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都主要市長候選人兒少政見大評比】
縣市首長選舉即將在11月26日進行投票,18歲以下的兒童少年沒有投票權,未來的地方父母官,打算給兒少怎樣的成長環境呢?長期關注兒少權益的兒福聯盟、兒童健康聯盟、董氏基金會、台灣好鄰居協會與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今(1)日針對六都主要市長候選人所提的兒少政見進行評比,除了分析各候選人對各項兒少議題的重視程度,也對未來的六都市長提出「兒少政見要務實」、「育兒政策要多元」、「兒少參與要優先」等三大訴求。
兒少團體參考各大民調機構進行六都市長投票意向調查的候選人名單,選出15位六都主要市長候選人[1],於今(111)年9月23日至10月31日間,透過各候選人團隊填寫回傳的「六都市長候選人兒少政見分類表」及各候選人競選官方網站、臉書粉絲專頁及相關新聞報導等資料,彙整並檢視各候選人提出的兒少政見,此次政見評比分為「育兒經濟支持」、「托育及教保服務」、「友善育兒職場」、「友善育兒住宅」、「友善育兒環境」、「兒少遊戲、娛樂及文化休閒」、「兒少表意及公共參與」、「兒少健康」、「兒少勞動權益維護」及「其他」等十大面向,藉此檢視各候選人將兒少議題落實於政見的情形。
兒少團體將候選人提出的兒少政見,按各政見面向的占比,由高到低分為前、中、後段班[2]。位居前段班的兒少政見中,六都市長候選人主打「托育牌」(100%)、「現金牌」(87%)及「遊戲牌」(87%);中段班的兒少政見,則有「兒少表意及公共參與」、「兒少健康」兩部分,分別有73%的候選人關注;後段班政見,則相對不受候選人青睞,包括「友善育兒環境」(67%)、「友善育兒住宅」(67%)、「友善育兒職場」(67%)及「兒少勞動權益維護」(60%),都只有不到7成的候選人提出;「其他」面向的兒少政見則占6成。兒少團體發現,高達8成7的六都市長候選人提出育兒經濟支持的相關政見,現金補助固然令選民有感,但過往經驗顯示,每當政府提高相關補助後,隨即產生相關業者變相調漲費用的連鎖效應,育兒家庭實質受惠的程度,仍待觀察。
【前段班政見】
托育及教保服務
本次評比發現,每位六都市長候選人皆有提出「托育及教保服務」相關政見(100%),分析政見內容後,再分為下列三類:
(一)增加公共化幼托服務量能
所有候選人均有提出擴大托育及教保服務供給的政見,超過九成(93%)提出要增加公共化幼兒園的名額。
(二)改善托育工作環境
近七成(67%)的候選人提出改善托育工作環境相關政見,包括為教保人員加薪,如專業加給、增設久任獎金與降低師生比;鼓勵幼兒園提升教保人員福利,提出投保獎勵金或福利基金等,藉此吸引教保人才留任久任。
(三)提供臨托、延托服務
有超過五成(53%)的候選人提出廣設臨托據點,或是結合親子館、公托提供定點臨托服務,增加臨托服務名額。至於臨時托育,有候選人喊出弱勢家庭臨托費用由政府補助;在延長托育的部分,也有候選人喊出由政府補助延托費用、擴大延托補助對象,如納入單親家庭、延長臨托結束時間(從晚上8點延長至11點)等。
近年來,幼托園所頻傳幼兒遭不當對待的事件,令家長無法安心送托。兒盟政策中心資深主任李宏文表示,根據兒盟《2017年幼兒托育需求及育兒政策意向調查報告》顯示,國內家長送托孩子最優先考慮的條件是「托育人員素質良好」;兒盟李宏文主任進一步表示,樂見六都市長候選人關注改善幼托人員勞動條件,但對於如何預防托嬰中心、幼兒園、居家托育發生虐童或不當對待幼兒的事件,候選人甚少提及,李宏文主任呼籲各候選人,應重視幼托服務品質提升及幼兒送托安全把關機制。
育兒經濟支持
(一)提高幼托補助
六成候選人提出0至2歲額外的縣市加碼托育補助,每月調幅從1,200元到5,500元不等,平均加碼金額為每月2,575元;至於2至6歲額外的加碼幼兒園補助[3],候選人最低每月加碼補助833元,最高每月加碼補助4,553元,平均加碼金額為每月2,569元。
