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盟X可口可樂基金會 「我有我的霸免權」第四年大聲疾呼停「指」霸凌
近半兒少曾有網路霸凌經驗,四年來增加一倍
三成被網路霸凌兒少感覺沮喪、一成曾因此自傷或出現自殺念頭…
「有了你空氣就汙了」 「妳爸媽幹嘛把你生下來」 「低能兒討拍」…這些現實生活可能都很難罵出口的傷人句子,可能是現今兒少網路上常見的留言日常?今年7月22日剛正式上路新的「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教育部首度將網路霸凌和電子通訊的霸凌型態入法,意謂網路霸凌已成為校園常見現象,急需教育單位介入輔導。兒少網路霸凌的現象到底有多嚴重呢?根據兒盟「2020台灣學生網路霸凌現況調查」發現,近半數(47.0%)兒少曾經涉入網路霸凌事件,遠高於2016年兒盟調查的22.2%,令人擔憂。其中近三成表示曾網路霸凌別人(28.9%);另外曾被網路霸凌則有36.3%。調查分析目前兒少最常見的網路霸凌的方式,主要為在網路上公開留言或私傳批評訊息給現實生活中認識的人(19.8%)、手遊攻擊挑釁辱罵他人(18.3%)、截圖貼文或照片傳到多人的群組一起嘲笑他(14.3%)..等直接攻擊、嘲笑、怒罵的方式,而最常見的網路謾罵用詞,則是以三字經罵人的話最常見,其次為評論個性、性向、外表等,甚至否定別人存在的意義,令人怵目驚心,也難怪實際詢問曾被網路霸凌的兒少被網路霸凌後的影響,會感覺沮喪(31.2%)、對人際社交互動感到憂慮與緊張(23.6%)、睡不著(12.4%),甚至有10.7%孩子曾出現自殺或自傷的念頭。
兒盟與可口可樂基金會連續第四年發起「我有我的霸免權」反霸凌計畫,今年特別以日益嚴重的網路霸凌為倡議主題,發起「停『指』吧!別以手指傷害人」行動,不僅創作反網路霸凌歌曲《停指霸凌》,發起IG濾鏡手勢舞挑戰外,更邀請建國中學、松山高中、景美女中等三所高中熱舞社為歌曲編舞,拍攝熱舞接力MV,發表他們對於反網路霸凌的主張。此外,兒福聯盟亦於《我有我的霸免權》資訊網站(https://antibullying.children.org.tw/),提供「停指霸凌」指南及求助管道。今年更首次邀請教育部擔任指導單位,希望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從校園到社會,希望傳遞網路正能量,陪伴青少年面對網路霸凌的威脅。
失控的網路霸凌—
近半兒少曾有網路霸凌經驗,四年來增加一倍,近三分之一兒少曾網路霸凌別人
根據本次研究發現,近半數(47.0%)兒少曾經涉入網路霸凌事件,遠高於2016年兒盟調查的22.2%,其中曾被網路霸凌則有36.3%,除此之外也有近三分一(28.9%)出現過網路霸凌行為。孩子最常做的網路霸凌行為就是批評、辱罵他人,本次調查兒少在網路上常見的謾罵用詞,結果發現以三字經罵人的話最常見,其次為評論個性、性向、外表等,甚至否定別人存在的意義。為什麼孩子只是在網路上跟別人萍水相逢,卻能咒罵出這些在現實世界不會罵出口的話網路霸凌別人呢?「手指打幾個字沒什麼?」的錯誤認知仍是重要的影響因素,調查指出有21.3%的兒少認為網路霸凌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份,甚至也有8.3%覺得在網路上攻擊殺傷力沒那麼大…;同儕壓力也會造成網路上的集體攻擊;除此之外調查也發現網路好友數越多的兒少,網路霸凌他人比例也愈高(43.6%>29.6%)。
虛擬的霸凌,真實的嚴重傷害—
一成兒少正經歷網路霸凌,近八成曾遇網路排擠問題,三成一感覺沮喪,更有兒少因此自傷或想自殺
