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合作當父母 兒盟商談服務助離婚家長共親職
當一對夫妻在不快樂的婚姻中累積過多受傷情緒和不滿,導致離婚之路窒礙難行時,許多人會選擇離婚;但往往因為彼此意見不同,尤其涉及子女安排難有共識,只好透過法院訴訟方式,期望公權力給予公正的裁判,卻也常因此纏訟多年,彼此心力交瘁,又未必得到自己滿意的結果。
兒盟觀察到,如果可以經由專業社工引導,讓夫妻雙方好好的靜下來梳理情緒,解開長期卡在心中的結,或許就有機會好聚好散,而「離婚」也不再會是造成父母和孩子關係維繫的創口。
案例小分享
爸媽離婚之後,小樹跟著爸爸和阿嬤一起住,爸爸平常忙於工作,家裡的日常生活都仰賴阿嬤一手打理。小樹從小被阿嬤呵護在手心裡長大,對他來說阿嬤就像他的第二個媽媽。
離婚這件事對小樹造成很大的打擊,他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原本習以為常的家會在一夕之間瓦解,媽媽搬到別的地方生活讓小樹非常難過,他不希望再有親人從他的生命中出走。
「媽媽離開這個家,是因為她不要我了嗎?」
「如果和媽媽見面,惹阿嬤生氣怎麼辦?」
「如果我和媽媽比較親近,阿嬤會不會也不要我了?」
好多好多問題在小樹心裡糾結,他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要離婚,也不曉得該怎麼做爸爸和阿嬤才不會討厭他,所以小樹極力抗拒每一次和媽媽的會面,不管誰來和他談,他都只是搖頭說不要。
長達一年時間見不到孩子,媽媽也十分心急,她認定是爸爸從中阻撓,想讓小樹疏遠自己,於是媽媽拿著當初離婚時法官裁定的探視計畫,跑到法院請求強制執行,讓爸爸也相當困擾,只好來尋求兒盟幫忙。

社工來解答
孩子除了可能因為覺得被媽媽遺棄而對媽媽生氣,也可能因為顧慮阿嬤與爸爸的感受而拒絕媽媽,無論如何,孩子不是真心想要斷了跟媽媽的關係,他只是不懂得要如何處理複雜的情緒。由於母親是離開的一方,父親和祖母成為主要照顧者,對於孩子而言,如何保有他現在的生活變成當下最重要的生存議題,進而讓他抗拒母親的探視行為。
但父母離婚從來就不是孩子該參與的戰爭,必須讓孩子清楚知道,他是這個家愛的結晶,無論跟哪一方親近,爸爸、媽媽以及雙方親友都會永遠愛著他,他不需要因為父母的分離而做出割捨。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https://www.children.org.tw/goodbye
兒福聯盟諮詢專線:0800-532-880(我想要,幫幫您)
專線服務時間 : 週一至週五下午2點到5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