五成三候選人有提出一次性生育獎勵/津貼政見,以及生越多給越多的補助。 以頭胎為例,生育補助最低為 1 萬元,最高為 5 萬元,候選人平均加碼金額為 2 萬元;而第二胎生育補助最低為 1 萬 2 千元,第三胎(含以上)最低為 2 萬元,兩 者最高均為 5 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生育獎勵金外,亦有四成七的候選人關照產前產後相關 照顧補助及服務,例如:孕婦產檢交通乘車補助或優惠,減少孕婦產檢的交通費 用支出;在產後照顧方面,則包括坐月子補貼、月嫂到宅服務、育兒指導員到宅 服務等政見。近年來,各縣市政府紛紛祭出一次性生育津貼/獎勵政策,但對於 提高轄內的生育率,成效仍十分有限。本次評比發現,越來越多的候選人開始關 注孕產婦的福利,提出產前產後照顧補助及相關服務,值得肯定。
兒少遊戲、娛樂及文化休閒
與「育兒經濟支持」同樣受八成七候選人青睞的,是「兒少遊戲、娛樂及文化休閒」面向,但候選人較關心兒少休閒育樂的硬體設施,超過五成(53%)候選人提及普設共融式公園及遊具,也有近五成(47%)提出持續增設親子館、擴大親子館功能。兒盟李宏文主任指出,親子館服務對象為6歲以下兒童及其照顧者,共融式公園及遊具可使用對象橫跨0至12歲,反觀僅一成三的候選人提出12至18歲青少年的遊戲休閒政見,如發放藝遊券、設置友善青少年據點等,顯示候選人普遍不重視青少年休閒權。
另外,據兒盟《2020台灣兒童休閒與自由遊戲現況調查報告》發現,54.3%的兒少經常前往公園、河堤等戶外場地,38%是往大賣場、購物中心、百貨或超商等室內場所跑,這些場所鮮少是專為兒少設計的,兒少的遊戲和休閒需求未必能被滿足。兒盟李宏文主任呼籲各候選人,在廣設親子館、兒童遊戲場等硬體設施之餘,也應關照不同年齡兒少的休閒娛樂需求,營造更多元、更友善的公共空間,讓公園、餐廳等場所都能成為兒少休憩的去處。
【中段班政見】
兒少表意及公共參與
台灣好鄰居協會楊國正秘書長也表示,根據《臺灣兒童權利指標研究計畫》初步發現,六都中僅有30%的受訪兒童知道什麼是《兒童權利公約》,並且有高達85%的六都兒童在過去一年內不曾參加過與兒童權利公約有關的教育活動。好鄰居協會楊國正秘書長敦促候選人當選後,應積極推廣兒童權利教育,普及大眾對於童權的認識。
兒少健康
候選人提出的兒少健康政見,大多關心學校營養午餐,超過三成(33%)提出把關營養午餐品質、營養午餐免費等政見。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呼籲未來當選的地方政府首長,應率先推動重視幼兒餐點營養品質,一起幫助孩子從小培養及認識正確的食物原味、建立起良好飲食生活習慣、預防肥胖及慢性病,才能奠定一生健康的基礎。此外,兒童健康聯盟王元廷主任也表示,除了食品議題外,新冠肺炎疫情已燒出台灣兒童醫療網脆弱,無法因應大量兒童急重罕症的問題,呼籲各候選人對於強化兒童醫療網、完善兒童基礎健康照護醫療方面,可以再多下功夫。
臺大中信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沈瓊桃主任亦表示,兒少身心健康與親子關係息息相關,根據該中心針對全台兒童的長期追蹤實證研究發現,被疏忽照顧、有童年創傷(例如家暴)、遭受霸凌的兒童,有較高的可能出現網路成癮以及自傷、傷人行為。沈瓊桃主任呼籲候選人應重視兒少身心健康,透過家庭教育提升家長親職知能,並透過生活技能訓練協助兒童練習情緒管理、正向人際互動方式等,才能增加復原力,降低身心健康風險,落實《兒童權利公約》健康權、受保護權及生存發展權的承諾。
【後段班政見】
友善育兒環境
友善育兒住宅
友善育兒職場&兒少勞動權益維護
