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夫妻的離婚必定會對原本的生活造成不少變化,其中也包含對孩子的影響。孩子可能會困惑父母為甚麼要分開?心裡可能會有很多感受,如:覺得很受傷、難過,兩難,又或者是被父母強迫要求選邊站時的兩難等…許多孩子被迫捲入大人之間的戰爭,孩子可能會因此認為父母會分開是不是自己的錯?是不是要選邊站才會被愛?有的孩子必須要壓抑自己真正的情緒,為的是要大人開心。

(圖片擷取自:https://itunes.apple.com/us/movie/what-maisie-knew/id1459603402)
🎬影片內容介紹:
梅西和父母畢爾、蘇珊娜,還有保母瑪歌一起住在一間高級公寓。畢爾、蘇珊娜並沒有結婚,兩人卻為了爭取梅西的扶養權而鬧上法院。最後誰也沒有得到完全的監護權,梅西也過起了兩頭跑的生活。畢爾後來娶了瑪歌,從梅西口中得知這件事的蘇珊娜憤而與朋友林肯公證結婚。畢爾和蘇珊娜像是兩個不成熟的大人,為了爭奪小孩無所不用其極;而後,林肯與瑪歌經過一些事後也漸漸地越走越近,且暫時擔起了照顧梅西的責任。
他們愛孩子,卻也不愛孩子
如梅西一樣聰明的孩子不會想要涉入父母之間的爭吵,他們會讓自己抽離爭吵之中,不去碰觸與關心,這樣就不會受傷難過。不論是哪對父母,他們在離婚後都不會希望自己在爭取扶養權這件事上處於劣勢。他們多少都會從兒女口中打聽對方的近況,妄想與別人結婚來解決照顧孩子的問題。畢爾和蘇珊娜只會用物質來討好梅西,只想要搶到小孩,卻忽略了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陪伴與關愛,最愛她的人反而是無血緣關係的林肯與瑪歌。
孩子不是不在意,也不是不懂,只是太會忍耐
梅西在整部電影裡都沒有反對過父母的意見,她總是默默地看著一切,毫無保留的照著他們希望的去做。她默默記下父母說過的話,每次看見父母都滿心歡喜地衝過去。梅西對父母投入了很多愛,卻從未真正得到父母全心全意的關注。畢爾和蘇珊娜口口聲聲說愛她、為了她好,實際上卻是傷害她最多的人,梅西就像是他們爭吵下要爭奪的一個物品;而林肯與瑪歌卻是真正關心她、愛她,在做任何決定的時候都會優先考慮她的人。
好聚好散,當孩子永遠的父母
離婚僅代表一段夫妻關係的結束,但並不表示身為父母的責任也到此為止。孩子在經歷父母離婚的過程中,往往被迫捲入雙方的情緒和衝突,被雙方忽視而造成許多無法看見的身心問題。身為父母,保護孩子順利度過這段風暴,是離婚父母責無旁貸的重點目標:
✔避免讓孩子捲入父母的戰爭:
父母之間的爭執不應該成為孩子的負擔,應避免讓孩子參與或站在父母之間的其中一方,這樣能減少孩子因忠誠議題而產生的情緒壓力,避免讓孩子覺得需要選邊站。
✔強調父母離婚並不是孩子的錯:
父母需要明確的向孩子傳達離婚是大人之間的事,孩子沒有責任,並讓孩子知道無論父母是否離婚,愛他們的心永遠不會改變。
✔避免將孩子作為代罪羔羊:
父母不應該將孩子當作與對方爭執的工具或籌碼。所有決策都應該以子女的最佳利益為出發點,而不是基於報復或情感宣洩。
讓孩子最痛苦的不是父母離婚,而是大人不知道何時才會停止的爭吵。兒福聯盟有提供一項「納入兒少意見之家事商談服務」(服務介紹看這邊),會由專業中立的商談員,協助意見分歧的父母以理性的方式處理雙方爭議,協調、溝通、討論與離婚或分居後跟未成年子女有關的各項照顧安排計畫,讓孩子原本享有的資源不會因為父母離婚而受到影響。
👍延伸閱讀:「原來這些都可以說,也有人懂啊!」-納入兒少意見商談服務分享1
👍延伸閱讀:【服務小故事】~家長分享文~ 致勇敢的你(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