本次調查顯示有36.3%的兒少曾被網路霸凌,最常發生網路霸凌是手機遊戲(59.8%)、其次為Facebook MESSENGER(39.9%)以及Instagram(37.4%)等社交平台,調查也發現有一成以上國高中生現正經歷著每個月都會遇到一次以上的網路霸凌。兒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網路霸凌最令人擔心的就是,躲在螢幕後的霸凌者以為沒什麼或不會被發現,大膽的打出嚴重傷害人的字句,然後透過不斷截圖、分享、傳散….,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帶給受霸凌兒少巨大甚至無止盡的傷害。調查發現這群兒少受到網路霸凌攻擊後,身心受到的影響甚鉅,其中有超過三成會感到沮喪(31.2%)、對人際社交互動感到憂慮與緊張(23.6%)以及睡不著(12.4%),甚至有10.7%孩子曾出現自殺或自傷的念頭(7.9%的兒少曾因此自傷、7.6%曾有自殺念頭),被網路霸凌而走上絕路,不只是新聞中名人才會出現的悲劇,而是在孩子的世界真實發生,不可不慎。
除了網路霸凌,網路原住民-當前兒少還可能面臨從現實生活延伸到網路世界的人際關係問題,我們稱之為「網路排擠」。本次調查顯示,有近八成(78.4%)兒少曾遇過網路排擠問題,最常遇到的狀況為訊息被同學已讀不回佔73.4%、被同學解除好友關係(28.4%)以及同學設立群組故意沒有加入自己(26.7%),發生的比例明顯高於網路霸凌,有別於過去僅發生在校園的人際排擠,這種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並存的排擠,讓孩子即便放學回到家也沒辦法離開戰場,24小時都要承受人際排擠的痛苦,兒少處境的確令人心疼。
遇上網路霸凌只能靠自己?親師支持,陪伴孩子「停指霸凌」—
兒盟VS可口可樂,長期投入反霸凌行動支持兒少大聲說出「我有我的霸免權」
網路霸凌或排擠顯然已成為網路世代兒少常見的困擾,那他們怎麼面對和解決呢?調查發現多數選擇自己想辦法解決(62.8%)以及跟同學朋友討論(62.7%),只有28.4%會選擇告訴家長,及13.5%會選擇告訴老師。兒盟白麗芳執行長表示:「只靠孩子自己就能面對和解決網路霸凌問題嗎?我們很懷疑,也很擔心,根據去年的調查,孩子面對霸凌選擇不告訴家長的原因主要是怕爸媽擔心以及怕事情越處理越糟,也有孩子怕爸媽跟老師或同學發生衝突…。也因此面對孩子日益嚴重網路霸凌問題,我們特別強調「親、師、生」三方合作,家長要警覺孩子網路使用狀況,與孩子討論、提醒孩子為自己網路行為負責,以尊重、友善的態度在網路上與他人互動;學校可依照學生年齡設計「校園霸凌防制計畫」並與學生討論相關法律規範,以及當事人主觀感受,引發學生同理;或是老師就班上社群媒體(如:班級群組)制定班規,加強學生網路禮儀與社群規範..等等,兒少本身在拿到手機的那一刻開始,就要隨時謹記在社群互動時保護自己、且不要用手指傷害他人,成為一個負責的數位公民。
可口可樂基金會於2017年起,與兒盟攜手推出《我有我的霸免權計畫》,第一年在華山設置「故事販賣機」,邀大家分享自己的霸凌故事,喚起同理心,第二年在松山文創園區打造《咘哩隧道 No!No!No!》反霸凌特展,透過互動元素,讓觀展者從霸凌者,被霸凌者與旁觀者等不同角度來省思霸凌議題。去年則以協助照顧者的角度出發,發起反霸凌爸媽陪伴計畫。邁入第四年,針對影響當今網路世代兒少身心最嚴峻的網路霸凌問題,發起「停指霸凌-停指吧!別用手指傷害人」行動,可口可樂基金會代表台灣太古可口可樂總經理何蔚堃表示:「網路霸凌的傷害往往是霸凌者無法直接感受到的,因此青少年更容易打下傷人文字、傳送惡意圖片,因此我們今年度發起『停指霸凌』計畫,希望能提升他們對於網路霸凌問題的意識。今年度,我們也特別感謝教育部擔任指導單位,與我們一同防制網路霸凌的發生。」
