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孩子有容貌焦慮嗎?調查發現:父母陪伴很重要!
隨著數位時代的發展、社群媒體的盛行,青少年面臨的挑戰也愈加複雜和多樣化。容貌焦慮成為當今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這不僅影響他們的自尊和自信,更可能對心理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您的孩子是否曾與你分享班級中誰誰誰特別好看呢?或是他們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總覺得肥胖、鼻塌,怎麼看都不順眼。這樣的煩惱和焦慮,身為家長或許會覺得孩子在無病呻吟。但這樣的煩惱不只青少年正在經歷,就連全球當紅的明星也曾面臨類似的焦慮情緒。
怪奇比莉是近年來全球現象級的當紅歌手,不論是幾年前紅遍大街小巷的杯蓋,不對是〈Bad Guy〉或是賣座大片《芭比》主題曲〈What Was I Made For? 〉(甚至是今年2024奧斯卡獎最佳原創歌曲),相信各位或多或少都曾聽過她的歌曲。
然而,仔細觀察她的歌詞內容,不難發現其中蘊藏各式各樣的焦慮因子:容貌的、親密關係的、職涯的......,都藉著他的歌聲悠悠且幽幽地傳遞出來。
但今天主要不是來談怪奇比莉(雖然她發了新專輯但我們不是音樂網站)(?),是想和大家聊聊「焦慮」。順帶一提,甫上映的《腦筋急轉彎2》,邁入青春期的主角萊莉亦出現了「焦慮」的情緒。其實不難發現,孩子在成長途中會面臨各式各樣的焦慮,身為父母的您過去一定也有類似的經歷。而孩子該如何與它共處,便是需要你我一起設想的長遠課題了(遠目)。
但今天主要不是來談怪奇比莉(雖然她發了新專輯但我們不是音樂網站)(?),是想和大家聊聊「焦慮」。順帶一提,甫上映的《腦筋急轉彎2》,邁入青春期的主角萊莉亦出現了「焦慮」的情緒。其實不難發現,在成長途中各式各樣的焦慮將會一直伴隨著你我。要如何與它共處,便是長遠的課題了(遠目)。
怪奇比莉:我看起來開心不是因為我變瘦
近日,《The NewYorker》探討了怪奇比莉歌曲中的「焦慮」,文章中揭露了許多她因為容貌、親密關係、成名後的焦慮狀況,而她也不吝在歌曲中自我揭露過去或現在正經歷的種種焦慮情緒。(搭肩)
在她5月發行的新專輯中,打頭陣的〈Skinny〉以她一貫的憂傷曲調直指了成名後被放大檢視的各種情境:鏡頭前開心的模樣被認為背後原因是身材變瘦、被質疑是否創作能力不如從前等。其中,更批判了網路世代下酸民對八卦的嗜血程度越來越嚴重。網路世代帶給人的焦慮感將更甚於從前。因此不難想像,生長在網路世代的孩子們或多或少會面臨相似的焦慮情況:我是不是不夠好看、不夠苗條、不夠聰明...。
此外,《Wales Online》表示近日英國研究顯示93%的英國少女面臨對身體形象的負面想法。新聞以怪奇比莉過去的訪談為例,提到她12歲加入舞蹈團時,身旁圍繞著一個個漂亮纖細的女孩,當時的自己感到十分沒有安全感。怪奇比莉說道:「跳舞時穿得衣服非常小,我從未有舒服的感受。我總是擔心自己的外表,我根本不敢照鏡子。」
當然,焦慮的狀況有千奇百種,但因外表位處於最直接顯露、代表一個人首當其衝的部分,因此可能對多數人而言是感到焦慮的重點因素之一。你的孩子是否曾和你談論過,在網路、電視上或日常生活中,看著他人的容貌,幻想著自己能跟他/她長得一樣該有多好?而在後疫情時代下,可以擺脫口罩日子中,卻好像變相增加孩子容貌焦慮的現象。
社群媒體加劇青少年容貌焦慮
