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君與先生結婚多年,因為許多生活上的價值觀不合,好長一段時間冷戰不講話,最近小君決定先搬回娘家。考慮到孩子中班,已經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小君與先生協調後,目前由先生平日接送照顧孩子,小君則是在假日時回家陪伴孩子。
夫妻倆已決定要正式離婚,小君覺得孩子年紀還小,希望能有更多時間能與孩子相處,但是擔心每次要開口和先生討論,容易講兩三句就吵起來,所以想要在離婚前,好好地把照顧孩子的時間分配都談妥,但不知道怎麼著手比較好。
雖然大人之間結束了婚姻關係,但孩子永遠都需要家長的關愛和照料,對孩子來說,有一方的家長搬離家中,沒辦法每天看見爸爸或媽媽,日常生活一定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但這些影響全然都是不好的嗎?若在父母離婚能保持合作與有效溝通,給予孩子穩定和持續的關愛,就能讓孩子調適得更好。
以下給正在準備離婚或分居的家長,與對方合作照顧孩子的提醒:
1.角色轉換仍要和平溝通:
很多人不知道在離婚後,該和對方維持怎樣的關係? 在夫妻關係結束後,父母的角色仍不變,可以將對方視為「親職夥伴」。親職夥伴的關係就像是共同經營公司的同事,共同的目標是將「孩子」這間公司經營好。與多數職場同事的關係相同,不需要過問彼此生活,僅在公事上和平溝通,就事論事,為「孩子」創造最大的利益。
2.關注孩子的需要:
若父母分開後,對孩子的變動越小,對孩子來說就越能適應,若必然會出現改變,漸進的過程是重要的,能給孩子較多心理準備,也是幫助孩子適應改變的第一步。例如小君擔心平時都是自己哄孩子睡覺,擔心爸爸不會處理孩子的情緒。為了能與孩子維持一定的相處時間,過夜探視是合理的要求,父母需要先關心孩子是否有準備好了? 若孩子在小君離開後會不安害怕,雙方可以討論是否可以先從半天見面,到全天,在進行到過夜,在這期間爸爸也有機會能練習照顧孩子吃飯,午休,因此才能熟悉如何安撫孩子的情緒。
3.保持交流,彼此尊重:
在分工照顧孩子的時候,可以分享自己用哪些方式照顧孩子,孩子能夠接受,或是有得到孩子很好的回應,讓對方參考,也會讓孩子到了不同家時,比較不會有太多適應不良。父母也要學會相信對方不會刻意傷害孩子,也能有一定照顧和陪伴孩子的能力,雙方多觀察孩子在過程中的情緒變化,來彈性調整照顧的時間。
👍延伸閱讀:【好文分享】離婚,是需要好好思考,但不是可怕的事!
👍延伸閱讀:【時事分享】如何在離婚衝突中照顧孩子的需要?父母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