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離婚的爸媽會說:「孩子還小,所以我跟他說我到外地工作…」,還有的爸媽在談離婚的時候,爭執很大,在孩子睡著後,拿著行李就離開了,什麼話都沒跟孩子說。
到底孩子大了才知道父母離婚是不是會好一點?有孩子曾經跟我們分享,他以為父母親感情很好,但是當長大後知道兩人早已離婚的事實時,他感到震驚、也懷疑這個世界到底有什麼是真實的?
談離婚的過程中,很多大人因為還無法平復自己的心情,也不知道該如何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的決定,就選擇先不跟孩子說,而在沒有好好被告知跟說明的情況下,爸爸媽媽其中一方卻離開了孩子的生活,孩子很可能會有爸爸或是媽媽「突然消失了」的印象,如果向家人詢問,得到的回應又是轉移話題、批評或是拒絕回答時,孩子會直覺地認為這是不能也不可以問的話題,而在心中留下大大的問號。個性敏感的孩子可能會胡思亂想或是覺得被拋棄了,但又不敢說只能把感受壓抑在心中,持續發酵,長久下來,對孩子的心理都會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因此父母需要更有智慧地處理。
要告訴孩子「爸媽離婚了」好像是很簡單的一句話,但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是整個世界的崩解,爸爸媽媽可以依以下的原則跟方法,好好幫忙自己和孩子「談離婚」,也練習一步一步協助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1.整理自己的心情:請理解「跟孩子談離婚」不是只告訴孩子一次就能解決,離婚告知是一個過程,孩子也需要心理準備,所以可能會反覆詢問、有可能甚麼都不說、也有可能有很大的情緒,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詢問與可能有的反應,是感到很大壓力的,所以,請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在情緒平穩的狀態下,再好好跟孩子說明及解釋父母現在的狀態。
2.選擇適當場合,慎重且清楚地告知:選擇一個孩子和自己都感到比較舒服自在、安靜的環境,像是沒有電視干擾、放著輕音樂與點心的客廳,或是在較為安靜的公園中散步,最好兩人可以一起告訴孩子,而且說法一致,不是怪罪對方,而是要告訴孩子離婚的事實,孩子也比較不會亂猜。
3.依據孩子不同的年紀,使用他們可以理解的語言:像3歲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叫離婚,但可以理解爸爸媽媽分開住,年紀小的孩子,盡量用簡單、具體的方式來說,譬如「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不開心,所以我們決定離婚,離婚表示我們不會再住在一起,但爸爸還是爸爸,媽媽也還是媽媽,我們都還是很愛你」。
4.告知焦點放在離婚後的生活安排以及情緒支持:孩子真正需要在意的不是這段婚姻的結束是誰的錯,而是未來的生活會有什麼改變?真的要跟爸爸/媽媽分開嗎?把告知的重點放在父母已經協調好的未來生活安排,像是會不會搬家?要不要轉學?怎麼跟沒有住在一起的爸爸或媽媽見面?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要多理解與接納孩子各種的情緒,多陪伴、多聊聊,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永遠都在。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方法,請參考兒福聯盟的「如何讓孩子知道我們離婚了~離婚告知手冊(電子書請點)」,或是運用合適的繪本和孩子談離婚,像是:『恐龍離婚記』、『你還愛我嗎』、『我有兩個家』、『好事成雙』、『媽媽爸爸不住在一起了』等,詳見兒盟離婚親子維繫服務網站(實用百寶箱/推薦書籍文章專區)。
在跟孩子談離婚時,記得給孩子「愛的保證」,讓孩子知道不會因此失去爸爸或媽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關懷,當孩子在適應過程中越覺得安心,也會越容易適應。如果發現孩子出現過多異常的行為或情緒時,也別忘了尋求專業的協助,讓自己與孩子都能平順地走過這段人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