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孩為什麼不運動?調查顯示家長鼓勵很重要!
四年一度的奧運剛結束,你還沉浸在賽事餘韻中無法自拔嗎?你有和孩子一起觀賞各國運動好手在國際運動殿堂的英姿嗎?或許,你有注意到一名14歲,可能與你孩子年齡相仿的日本滑板女子選手吉澤戀,首次參賽的她,便在奧運賽事中大放異彩,替日本勇奪街式滑板金牌,是一個熱愛滑板運動的少女。
但在台灣,愛運動的青少女可不常見,根據兒盟《2024台灣兒少運動狀況及家長支持調查》顯示,國中女生的平均運動量僅一成達到課外活動5小時標準,低於男生的三成六;國中女生比國小女生的運動量更降了一成。孩子不想運動,勢必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因為課業壓力大,時間不夠用;抑或性別角色期待、發育帶來的尷尬。但運動對於孩子的益處超乎想像,因此如何提升台灣兒少的運動量,是一個亟待解決但卻困難的一題啊。
橫空出世的滑板少女吉澤戀,如何愛上運動?
14歲的吉澤戀,三年前看到當時東奧滑板金牌得主西矢椛的表現後驚覺,西矢椛得金牌所展示得滑板招式與技巧,是她已經會使用的招式。與此同時她才發現自己的滑板才能,同年便開始在家人鼓勵下參與滑板比賽。而在短短三年間,她征戰了大大小小的賽事,更於今年七月拿下滑板奧運金牌。
奧運官網撰文詳細地記錄了吉澤戀的比賽過程並祝賀這位14歲的新星奪下金牌。文中寫到:「儘管年僅14歲,吉澤在爭奪金牌的過程中表現出極大的鎮定和沈著。她是唯一一位在兩次滑板跑步嘗試中均取得成功且保持出色穩定性的參賽者。她以近乎完美的大旋轉翻轉前側滑板,獲得96.46高分。」日本時報進一步指出,吉澤戀在奪下金牌後,展現了勢不可擋的人氣,IG粉絲人數一夕之間爆增。
吉澤戀的滑板之旅啟蒙於哥哥。她7歲時受到哥哥影響而開始接觸滑板,並向當地滑板店的店長請教滑板技術。努力不邂、持之以恆重複練習滑板技巧的她,多年來的訓練成果也在奧運中獲得豐碩成果。出身在平凡的家庭的她,沒有知名度、品牌贊助,出國的費用皆是由父母支出的。雖然對他們來說是家中經濟一大壓力,但全家人還是決定全力支持女兒的興趣。
有親情加持,我們看到了一顆耀眼的明日之星正在綻放光芒。除了日本吉澤戀外,加拿大17歲的游泳好手薩默·麥金塔許(Summer McIntosh)從東奧首次參賽便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氣勢,更在本屆巴黎奧運勇奪三金一銀。賽後訪問時她更提到家人的支持與鼓勵,讓她可以盡情發揮訓練成果,更謙虛地說:「贏得金牌非常開心滿足,不過我依然會繼續努力更進步。」
因此我們能發現,除了每位運動員日以繼夜的努力訓練外,家人的鼓勵與支持,更是大大影響孩子運動的重要關鍵之一。
女孩怕運動不好看?那就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模樣運動!
那麼為什麼台灣青少女不愛運動呢?就兒盟報告進一步分析發現,女生運動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性別刻板印象,傳統觀念認為女生不適合運動,男生較容易獲得家長在運動上的支持;其次是生理因素,數據顯示有14.4%的女生因為生理因素而影響運動意願,遠高於男生的2.9%;最後則是容貌焦慮,隨著青春期發育,女生更容易因運動時覺得自己不好看而不想運動。
但誰說不能光鮮亮麗地運動呢?美國田徑選手Sha‘Carri以一身亮麗妝髮、鑽石美甲出場比賽著實成為眾人目光焦點。她更以強勢的成績為自己發聲,奪下女子田徑100公尺銀牌。面對外界評論,她更自信表示:「誰說不能穿著時髦地跑步呢?」
打扮與運動從來不該成為相互排斥的兩件事。因此,當你家中的女孩擔心運動會讓自己看起來不好看,或許各位家長們就能建議孩子以自己喜歡、舒適的裝扮去運動,不要因為外在裝扮而讓自己對運動感到卻步,放棄體會運動的美好。期待家長們能夠鼓勵孩子用自己最舒服的狀態,勇敢踏出運動的第一步,養成運動習慣!
鼓勵代替質疑,讓女孩動起來
回顧2024巴黎奧運,台灣女性運動員在奧運場上表現卓越,林郁婷、陳念琴、吳詩儀奪下獎牌,郭婞淳更三度站上頒獎台,創台灣運動員首例。戴姿穎、鄭怡靜、謝淑薇等則在賽事上留下精彩表現,凝聚台灣人的國族情感。這些女性運動員為了榮譽而戰,每一位都是最漂亮、最帥氣的運動好手。
然而,要改善台灣兒少運動量不足的事實,家長的身體力行與鼓勵非常重要!
一、照顧者要以身作則,培養自身運動習慣,並陪伴孩子運動。從滑板好手吉澤戀的例子能看到,家長即使無法親自運動,也要鼓勵孩子參與運動。家人的鼓勵,對兒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支持。
二、對於家中的女孩,需要提供更多資源,如準備合適的運動內衣及服飾,適時給予言語上的讚美、鼓勵增加她們的自信心,並進一步告訴她們運動帶來的好處。此外,更能舉出台灣、國際間的女性運動好手,提供女孩們有可以想像、仿效的對象。
三、除了家長外,學校若能增加體育活動,將能有效提升台灣兒少運動量。目前台灣體育課時間一週僅80至90分鐘,明顯不足。建議參考其他國家做法,如美國中小學每天均安排體育課;法國每週小學200分鐘、中學250分鐘。更有許多國家已從教育政策著手解決兒少運動不足的問題。
從家庭到校園,一起努力讓兒少增加運動量,才能有效改善目前整體運動量缺乏的現況。就從奧運後的暑假開始,帶著你的孩子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