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父親壓力狀況調查報告
過去,社會大眾常以「男主外,女主內」作為家庭分工。隨著社會與經濟結構轉變,現代父親的角色也悄悄改變了,爸爸不僅肩負家庭責任,更願意走進孩子的世界,與伴侶一同分擔育兒與家務,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陪伴與照顧者。
然而,在這樣的轉變背後,許多父親也面臨著挑戰與壓力。除了來自職場的責任、家庭育兒壓力、經濟負擔亦逐漸加重,卻往往缺乏抒發與支持的管道。尤其是在傳統性別文化影響下,男性普遍較不習慣表達情緒或尋求協助,使得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更容易被忽視或壓抑。本調查旨在深入了解父親在生活中所面對的壓力來源、因應方式,期望促進社會對父親心理健康的關注。
兒童福利聯盟(以下簡稱兒盟),為了解父親壓力狀況,在2025年4月21日至2025年5月26日期間,透過網路問卷,針對台灣育有18歲以下孩子的爸爸進行調查,共計回收547份有效問卷。本調查對象年齡以30至39歲最多,佔46.4%、40至49歲其次,佔43.5%;在子女人數方面,49.5%只有一名孩子、42.4%有兩名孩子、另有8.0%有三名孩子以上;就子女年齡分布,74.0%為0至6歲、32.9%為7至12歲、12.2%為13至18歲。一、 育兒分工現況
二、 爸爸憂鬱情形與壓力來源
進一步詢問其壓力來源,綜合結果可歸納為三大類型:經濟負擔沉重、親職時間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紓壓與求助的管道,分述如下:
1.沒錢--經濟壓力大
本研究詢問爸爸的工作或收入(如減薪、投資損失等)是否受到加徵關稅影響,結果發現有兩成三的爸爸表示目前已經影響工作與收入(23.2%)。近八成的爸爸坦言,在孩子出生後,收入不足夠應付家庭開銷,其中59.6%稍微吃緊、16.6%常常不夠、2.7%完全無法應付。此外,交叉分析顯示,中度以上憂鬱的爸爸經濟壓力更重。
2.沒時間陪孩子--工作與家庭難兩全,休假不夠用、下班太累影響親子互動
近三成爸爸表示,工作會與家庭平衡產生衝突(29.3%),且發現中度憂鬱以上的爸爸在親子互動上的表現較差。其中,有34.1%中度以上憂鬱的爸爸總是或經常工作一整天很累時會忽略或冷落孩子;有34.7%中度以上憂鬱的爸爸總是或經常在孩子不聽話時發脾氣或大聲指責他,皆顯著高於正常或輕度憂鬱的爸爸。
3.沒方法紓壓--不敢求助
在傳統性別角色期待下,男性常被認為應該堅強、理性,不輕易表露負面情緒或脆弱的一面。本次調查發現仍有四成七的爸爸仍存在刻板印象,認為男性展現出心情低落,會讓人覺得不夠堅強(46.9%)。
將爸爸的求助行為做分類,包含尋求情緒支持、轉移注意力、完全不求助[3]三種類型。研究發現,近八成爸爸曾自行找其他事轉移注意力(78.0%);另外,有六成爸爸曾尋求情緒支持(59.6%)、但也有四成爸爸是完全不求助(41.8%)。更令人憂心的是,中度以上憂鬱的爸爸中,逾半數完全不求助(55.7%)。
三、 育兒友善職場與政府心理健康資源使用狀況
研究發現,爸爸很少使用職場育兒措施,僅兩成用過家庭照顧假、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僅一成使用過彈性工時。進一步詢問沒用過職場育兒措施的原因,發現超過四成因為經濟壓力大而沒有使用、四成擔心影響升遷和考績;近兩成擔心留職停薪會無法回復原職;一成五擔心雇主壓力或被同事歧視。
2.政府心理健康資源不足--「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爸爸不知道、也沒時間用
衛福部自113年八月推出「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45歲有需求的民眾每人三次免費心理諮商。本次調查發現,有近七成爸爸不知道這項服務(68.7%);近三成知道但沒用過(27.1%);知道並且有用過者僅4.2%。進一步詢問不用的原因,約六成八的爸爸表示目前沒有需要(67.9%),僅三成二認為有需要(32.1%)。有需要但沒有使用的原因包含:七成沒有時間使用該資源;兩認為申請流程太複雜;近兩成擔心被貼上標籤。
兒盟呼籲
傳統性別角色期待下,男性被期待堅強、理性,讓他們在育兒過程中承擔壓力卻難以開口求助。研究結果發現有四成三的爸爸憂鬱程度為中度以上,其中,一成五為重度和極重度。面對壓力和心理困擾時,女性通常擁有更多元的支持網絡,而調查中發現中度以上憂鬱爸爸卻逾半數是完全不求助,長期下來,不僅身心狀況難以負荷,更會影響家庭和親子關係。此外,113年起政府推行的「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卻有近七成爸爸根本不知道這項福利政策,真正有使用者僅占4.2%。兒盟呼籲政府的心理支持資源不能只是「有提供」,更需要考量到爸爸實際可近、敢用與願意用的情境,例如推廣夜間諮詢及男性心理專線等現有服務,或是簡化申請流程等,讓資源真正進得了生活和心裡。
2.打造更友善的職場育兒環境,讓爸爸安心投入親職
雖然越來越多爸爸願意分擔家務和投入育兒,但受大環境的影響,身處高房價、高物價的現實中,家庭支出與育兒經濟壓力巨大,加上職場育兒措施尚不完善,讓許多爸爸在工作和家庭責任之間難以取得平衡。許多爸爸在申請育嬰假、家庭照顧假等措施上,仍面臨影響升遷、考績甚至被標籤化的壓力。值得參考的是,為因應少子化危機,南韓政府推動多項友善父職政策 ,包括延長男性育嬰假、提高雙親共同請育嬰假的全薪補助,提升爸爸育兒的可行性與職場支持度。兒盟呼籲,台灣在推動家庭友善政策時,應借鏡國外經驗,重新檢視企業考績制度與工作彈性設計,並多鼓勵男性請育嬰假、提供實質支持措施,讓爸爸在職場中不再因育兒而被邊緣化,真正有餘裕分擔照顧責任、陪伴孩子成長。
[2]DASS21,全名為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s-21,分為憂鬱、焦慮和壓力三個子量表,每個子量表均為七題,本次研究僅使用憂鬱子量表。計分方式為量表手冊建議,各題依程度以0-3分計分,最後將得分相加乘以2之後得到總分。憂鬱狀況0-9分為正常、10-13分為輕度憂鬱、14-20分為中度憂鬱、21-27分為重度憂鬱、28分以上為極重度憂鬱。
[3] 尋求情緒支持,包含與伴侶或家人談論、與朋友談論、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轉移注意力,包含運動和打電動、抽菸喝酒;完全不求助,包含試圖不去想或假裝沒事、不跟任何人談。
【本研究建議引用方式】
兒童福利聯盟(2025)。2025年父親壓力狀況調查報告。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publication_research/research_report/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