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灣童年逆境經驗研究」調查 暨 創傷知情照護資源中心成立
兒時的傷,身體幫你記住了
報章雜誌中出現那些在家庭受虐或是周遭大人暴力相向的孩子總是令人心疼不已,但除了當下的傷痕,更令人無奈地是,這些童年逆境經驗將會長期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甚至到他們長大成人後還深受其害?!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發表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簡稱ACEs)研究後,創傷對於人們身心的影響開始受到廣泛地重視。該研究蒐集1995-1997年超過17,000名成年人,詢問他們在兒童時期的10項負向逆境經驗,比方說是否曾經遭到身體虐待或性虐待…等等每一項負向經驗都算一分,個人最終得到的分數連結其醫療紀錄進行分析。結果發現ACEs分數較高者,較高機會得到心臟病、肝病、癌症、憂鬱症等疾病,也有較高比例會有肥胖、酗酒、物質濫用、社交與情緒障礙、自殺傾向等問題。那台灣的狀況怎樣呢?兒盟首創針對台灣高中生進行童年逆境的研究,希望更深入了解兒少的創傷經驗,並進一步思考我們社會該如何理解、回應他們的創傷,避免他們再度受創下去..。
台灣高三生每3位就約有1位具創傷經驗
兒福聯盟對全國高三學生進行調查[1],發現有超過三成(32.4%)的高三生有童年逆境經驗( 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 ) ,其中14.3%有過一個創傷經驗、7.2%有兩個、5.0%有三個、5.9%有四個以上的創傷經驗。雖然美國的研究是ACE分數為四分(或以上)的成人,在生理與心理上會有所影響,但是兒盟此次針對17歲未成年人的調查發現,只要有一個創傷經驗其實就會對他們身、心理產生影響,更需要即時的被理解和協助。
ACEs四分以上高中生 自殺念頭高達三成以上
兒盟參考美國的研究同樣以四分作為基準,比較未滿四分與四分(含)以上兩組高三學生身心的差異。在情緒困擾方面,調查發現ACEs分數四分以上的高中生有三成具「重度」情緒困擾[2],包括逾半數覺得憂鬱(54.8%)、覺得比不上別人(54%),近半數(48.4%)會感覺緊張不安,近四成容易動怒(39.7%)、或是伴隨睡眠困難(38.1%),這些有中等程度以上情緒困擾的比例都明顯高於童年逆境經驗分數未滿四分的高三生,更令人擔憂的是,拿到四分以上的高三生有自殺念頭的比例高達31.7%,幾乎是每三個就有一位有此念頭,是未滿四分者的三倍,顯見創傷經驗給孩子帶來相當嚴重的心理衝擊,若不即時介入恐有生命危險。
創傷經驗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對生理發展的影響亦不容小覷,四分以上的高三學生中,無論是過動、發展遲緩的比例都明顯大於未滿四分的學生。另外,有學習障礙跟有過中輟經驗的學生因為樣本數太少,因此在比例上雖然四分以上者沒有明顯較高,但研究發現只要有一分以上就有顯著差異。
誰能接住受創的孩子?受過創傷高三生多求助同儕 近兩成完全不想對外求助
調查針對有一個以上創傷的高三生來分析以往求助經驗發現,孩子遇到困難時有七成五會跟現實中的朋友求助,但只有三成左右會和家人求助(家長31.1%、手足24.5%),推測這群孩子很多創傷是源自家庭,導致他們願意跟家長求助的比例明顯較沒有創傷經驗的高三生(45.7%)低。令人憂心的是將近兩成(17.3%)有過創傷經驗的孩子是完全不願對外求助。
不論是情緒困擾、生理問題,甚至是有自殺想法,在在顯示這群有創傷經驗的孩子們急需專業輔導資源介入以適時提供協助,但現行的支持與輔導系統看來並沒有即時接住這些危險邊緣的孩子!調查發現僅16.7%會求助輔導室,甚至比求助網友的比例(17.8%)還低,專業單位則更少3.8%。受創的學生遇到問題卻不想求助輔導系統的原因可能和其不夠可近友善有關,比方說兒盟就曾蒐集到有兒少代表反應「學校輔導室資源和人力可以再更完善、更貼近學生」,或是「輔導室會一直被同學問,希望輔導室隱私改善等建議」,本次調查也發現不到三成的高三學生(27.0%)覺得輔導系統非常友善。
