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回想他們離婚前,每天下課回家,我都要夾在爸爸媽媽的爭吵和冷戰中間,一下要我選跟誰,一下跟我抱怨對方多討厭,真的好吵好煩好累...
爸媽鬧離婚竟將4兒女丟包幼兒園。從這個新聞案件可以看出,面臨婚姻衝突的兩個大人,已無暇顧及身為父母的角色。原本我們都以為,婚姻好像只需要雙方簽名同意就可以結束,但其實離婚後的生活和心理都必須面臨巨大的改變,也夾雜很多情緒。
在台灣,每年都有約 5.5 萬對夫妻離婚。亦有 5 萬位小孩因為父母離異變更親權登記,可能從此失去一方的愛與陪伴。而離異家庭中,高達 77.5 % 的父母,都未曾留意孩子的感受。
在多年會面服務經驗中,經常看見父母陷在離婚或親權訴訟中,難以同時關照孩子被捲入衝突時也同樣身陷矛盾或兩難的情況,而多數孩子也很少有經驗或不知道可以如何向父母表達這些心情…很多時候便選擇沉默。有鑑於此,今年兒盟南區社工處透過辦理「離婚家庭兒童情緒成長團體」,期待協助孩子從察覺情緒、辨識情緒,進而找到調解情緒的方法。
兒福聯盟×法扶基金會台北分會攜手合作,提供北區民眾離異相關家事法律諮詢服務,陪伴離異分居家庭在紛亂中好聚好散,童心協力讓家成為孩子安穩停泊的港灣。
當一段婚姻走到無以為繼的時候,雙方的言語衝突、冷戰、肢體暴力、擅帶離家等狀況都是經常上演的場景,身處在這種狀態下的父母與孩子,一定都非常難受...無力又困頓的父母,加上無助又無奈的孩子,該如何一起攜手走過婚姻風暴呢?
當離婚過程所經歷的事發生在年幼的孩子時,孩子容易因日常生活繃緊神經,睡覺時一放鬆有可能就會尿床,或不安時就會想要黏著身旁的大人以尋求安全感。該如何緩和孩子的壓力及回應孩子的不安呢?
女星方文琳與同是藝人的前夫于冠華離婚17年,離婚後她帶著2個女兒生活;日前大女兒生日,她還帶著媽媽、女兒到前夫開的餐廳慶生。很多人離婚後,一時不知該如何看待對方及與對方維持怎樣的關係?我們的建議是...
這本繪本的故事描述一個離異家庭孩子的心聲,一個小女孩在爸媽離婚後,內心懷抱著爸媽會復合的渴望:「媽媽和爸爸再也不住一起了。我和媽媽、弟弟住在城裡的公寓,週末才到鄉間爸爸的家。如果我有一根許願棒,我希望再讓全家住在一起,但爸媽都說那是不可能的事。媽媽和爸爸都說我帶給他們快樂,可是,我希望我能同時帶給他們快樂。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們不能為彼此帶來快樂……
從小爸爸就很疼愛凱凱,凱凱有許多跟爸爸開心出遊的記憶,但時而酒後脫序的爸爸,讓媽媽身心受到很大的傷害,因此決定帶著凱凱離開。離婚後,無法隨時見到孩子的爸爸心中滿是思念與憤怒,媽媽不放心讓凱凱與爸爸單獨相處,也害怕孩子會被趁機帶走,因而輾轉來到兒盟尋求會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