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嬰中心品質把關有三大漏洞 兒盟籲政府儘速補強
新北市永和一家評鑑甲等的私立托嬰中心,近日傳出該中心主任與托育人員涉嫌集體虐待幼兒,引發全國家長群情激憤。近年來,在政府的政策引導下,各地托嬰中心如雨後春筍般設立,但隨著托育機構立案數快速增加,托嬰中心收托的幼兒遭托育人員虐待、不當照顧的慘劇,也層出不窮。
當政府如火如荼推動準公共化托育政策,奮力衝高私托、私幼業者簽約家數的同時,兒盟不禁要問:政府推出的托育政策,到底有沒有把關家長最在乎的「托育品質」?究竟還有多少托嬰中心收托的幼兒,遭到惡意的傷害?現行托嬰中心評鑑與訪視輔導制度,是否足以確保孩子安全無虞?對於不適任的托育人員,如何才能有效控管?對於黑心的私托業者,到底有沒有落實退場機制?
兒盟認為,「不適任托育人員資料庫遲未建置」、「違規私托業者退場兩年後又可重新漂白」、「托嬰中心訪視輔導機制未著重人員紓壓與情緒管理」是目前托嬰中心服務品質把關的三大漏洞,兒盟對此提出三點呼籲,要求政府盡快改善:
一、應儘速建置全國不適任托育人員資料庫,刻不容緩
每每發生托嬰中心虐童事件,就會引發家長擔心不適任托育人員到處流竄、 政府卻無力控管的疑慮。為避免幼兒園聘任不適任教保人員,教育部早在去(107)年3月29日,就頒布「幼兒園不適任教保服務人員之通報與資訊蒐集及查詢辦法」,透過建置不適任教保人員系統,把關幼兒園就托兒童的安全。
事實上,兒盟已多次提出「建置全國不適任托育人員資料庫」的政策建議,但主管托嬰中心的衛生福利部,去(107)年雖已開會決議將建置全國不適任托育人員資料庫,但至今仍停留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兒盟建議衛福部應比照教育部的作法,儘速建置全國不適任托育人員資料庫,積極防堵曾虐待、傷害孩子的不適任托育人員再重新回鍋。
二、落實違規托育機構退場機制,防堵黑心業者另起爐灶
據了解,新北市永和這間涉嫌虐童的托嬰中心,已與政府簽約成為準公共化合作業者,因其被新北市政府勒令停辦,將退出準公共化托育機制。但根據衛福部所訂的「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未滿二歲兒童托育準公共化服務與費用申報及支付作業要點」規定,托嬰中心最近三年內曾違反兒少法第八十三條第一款(虐待或妨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或同條第四款(發現兒童及少年受虐事實,未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通報)者,不得申請加入準公共化服務;準公共化合作業者與政府簽約後,若違反以上規定,退場後二年內不得再行提出簽約的申請。
照衛福部的規定,違規的私托業者再怎麼無良黑心,最慢只要等退場三年後,就可以重新申請加入準公共化機制,全國幼兒的就托安全堪慮,根本無法防堵黑心托育機構重起爐灶,家長可以接受這樣的規定嗎?有符合兒童最佳利益嗎?萬一黑心私托業者假借人頭,重新申請立案新的托嬰中心,政府有設置任何防弊機制嗎?兒盟建議政府,應儘速修正相關規定,嚴禁黑心托育機構再申請加入準公共化機制,並研議全面防堵黑心業者「借殼上市」的作為。
三、改善托嬰中心訪視輔導機制,加強托育人員情緒管理與正向紓壓
現行政府對托嬰中心的稽核,主要是抽查托嬰中心有無違法事項(例如:超收、違規使用地下室、聘用未核備工作人員…等),至於例行的評鑑與訪視輔導,則是定位在協助檢視、提升托嬰中心工作人員的專業職能。參與評鑑的專家學者,透過實地觀察、訪談、資料查看,來檢視托嬰中心工作人員是否有符合法規與具備專業能力。
不論成人或孩童,每天的身心狀況與生活環境,都是隨時在變動的。托嬰中心所聘僱的托育人員,對孩子是否真的充滿愛心與耐心、有無情緒管理、身心壓力過大等問題,目前政府對托嬰中心的稽核、評鑑與輔導,並無法時時刻刻緊盯托嬰中心的服務狀況,實務上的確有其限制,且無法有效把關。
由於私立托嬰中心的托育人員,經常處於工時長、高壓力的職場環境,但現行托嬰中心訪視輔導機制,明顯偏重托育人員專業照顧知能的提升,較少關注托育人員如何覺察自身情緒與身心壓力,如何讓托育人員習得正確情緒管理與正向紓壓方法,應是未來托嬰中心訪視輔導機制應努力強化的重點之一。
兒盟強調,即使政府不斷擴張托育服務的量能,但家長最在意的,還是托育服務的品質。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都必須從這些托育機構虐童案例中痛定思痛、深入檢討,並提出有效的改善作法,才能避免無辜幼兒一再受害,讓家長真的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