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同和心心的爸爸與媽媽決定要離婚了,因為對於同同和心心後續的照顧計畫無法達成共識而時常在同同和心心的面前爭吵,爸爸和媽媽覺察到同同和心心變得不開心、不想上學、時常生氣、不說話且常常哭泣,媽媽決定邀請爸爸一起來找兒盟的商談員協助。
商談員在協助爸爸和媽媽探討和處理夫妻關係後,爸爸和媽媽共同決定了好聚好散,並會持續合作照顧同同和心心,在商談員協助下,一起討論出10歲的哥哥同同和5歲的妹妹心心的照顧計畫,為了讓哥哥和妹妹的生活變動減到最小,以增強哥哥和妹妹對於爸爸與媽媽不同住的適應性,哥哥和妹妹與媽媽仍一起同住原本的家,爸爸會搬離原本的家,爸爸與媽媽平日照顧哥哥和妹妹的分工並不會改變。
狀況一:10歲的哥哥同同很敏感、容易生氣,爸爸和媽媽因為多次對哥哥教養觀念的不同而在哥哥面前吵架,媽媽擔心哥哥會認為爸爸和媽媽的離婚都是哥哥造成的,也擔心在告知的過程會無法處理哥哥的負向情緒;平日哥哥比較常與媽媽吵架,與爸爸則時常一起看書和談心。
狀況二:5歲的妹妹心心,時常會向媽媽撒嬌,要媽媽陪;媽媽擔心如果讓別人知道爸爸和媽媽離婚了,孩子是否在學校會因為單親而被別人欺負。
商談員與爸爸和媽媽一起討論並演練如何向同同和心心進行離婚告知,討論出的原則與分工如下:
1.爸爸和媽媽一起進行告知。
2.哥哥和妹妹分開告知,給予不同年齡的孩子完整的個別時間。
3.由爸爸當引言者與理性引導者,爸爸和媽媽一起給予愛的保證與抱抱。
4.不詳談大人的議題,簡要說明爸爸和媽媽一起住不開心,而共同決定分開住,且並不是孩子的錯。
5.告知未來的居住安排,爸爸和媽媽如何分工照顧哥哥和妹妹。
6.告知孩子,爸爸和媽媽只是沒有一起住,孩子仍然享有爸爸和媽媽的愛與照顧,因此並不是單親,孩子會有爸爸的家、媽媽的家、爺爺和奶奶的家、外公和外婆的家,大家對孩子的愛,不會改變。
商談員後續追蹤了解爸爸和媽媽實際與哥哥和妹妹進行告知後的想法~
1.爸爸和媽媽認為,爸爸和媽媽對離婚的態度愈正向,哥哥和妹妹對於爸爸和媽媽不同住的適應就愈好。
2.爸爸和媽媽認為,從爸爸開始準備爸爸的家,即帶著哥哥和妹妹一起參與佈置在爸爸的家自己的房間,哥哥和妹妹對於爸爸將離開原本的家的負向情緒就愈少。
離婚告知原則如下~
►有共識後再告知
►告知前先預備與討論分工
►安排告知的場合與時機
►正向的態度能給孩子正向的示範與影響
►用孩子理解的語言
►告知未來的安排-我有兩個家
►瞭解及接納孩子的情緒
►給孩子發問的機會並給予回應
►持續給孩子愛的保證
►帶孩子一起參與在未同住父母家自己房間的佈置
►雙方親友、學校老師與父母的態度一致
►必要時,尋求專業諮商的協助
「其他有關離婚告知原則,請參考本會『離婚告知手冊』電子書:https://reurl.cc/Lbk5q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