而即使有受創經驗的孩子勇敢求助了,是否真能得到幫助?遺憾的是有超過一半的比例(53.6%)不覺得求助結果是好的,他們覺得只有少部分有用(41.2%),甚至12.4%覺得大部分都沒用,求助經驗比一般沒有創傷經驗的高三生來得更差。當孩子求助對象不具「創傷知情」概念,在回應過程中可能因無法理解其痛苦,反而造成求助者二度傷害。
兒盟成立創傷知情照護資源中心 心靈療癒之網接住受創的孩子
「創傷知情」是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瑪克辛.哈里斯(Maxine Harris)和羅傑.法洛特(Roger Fallot)提出,創傷知情是一種心態(mindset),是抱持著好奇心,好奇這個人怎麼了?然後去理解創傷,問「你發生什麼事?」而不是「你到底有什麼問題?」此觀點強調創傷復原不是個人的責任,而是每一個人的事,各系統與服務都須以正面和整合的態度去理解創傷在生活中的角色與所帶來的衝擊,才能接住每個受創的孩子。國內外研究發現,有童年逆境經驗的孩子容易有生理與心理狀況,因此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較容易出現在各系統中,如:父母離婚而接觸法院、發展遲緩接觸早療體系、兒少心智科、輔導體系等,然而這些體系能否用「創傷知情照護」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並即時回應創傷對他們帶來的影響是相當重要的。兒盟成立創傷知情照護資源中心的初衷,就是希望整合各系統,讓「創傷知情照護」在臺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各系統皆能及時接住每個曾經受創的兒少,讓他們有機會走向復原之路。
不相信愛,也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丁寧漫長的療癒之路
兒盟在本次記者會也邀請丁寧於會中分享孩時創傷經驗:「小時候爺爺酗酒後的暴力行為,影響到在成長過程及之後在面對外面的世界,讓我不相信愛、也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甚至希望自己不存在世界上;後來透過運動、瑜珈以及專業的心理諮商和上了很多身心靈成長課程,經過很長的時間,才慢慢修復自己的傷痛與親人的關係,才慢慢走出來,從一個破碎的個體,慢慢完整。所以我很能感同身受這些還沒走出受創陰影的孩子們的傷痛,也十分認同建構的創傷知情照護資源網絡的重要性,當這個社會上不同領域、不同角落的每個人都能理解這些孩子曾經的創傷,改變回應孩子行為的方式,可以幫助他們不要帶著傷痕長大。」
有三個小孩的丁寧今天也哽咽表達創傷知情特別需要傳達給家長及師長知道,這個角色的一言一行都會深刻影響小孩未來,兒童是國家棟樑,但兒童要好,才能真正成為棟樑,不會成為傷害他人的雙手;曾歷經家庭創傷的她,不知道那些童年創傷已如影隨形,日後她在工作上容易緊繃也常感到莫名悲傷,人際關係間也顯得自卑且無法真實表達意見。丁寧強調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經歷或多或少的創傷,但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那是創傷,但卻在生命中影響了很多決定;在不能辨識創傷的情況下,會在日後的道路上走得顛簸,也無法遇得好情感,日後的她也明白,過去的她根本不知道如何愛自己,又如何要求別人愛她…經過15年不間斷的心理諮商,讓她發現及能去面對舊時創傷並找到方法去治癒,知道過去的一切都不是自己的錯,當有這樣的認知,勇氣才能出現,才有力量去改變並讓過去經驗成為自己成長力量。
「創傷」不斷的時代,兒盟用「知情」行動正面回應
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說明兒盟投入發展創傷知情照護工作的初衷:「這是一個找答案的過程,我們長期從事助人工作中超過30個年頭,接觸到很多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疏忽照顧、遭遺棄甚或是家裡突然發生重大變故的這些孩子和家庭,一直努力幫他們解決所面臨的難題,但放眼未來我們是否可以更往前走一點,終結甚至避免這樣的問題不斷的循環發生?」
