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孕三方案」之外的少子化解方
時事回應
2025-09-19
行政院宣布「好孕三方案」,三大政策利多分別是:「擴大生育補助」(每胎發十萬元,雙胞胎給廿萬元),「加碼人工生殖補助」及「提高醫療性凍卵補助」。對於少子化警報響不停、生育率跌跌不休的台灣來說,政府願意加碼催生,表示政府重視少子化議題,政府這份美意和用心,值得我們肯定。
檢視政府這些年推出的少子化對策,一直聚焦在照顧孕期女性、新生兒及學齡前幼兒。兒盟想提醒政府的是,扶養一個孩子至18歲成年,扣除前6年,從小一、國中到高中職畢業,至少還有12年的時間。對台灣的家長來說,國家幫你一起養孩子,如果能比照日本政府的做法,從幼兒階段,一路支持到孩子成年為止,想必是讓家長更有感的育兒政策。
除了「好孕三方案」之外,兒盟建議政府,還可以朝以下三個方向努力:
一、國家不只幫養「學前幼童」,也應擴及「學齡兒少」
兒盟過去調查發現,家長心目中有感的育兒政策排行榜,第一名是「給予賦稅優惠」。近年來,育兒成本節節高漲,養育6歲以上兒童少年的經濟壓力,並不亞於學齡前幼兒,但我國育兒政策多聚焦幼兒福利,孩子進入學齡階段後,家長能得到的奧援甚少。
政府除了透過提高生育給付及育兒補助,幫育兒家庭「開源」之外,還可幫家長「節流」。兒盟建議,為了減輕育兒家庭的負擔,應將賦稅優惠的對象,從6歲以下幼兒擴及至學齡兒少。以申報綜合所得稅為例,除了現行的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外,未來可修法增列「學齡子女特別扣除額」,只要扶養6至未滿18歲的子女,亦可比照扶養學齡前幼兒,享有特別扣除的優惠;且家中未成年子女數越多,家長可申報扣除的額度應越高。
二、家長需求優先,以政策鼓勵企業投入育兒支援
兒盟歷年調查顯示,除了經濟支持政策外,家長殷殷期盼的利多,還觸及托育、住宅、勞動、教育等政策面向,包含:增加公共化幼托服務、友善住宅政策(如:提供育兒家庭購屋優惠、租屋補助、優先承租社會住宅等)、有薪家庭照顧假、國教向下延伸一年、企業托兒等,都名列前茅。
兒盟建議政府,可借鏡其他國家有創意、可行性高的友善育兒政策,優先回應家長的需求。以韓國為例,政府透過友善職場立法及政策獎勵,引導企業在育兒支援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例如:從2026年起,育有12歲以下子女的勞工,在不減薪的情況下,可每日縮短1小時工時,上午10點上班,幫助家長兼顧育兒與工作;對員工發放育兒補助的企業,在子女滿2歲前,家長可全額免稅。
三、政府儘速成立國安規格的少子化專責機關
日本政府為了解決少子化問題,2015年在內閣府下增設「小孩・生育本部」,但始終有部會之間權責不足、整合不佳的問題,導致整體育兒政策成效有限。為了打破行政機關各自為政的問題,日本政府在2023年4月設立直屬於內閣總理大臣管轄的「兒童家庭廳」,改以育兒家庭的觀點出發,由中央政府設立專責機關,統合相關育兒政策。
反觀我國,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歷任總統不分黨派,都同意少子化問題是國安問題。面對日益嚴峻的少子化危機,兒盟期待政府拿出國安規格的魄力與決心,參酌日本政府成立「兒童家庭廳」的做法,在行政院下儘速成立少子化專責機關,避免少子化政策的規劃與執行,過度集中於特定部會,藉此加強跨部會橫向整合與資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