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銘(化名)和前妻在離婚後,協議兩個孩子一人照顧一個。每次在與孩子會面的時候,聽到前妻因為工作忙碌而把孩子交給外婆照顧;或者從孩子的口中知道前妻有新的男朋友,想到過去自己對家庭的付出,心裡就會有一股莫名的怒火。
很多人以為離婚後,心情就能得到平靜。其實不然,有時你會感到悲傷,有時你會感到憤怒,甚至所有的情緒會交雜在一起,非常難受。政銘心裡知道,離婚後,前妻可以自由選擇想要的生活,期待自己可以在前妻面前表現出不在意的模樣,也希望在兩個孩子面前保有溫和的父親形象,但對自己心中的憤怒,該怎麼辦呢?
Melody Beattiey(2014,152-157)在《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書中,提出處理憤怒情緒的建議,比如:
一、感受情緒:
即使是怒氣,也只是一種情緒能量。它無關對錯,也不需加以評判。憤怒不需被合理化或一定要合乎邏輯。如果這種能量存在,就去感覺它。同時也去感受其他隱藏的情緒,如:受傷或恐懼。
二、理解憤怒在告訴我們什麼,為自己做決定,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找出憤怒想要告訴我們的訊息。是我們需要改變?還是需要從他人那裡得到某些事物?很多時候,憤怒是來自於未滿足的需求。想想我們想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要是對方不能給我們,請想想接下來該做什麼,才能照顧自己。
書中還提到,處理憤怒時,不用強求完美,因為沒有人可以做到零缺點。凡事都需要時間,如果發現自己卡在憤怒的狀態動態不得,還是要尋求專業的協助(引自Melody Beattiey,2014)。
兒福聯盟在陪伴離婚家長時,看到有些家長因為陷在離婚後的情緒,而把子女捲入父母的訴訟衝突中,卻沒有看見孩子在過程中的受傷與兩難。唯有面對及處理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才能慢慢從痛苦中解脫,重新與對方和孩子建立一個新的和諧的關係。
自我照顧,是離婚後最重要的事,也是唯一只有你自己才能為自己做的事。如果不知道可以怎麼做,可以找信任的朋友談一談,或尋求張老師、生命線,或專業的心理諮商資源。
👍延伸閱讀:【時事分享】面對爭取孩子的激烈衝突中,我該如何停看聽?
👍延伸閱讀:【好文分享】爸爸媽媽終於離婚了!離婚共親職家庭中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