今日記者會我們也邀請了台大兒保整合中心 呂立醫師、台灣大學社工系 劉淑瓊教授以及桃園療養院 陳質采醫師到場共同分享及推廣創傷知情的重要性。呂醫師分享他在醫療環境裡頭看到孩子受傷、被虐待至骨折甚至昏迷的過程非常辛苦,曾有個全身七成燒燙傷孩子,後來身體逐漸復原,但其心理創傷非常嚴重,在受傷期間因未受到媽媽照顧,導致孩子即便過了五年都無法諒解,心理的傷其實會藏著、會一直躲起來,並影響日後成長,感謝兒盟成立資源中心讓大家見識、理解創傷會引起什麼事,知道孩子需要安心、可信任的空間和專業人員去陪伴,醫療界需要知道創傷知情,知道創傷和療癒過程是一輩子的事,讓醫療界去參與、幫忙及推行創傷知情,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
劉淑瓊教授則指出人一生中會經歷各種傷,皮肉傷經過時間會好,心理的傷卻在那繞不過去,也不知何時會冒出來;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其行可誅的人,他所做的事未必能被寬恕,但當我們用創傷角度去看,或許他也是受傷的人,傷痛未必能帶來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專業去療癒,需要專業的人懂得去認識、辨識、回應與避免二度創傷。兒盟投入資源規劃是值得高度期待的,期望未來資源中心能成為專業人員的彈藥庫,讓我們能有裝備,更有能力去幫助受傷的人,當受傷的人愈少,被受傷的人傷到的也會更少。
陳質采醫師也表達很開心兒盟創傷知情照護資源中心成立,不論在兒童醫療和醫院照護上都是很好的提醒,兒童表意在精神醫療上愈加受到重視,我們讓兒童有更多選擇,讓孩子參與醫療合作,譬如過動兒可以表達喜好用藥,他們能成為健康的自主管理者,才能真正做到嘉惠孩子與其家庭。
兒盟營運長高小帆最後指出成立兒盟創傷知情照護資源中心目的,便是希望中心能成為社會有力支持,藉資源分享讓大家在照護這條路上不覺孤單,不論是學校、醫療或司法領域,都能在不同時間段上好好的接住我們的孩子。
疫情蔓延全球的年代,無論大人或孩子都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和生活動盪,無一倖免地經歷整個人類社會的集體創傷,更是開啟「創傷知情」的重要契機,兒盟成立的創傷知情照護資源中心(Trauma-Informed Care Resource Center),將系統化的整理及提供創傷知情照護資源、辦理創傷知情照護訓練,並進一步透過創傷知情照護宣導將創傷知情照護推廣到家庭、學校與社區,目前已經針對不同對象包括家長、師長以及一般社會大眾推出創傷知情線上課程(https://reurl.cc/l5WeRA),以及◖囝仔人◗PODCAST創傷知情共六集(https://reurl.cc/82ap5y)供大家下載使用。除此之外,也成立創傷復原諮詢專線(0800-250585),透過電話討論重大的情緒事件或創傷對生活帶來的影響,無論是大人或兒少、無論是曾經驗童年逆境,或現在正在發生的都可以來電諮詢,兒盟有專業人員陪伴與傾聽;未來我們更期望成立一具創傷知情照護知能及跨專業團隊的兒童創傷療癒中心(Center for Child Trauma and Resilience),提供結合多元處遇的創傷復原服務。
創傷知情照護資源中心
電話:02-2799-0333#4;地址:11469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83巷21號7樓
[1] 兒盟參考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原始的CDC-Kaiser ACE量表版本做調整,施測時間原訂為110年4月22日至5月31日隨機抽樣全國高三學生總計發放3,049份,但5月18日疫情升溫後高三生開始停課,僅回收1,505份,回收率49.4%,當中雙北疫情緊張提早停課,因此台北市回收率更低僅26.2%、新北市33.7%。
[2] 兒盟採簡式健康量表(BSRS-5)評估民眾心理健康/情緒困擾,包含5個題目,分別測量填答者過去一週失眠、焦慮、憤怒、憂鬱和自卑的情形,每題有5個選項,從「完全沒有」到「非常厲害」,為0-4分計分。量表加總分數為0-20分,分數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狀況越差、情緒困擾情形越嚴重。量表並提供區分情緒困擾程度之常模:總分0-5分為正常;6-9分為輕度情緒困擾;10-14分為中度情緒困擾;≧15分為重度情緒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