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看似很稀鬆平常的親子對話,對涵涵跟爸爸卻得來不易。6歲的涵涵,在父母離婚後,因為大人之間的恩怨衝突,已經2年沒跟爸爸見面,涵涵初來兒盟會面時,看著陌生的爸爸,不理也不睬,更別說喊一聲爸爸;爸爸面對女兒的排斥,一時間手足無措的只能在一旁看著女兒與社工互動。第4次的會面,涵涵在互動時不經意的叫出久違的「爸爸」。
當父母這麼說的時候,我們都了解,這都是身為父母捨不得孩子難過,不自覺湧上來想要保護孩子的心情;但這個難熬的階段,卻是剛面對父母離異的孩子們必須經歷的一段痛苦過程。因為當孩子在同住方家長處,跟遠處的非同住方家長講電話的時刻、以及孩子跟非同住方家長會面結束,要回到同住方家長處的時刻,都是讓孩子再次面對「在這世界上我最愛、也最愛我的兩位大人,已經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住在一起了」,所以,會難受地哭泣、生氣大人的任何決定、不想面對而排斥會面……,都是會出現的情緒及反應。
兩年後,小雨爸爸和媽媽帶著已經四歲的小雨來找社工,小雨媽媽說,因為工作的關係,時常麻煩小雨爸爸幫忙接小雨下課;小雨爸爸說,小雨時常希望爸爸和媽媽能一起陪小雨吃飯,每次交回時,爸爸媽媽都會依著小雨的期待而一起共進晚餐。社工問是什麼原因能夠讓彼此放下過往的怨懟,讓探視優於法院裁定的內容呢?小雨爸爸和媽媽同聲表示「因為小雨的快樂最重要啊」。
來尋求離婚商談服務的夫妻總是告訴我,他們在婚姻中碰到的難題,希望我們給他們一個「為什麼變成這樣」的答案,而事實上這些答案往往就在他們的日常對話中,只是他們不想或者沒看聽見罷了。身為商談員,
到底要怎麼跟孩子說「我交女朋友了」?孩子反對的話我該怎麼辦?離婚後,展開新戀情並沒有錯,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大多數父母希望孩子能接受自己的新對象,我們都希望孩子開心,更不希望自己夾在孩子和新對象之間為難,到底怎麼做或怎麼說比較好呢?
談論離婚過程並不順利,兩人為了小昕的監護權、扶養費等諸多事情各執己見,最終轉以法院訴訟來解決爭議。然而調解與開庭的攻防讓雙方關係更為惡化,連帶在探視小昕時也摩擦不斷,探視對於小昕來說變得越來越沉重後,在法院建議下,暫時藉由兒盟親子會面服務減低探視衝突。
阿雄與美美為了爭取擔任孩子主要照顧者而鬧上法庭,兩人經歷了監護權訪調和幾次開庭後,再次回到調解的時候已經隔了1年了,兩人不堪訴訟程序的繁瑣,不論是生活或身心都受到了影響,兩人決定討論讓這一切停止。
從趾高氣揚到心平氣和坐在這裡說話,這個轉變令我感到訝異
從趾高氣揚到心平氣和坐在這裡說話,這個轉變令我感到訝異
我們家的沙發,是個溫暖的地方。
我總是坐在正中間,爸爸會坐在我的左邊,而媽媽會坐在我的右邊,在沙發上,我們談天說地,我們關心彼此,我們緊緊地相依。
我總是坐在正中間,爸爸會坐在我的左邊,而媽媽會坐在我的右邊,在沙發上,我們談天說地,我們關心彼此,我們緊緊地相依。
在太空中漂流了一千五百多個日子後,終於遇到第一位地球來的太空人「兒盟女士」,
她說:「你可以跟你的小孩進行實體會面了」,這時我興奮的從無重力的太空中跳了起來,大喊了一聲「YA!」。
她說:「你可以跟你的小孩進行實體會面了」,這時我興奮的從無重力的太空中跳了起來,大喊了一聲「YA!」。
孩子需要的是愛河陪伴,不論大人間的恩怨如何,親子間的愛沒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