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兒童校園「霸凌者」現況調查報告
2007-09
霸凌(bully)是一個長期存在於校園的問題,係指蓄意且具傷害性的行為,通常會持續重複出現在固定孩子之間的一種欺凌現象。兒童福利聯盟(以下簡稱兒盟)長期關注校園霸凌議題,歷年進行的調查也發現,校園中約六成的孩子曾有過被霸凌的經驗,其中一成多的孩子經常或每天都會被同學欺負。台灣的校園霸凌問題相當嚴重,而霸凌的手法也更加多元,我們的孩子似乎處在一個不安全的校園環境,飽受霸凌事件的身心威脅。
霸凌者也需要協助~在「霸凌」的議題中,被霸凌的孩子往往是大眾關注、同情的焦點,因為他們經常承受生理、心理的痛苦與恐懼;相反地,許\多人對於霸凌者卻總是貼上「壞小孩」、「小霸王」、「小流氓」等標籤,甚至採取隔離、體罰霸凌者等負向方式來回應,流於「以暴制暴」的惡性循環。由於學校常常忽略孩子霸凌行為背後的社會與心理狀況,使得校園霸凌事件難以獲得妥善的處理。
有別於過去針對「被霸凌者」的研究,兒盟今年的調查特別聚焦於「霸凌者」的現況。究竟台灣校園霸凌者的比例有多高?孩子最常霸凌同學的方式為何?什麼因素與霸凌行為有關?兒盟從台北、台中、高雄、花蓮等四地,隨機抽樣9所國小及8所國中,針對國小四、五年級與國中一、二年級的學童進行問卷調查。本調查於今年6月21日至6月29日間施測,總計發出2,120份問卷,回收1,91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1%...
【報告全文 請於此下載,若有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