路思考,如果我真的選擇離開這個世界,對我來說會是好的嗎......?」
發生在孩子心底的一場「感冒」,家長該如何面對?而孩子的心聲又是如何?
根據兒福聯盟調查,超過7千名青少年當中,有將近2成的人曾浮現過自殺的念頭,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曾想過結束生命。
深陷泥沼的青少年們想替自己的身不由己找到解藥,卻苦於身心科需要家長陪同而被拒絕看診,甚至外界還會將「裝病」的標籤貼在早已無法負荷更多的孩子身上。青少年產生這樣疑慮和想法,更進一步讓我們反思,為什麼大人對心理健康議題存有負面的想法呢?
本集《放學不回家》邀請青少年河馬,和藝人陳艾琳分享他們不斷磨練心志的過程。
《放學不回家》 EP09|重度憂鬱卻被說「在賣慘」?兩代說不出口的青春密語 Feat.陳艾琳、河馬 |收聽連結:https://lihi.cc/1ldab

當心不再「健康」 沉甸甸的負面情緒無處宣洩
高中時期擔任學生會長的河馬,因為跟其他學生組織發生衝突,導致他被威脅,甚至身陷失職的指控。儘管當時的他有勇敢地進行反擊,但仍無法阻擋,河馬確診重度憂鬱:「那段時間我隨時準備按下手機的『110視訊報案』,很怕走出去會被學長再圍一次,完全是提心吊膽在過生活。」
原本開心飛出國參加教育旅行的河馬,完全提不起任何興趣。「你會覺得心裡好像有某一個東西一直刺著你,或是像有一顆石頭壓著,對我來說那段時間就是喘不過氣。」大量傾倒而來的負面情緒量早已不是同儕所能夠負荷,因此河馬開始轉向尋求學校輔導室的資源,也進一步接觸心理諮商和身心科看診。
即使心底已經在吶喊著求救,青少年仍受阻於社會汙名,無法說出口。河馬提到,他一開始在學校輔導室進行諮商時,被老師詢問是否需要以「升學輔導」的名義,以免被同學議論。但他對於心理疾病抱持著較為開放的態度:「到最後我自己覺得可以直接講,但其實這時候很多人會認為你是想賣慘、博得關注。」

「前輩」伸手幫助 建立心理健康認知
身處不同時代的艾琳分享,在她的求學階段甚至連憂鬱症都不常聽到,外界對於心理健康的意識也非常薄弱。她提到,學生時期的她只能認知到自己的負面情緒,但不會進一步聯想到任何的心理病症,也一度以為學校的輔導室是專責處理「升學輔導」。
艾琳是直到離開綜藝節目《大學生了沒》才真正認識到何謂「憂鬱症」。她在社群平台上抒發心情時,被演藝圈相識的前輩提點,給予她正確的心理健康認知,而那位前輩之前也曾受心理疾病所苦:「所以其實我還蠻幸運的,有前輩的提攜跟照顧,建議我去接受治療,如果沒有這個姐姐的幫助,有可能我還不知道自己確診。」
「遇到快樂的時候也許會覺得當下特別嗨,但嗨完之後會發現這並不是真正的快樂。」艾琳提到,一時的喧嘩讓人提不起勁,就像是掉在憂鬱的旋渦深處無法自拔。「當你對於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熱忱時,就會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生病了。」

青少年受污名化標籤所苦 建立「求助環境」至關重要
從不同時代的案例可以看出心理健康的重要,當孩子的心真的感冒、生病時,其實非常需要時間、資源來撐住他們。根據兒盟針對兒少遭遇心理健康困擾的調查,有39.1%的青少年表示,若受心理健康所苦,他們不會向任何人傾訴,而這其中可能與害怕被旁人貼標籤為「可怕」、「危險」或「軟弱」有關。
當青少年深陷心理困境時,能否進一步開口求幫忙,其實取決於身旁的人能不能接受這些沉甸甸的苦衷。兒盟兒童創傷療癒中心主任白智芳分享,若親朋好友能在第一時間讓青少年感覺到自己可以透露一點心事,甚至進一步尋求更專業的人員支援與協助,其實也是在給予孩子「求助是為自己負責」的示範,讓他們知道這是一個勇敢的行動。
還想知道更多河馬與艾琳的人生故事嗎?想知道青少年使用身心調適假的現況嗎?
請立即收聽《放學不回家》 EP09重度憂鬱卻被說「在賣慘」?兩代說不出口的青春密語 Feat.陳艾琳、河馬:https://lihi.cc/1ldab
兒盟資源
少年專線:全台0800-001769,或加入 LINE:@youthplus_cwlf
創傷專線:全台0800-250585
少年+據點:台中(04)2220-0128
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台中(04)2371-0501#2、新竹(03)667-0022#15
青春不該 emo 一樣|兒少療心計劃:https://mentalhealth.children.org.tw/
兒盟新聞稿: 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3417
*若青少年們有類似的狀況,請記得要幫自己、也鼓勵身邊的同儕主動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