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過曝世代》/社群為何讓孩子「過曝」了
書評指南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與團隊透過多年臨床經驗,深入了解網路世代下孩子的輪廓和樣貌。同時,藉由國內研究調查發現,這個世代的青少年們普遍受到情緒困擾的影響。無獨有偶,國外許多機構的調查也顯示,青少年在心理健康出現越來越多問題與困擾,尤其在近十年間有強烈增加的趨勢。其中,美國心理學會2023年發表的「社群媒體使用指南」中,更建議父母需多加關注孩子使用社群平台的狀況。
透過書中引用的調查報告一再顯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議題,和社群網路之間有著緊密的關係。這樣的狀況下,陳心理師觀察到過曝世代的孩子除了有情緒困擾外,還有記憶力普遍不集中、思緒碎片化、抽象思維、思考內容與深度普遍性低落等等的現象出現。《過曝世代》先從青少年的心理狀況著手,並加進網路影響的因素,讓照顧者們可以更清楚地理解青少年階段的心理特性,陪伴青少年一起面對情緒上的大小問題。
陪伴過曝世代的孩子跑一場青春期的馬拉松
「這可能是一群生長在史上最安全的年代,心理卻處在安全感低落的世代。」書中用這句話來形容過曝世代的青少年們,或許是再貼切不過的狀況。在社群平台上的每個人展現出自己最美好、動人的一面,然而,卻往往落入需要立刻被關注、按讚的焦慮情緒當中。深怕若沒有立即得到同儕、朋友的回應,那可能是照片不夠好看,又或者是自己不夠有趣。
然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與網路使人失去耐心有關。網路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必面對面才能接觸彼此,但卻形成雙面刃,讓多數人更渴望被關注。
試想一種情況:當你的孩子在校與同學有些不愉快,而這情形在放學後尚未解決,回家後他持續用社群軟體和同學爭論、較勁。與此同時,還需與其他非當事人同學討論,深怕自己的論點或立場不被他人接納。這一來一往不間斷的較量,不只讓雙方的不愉快持續,更讓自己無法鬆懈,時時刻刻都處在防止人際關係崩塌的警戒中。
那麼該如何改善呢?未來的青少年們,可能會出現更多情緒相關的議題。他們可能會擔心人際關係變動、更在意對方的狀態.....等等。「擔心自己不被喜歡」將會成為眾多青少年共享的焦慮議題。因此,照顧者們該如何陪伴這群過曝世代的青少年們度過,將顯得至關重要。
書中提供了幾個概念與方法,讓過曝世代的孩子們能減少處於過曝的危機:
一、斷捨離社群訊息
二、增加面對評價的免疫力
三、形塑自我認同
四、走過個人認同、社會認同、形象認同路程
五、跳出自我懷疑的漩渦
這些方法雖然看似老生常談,在許多探討網路造成焦慮的書籍或研究資料中或多或少都曾出現。但品皓心理師收斂團隊過往臨床經驗,以上述幾點為本,進一步提出許多細膩且別出心裁的改善方式:如「刻意練習面對尷尬」,當你不逃開尷尬時刻,甚至直面尷尬,那麼你終能有掌握、戰勝尷尬的時刻。
最重要的是,當過曝世代的孩子面對這些焦慮情況時,照顧者若能從旁給予適當的協助,好好地跟孩子分析、溝通焦慮原因,並放下既有的教養焦慮,那麼在孩子成長的這條漫漫長路上,便能成為是雙方相輔相成的一場馬拉松。
等待孩子有一天心智更加成熟,漸漸遠離焦慮狀況時,你便會發現這場青春期馬拉松雖然讓你花費許多心力,但卻是無可替代的一次珍貴體驗。
短評
「啊唷怎麼一直滑手機,功課寫完了沒?書讀了沒?」、「每次考試都考這麼差還滑手機,再滑我就沒收!」、「一天到晚滑手機到底在看什麼?是有什麼好看的?」
你有聽過這些話嗎?或是你其實曾經對你的孩子說過這些話呢?這些孩子到底滑手機都在滑什麼,你有嘗試了解過嗎?
他們一直滑手機的原因除了想跟上同學的話題、了解有趣事物之外,會不會是因為照顧者疏忽、忽略了他們的感受,所以才讓青少年們轉而透過網路社群尋求關注呢?
過曝世代是一本寫給青少年、青少年的照顧者,甚至是當今每一位依賴網路的人看的書。書中用淺顯易懂且幽默的文筆和語調,講述了在高度依賴網路的世界至關重要的課題。
我們應該是無法回到二三十年前網路不普及的生活環境。因此,如何好好善用網路的便利並避免讓自己對網路上癮、受網路的特性所牽制,便是一門學問。
當你的孩子正因為網路經歷焦慮情況、沒安全感、迷失自我認同時,先別用一些過時的教養方式,如手機交出來、唸他罵他這種治標不治本的粗糙手法;而是試著同理孩子,陪伴他們面對這些網路世代才會浮現的問題。
如果因為成長經歷不同,讓你不知如何解決、提供孩子建議的話,不妨就從閱讀《過曝世代》開始。它就像是一本網路世代青少年的教養金手指攻略手冊,除了分析各式各樣的因網路而孵化的焦慮噩夢外,更提供了戳破噩夢的實用秘訣,讓焦慮噩夢快走開。
除此之外,兒盟少年專線,少年專線的值日生可以提供專業的情緒支持和諮詢,幫助兒少學習如何應對網路世代的過曝焦慮;兒盟爸媽call-in教養專線,專線社工可以提供父母客觀建議,協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孩子一直滑手機滑不停,你快要脫口而出:「書唸完了沒,還滑!」的時候,改成「在滑什麼啊,我也想看欸,想知道你們都流行些什麼~」或許可能會得到孩子的冷眼對待,但也有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新發展。
少年專線
服務電話:0800-001-769/Line搜尋:@youthplus_cwlf
服務對象:12-18歲青少年
服務時間:週二至週六16:30-19:30
爸媽call-in教養專線
服務電話:0800-532-880
服務對象:18歲以下孩子的照顧者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14: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