2023年起,出國旅遊不再遙遙無期(耶),生活中也不必時時刻刻配戴口罩。然而,卻逐漸出現了以下的新聞:學生容貌焦慮不願脫口罩、青少年對脫口罩感到焦慮怎麼辦、脫口罩產生容貌焦慮症等等層出不窮。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除了最直觀的,孩子要把整個臉露出來的不安以外(畢竟疫情時只露出眼睛的日子高達三年),更不免與網路世代中社交、通訊媒體氾濫,眾人可以很輕易在網路上發佈和瀏覽各種照片有關。然而,社群媒體上每個人大多呈現自己美好、美麗、美觀(?)的一面,過度強化外表的價值,迫使青少年們容易落入互相比較的泥淖。
《PsyPost》網站近日發布一則新聞,一份針對中國學生的調查報告中顯示,容貌焦慮可能受到媒體及其所處的社會標準的影響。媒體宣傳和渲染非常好看的外表的人,並將其設定為社會標準,將可能會導致人們更少欣賞自己的身體並增加容貌焦慮。
《The Guardian》的新聞則指出,從2015到2022年間,青少年「一直上網」的比例從23%成長到46%,足足增加一倍。而這樣的結果,將重塑青少年在與人相處的能力,同時進一步促使容貌、身體、情緒等等的問題產生。(怕.jpg)
除此之外,在兒盟2024《臺灣兒少的社群時代容貌焦慮》調查報告指出,逾七成國高中生對自己外貌不滿意,近六成因此改變自己(穿搭、保養、減重)。除此之外更有四成五以上會修照片或甚至不敢上傳照片到社群媒體。
由此可見,當處於青少年時期形塑自我的階段中,很容易地會受到網路媒體或同儕間對於容貌較為扁平或一致的看法。這樣的情況,更是無法輕易說不在意便將它拋之腦後。因此,陪伴孩子面對容貌焦慮,正視每個人的獨特性,便是當代青少年和你我每個人的重要課題。
學習與焦慮共處,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容貌焦慮,或是各式各樣不同的焦慮情緒,通常都無法快速、立即的說擺脫就擺脫,總是會在日夜間反覆地叨擾著自己。嚴重的話,甚至會讓青少年無法做任何事,陷在焦慮情緒中無法自拔。(no~~)
身為照顧者的你,可以試試看向孩子這麼做:
一、鼓勵多元樣貌
或許你我都無法變成心目中最完美的外貌,甚至是班上最好看的同學,但陪伴孩子學習找到自己的「獨特性」便顯得至關重要:雖然眼睛不夠大,但整體五官看起來很和諧,小眼睛好像也頗有韻味;我的頭髮自然捲好嚴重,但原來很多人想燙頭髮變得跟我一樣。諸如此類,告訴孩子學習換個角度看待自己,他們可能漸漸地會越來越有自信。
二、陪伴孩子培養新興趣
若孩子可能真的無法正面地去看待自己的容貌,總是難以從與社群上他人比較的情況中掙脫。那麼試試與孩子一起培養其他興趣,如彈吉他、打籃球,或是一起出遊踏青,讓孩子減少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雖然這個難度不低,但讓孩子分心、投入新事物的方式,或多或少能幫助他們轉移一些對容貌焦慮的注意力。(握拳)
三、向外尋求協助
如果上述方式都無法改善現況,也請陪伴孩子向外尋求專業協助。除了與孩子一起諮詢專業的諮商師訴說他們正面臨的焦慮情緒外,兒盟也有提供相關諮詢服務:如兒盟少年專線,少年專線的值日生可以提供專業的情緒支持和諮詢,幫助兒少學習如何應對容貌焦慮;兒盟爸媽Call-in教養專線,專線社工可以提供父母客觀建議,協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容貌焦慮可能只會陪伴孩子一段時期,也有可能會讓他們一直不得安寧。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與它共處。適當的焦慮或許能驅動每個人前進,讓你成為你心目中想像的模樣;但要告訴孩子別被焦慮吞噬,要讓你身體的焦慮知道:你才是他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