本次評比發現,有四成候選人提出透過補助、獎勵,鼓勵企業設置托育場所、哺乳室等措施,另有二成七候選人提出鼓勵企業執行彈性工時、友善產假/育嬰假等制度。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沈瓊桃主任表示,地方政府應該從根本營造「友善育兒職場」,才能增加父母生養子女的動力。沈瓊桃主任表示,樂見各候選人提高各項補助,增加家庭支持服務,但更應改善父母或主要照顧者的工作壓力,鼓勵雇主增加彈性工時/彈性工作的選擇。根據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的實證研究發現,父母的工作型態對兒童作息有顯著影響;從事非典型工作的主要照顧者,相較於其他工時類型,小孩容易有不規律的作息及飲食習慣,對兒童身心發展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兒盟李宏文主任亦指出,兒盟《2019台灣女性生育意願和育兒現況調查報告》發現,75.4%的職業婦女經常感到工作和育兒不平衡,且越常感到工作與育兒失衡的媽媽,越不想再生,顯見職場育兒不友善的環境,影響育齡國人生育意願甚鉅,然而候選人卻甚少關注育兒友善職場的議題,殊為可惜。
排名最末的「兒少勞動權益維護」政見,雖有候選人提出加強稽查建教合作、強化勞動教育等政見,但關注甚微。本次評比發現,候選人普遍未針對如何排除青少年就業障礙、避免青少年遭雇主剝削等問題,提出回應的政見,期許未來六都市長積極關注兒少勞動權益的維護,並提出具體的策進作為。
民間兒少團體提三大訴求,籲未來的六都市長全面兌現兒少政見
縣市長大選即將在11月26日登場,兒福聯盟、兒童健康聯盟、董氏基金會、臺大中信兒家研究中心與台灣好鄰居協會,在選前共同呼籲未來的六都市長,上任後應兌現「兒少政見要務實」、「育兒政策要多元」、「兒少參與要優先」等三大訴求:
一、兒少政見要務實—給錢更要給牛肉,優先補足兒少政策缺口
部分六都市長候選人提出的兒少政見,僅有宣示性的概念或口號,缺乏實質內涵;整體觀之,兒少政見仍偏重現金補助,高達八成七候選人承諾加碼育兒相關補助,企圖藉此博得家長的好感;但兒少團體憂心,現金給付不斷加碼的結果,可能會排擠推展各項兒少服務的預算。兒少團體呼籲,未來的六都市長在兒少政策上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應優先補強現行兒少政策的缺口,包括:落實托育服務品質及幼兒送托安全把關、強化托育及教保服務提供者的稽查、輔導與退場機制、充實兒少身心健康促進資源、擴增青少年休閒娛樂空間、加強兒少勞動權益維護…等。
二、育兒政策要多元—打造六都成為全方位友善育兒的示範城市
綜觀六都市長候選人所提的育兒政見,主要仍集中托育及教保服務、育兒經濟支持兩大面向,但育兒家長同樣關注的友善育兒環境等相關配套,則較不被候選人重視。兒少團體呼籲,相較於非六都的縣市,六都的財力較為優渥,未來的六都市長應著眼育兒家庭在不同生命階段的需求,致力於友善育兒設施普及化、改善友善育兒交通環境、優化友善育兒住宅政策、營造友善育兒職場等配套機制;除了提供6歲以下幼兒家長育兒支持,應設法將育兒政策受益對象,擴及家有6歲以上學齡兒童及12至18歲少年的家庭,打造六都成為全方位友善育兒的示範城市。
三、兒少參與要優先—兒少政策應廣納兒少參與,建構兒童友善城市
兒少團體參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倡議的「兒童友善城市」(Child Friendly City),建議未來的六都市長,在市政治理上應致力於兒少表意權的維護與實踐,積極促成兒少的公民參與;決定與兒少權益相關的政策時,應有徵詢兒少意見的常設性機制,並落實各項政策法規對兒少權益的影響評估;加強兒少權利教育宣導,使兒少、家長及重要他人更尊重兒少人權;再者,未來的六都市長亦應參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相關規定,從兒少的需求與視角出發,提出營造友善兒少環境的具體策略,讓六都升格為童權保障與國際接軌的兒童友善城市。
[2] 有關本次評比各兒少政見面向、對應之各細項政見內容與候選人人數/佔比,詳見附表一《六都主要市長候選人兒少政見排行榜》。
[3] 因各候選人所提幼兒園補助政見加碼,分別以每月、每學期或每年為補助期間,為利整體比較,本次評比均調整為每月加碼補助金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