新生代偶像鬼鬼、偉晉擔任反霸凌愛心大使,不同的應對霸凌方式,共同的呼籲:停指霸凌
受邀擔任此次愛心大使的鬼鬼吳映潔及黃偉晉,也在記者會上分享身為公眾人物,面對網友謾罵、惡意留言的心情。鬼鬼吳映潔在記者會上坦言,出道至今時常面對大眾的批評與指教,特別是網路留言,非常直接且尖銳,她花了許多時間,才慢慢學會輕鬆看待一些不理性的留言,也因此練就強大的心理素質,她鼓勵面對網路霸凌威脅的青少年,「別人的看法未必代表真正的自己,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的留言,就否定自己。」鬼鬼吳映潔更於記者會上分享,自己看到負面留言後,會將負能量轉為正能量,用理性的態度面對謾罵,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的存在價值不需要他人定義。黃偉晉進一步表示,每個人對事情的看法都不同,但是若受到誤解,為了不讓錯誤訊息蔓延,應該為自己發聲,將自己的想法說清楚。此外,談到如何消化網路霸凌所帶來的負面情緒,黃偉晉說:「找到發洩情緒的出口很重要,千萬不要把難過留在心底,更不要做出傷害自己的事。」因此他會透過運動、追劇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會向朋友傾訴,消化自己的負面情緒。兩位藝人也在記者會現場,響應「停指霸凌」IG濾鏡手勢舞挑戰,呼籲大眾共同拒絕網路霸凌,在網路上傳遞更多正向力量。
今年針對網路霸凌用語進行調查,現場也分享不同的網路霸凌用語類型,鬼鬼吳映潔表示:「不管是哪一種網路霸凌用語,我都無法接受,因為這些用語讓人容易被負面情緒綁架。」黃偉晉則說:「在這些用語當中,我曾被網友罵過性別歧視、人身攻擊、酸言酸語及否定存在類別的用語,在現今的社會,我們都應學習尊重多元與每個人的不同,而隨意打下否定他人存在的文字更是嚴重,因為沒有人能承擔這些話帶來的後果。」鬼鬼吳映潔與黃偉晉強調尊重每個人對事情的不同解讀,且每次在網路上留下評論時,務必將心比心,先思考這樣的行為是否會傷人再行動。鬼鬼吳映潔與黃偉晉在現場進一步示範「停指霸凌」IG濾鏡手勢舞挑戰,藉由手勢與音樂,表達「敲敲手指你可以」、「我挺你」等手勢,共同呼籲大眾共同響應「停指吧!別用手指霸凌人」,邀請大眾一起杜絕網路霸凌的發生,在網路世界中應少一點謾罵、多一點愛。
無可避免的,網路世界的已經成為當今兒少生活的重要部分,讓兒少在網路社群的人際互動中能時時保護自己、不傷害他人,並進一步能自在、正向的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已是重要的「網路素養」課題,兒盟呼籲:
1.家長要警覺-霸凌處理五字訣「眼、耳、心、腦、口」
針對被網路霸凌受傷的孩子,兒盟創建「爸媽陪伴計畫」,教導爸媽如何撫慰受傷的孩子,以孩子的想法及情緒為中心。兒盟建議家長在面-對複雜且棘手的網路霸凌事件,可試著從霸凌處理五字訣「眼、耳、心、腦、口」做起。相關資訊請上反霸凌資訊網站(https://antibullying.children.org.tw/)
2.學校要教育—分齡教育加強學生網路禮儀與社群規範
學校防制校園網路霸凌可以採分齡教育模式,如Olweus「校園霸凌防制計畫」(Olweus Bullying Prevention Program)即針對國小中高年級與國高中生兩種對象設計二套「網路霸凌」教材。並以台灣常見網路霸凌樣態作為實例,與學生討論相關法律規範,以及當事人主觀感受,引發學生同理。此外,老師應針對班上社群媒體(如:班級群組)制定班規,加強學生網路禮儀與社群規範,從預防角度出發以改善網路霸凌與網路排擠問題。兒盟亦提供反霸凌教育教師研習課程,培養並提升一線教師校園霸凌預防與處遇工作之專業知能與能力。諮詢電話:(04)22025399轉4。
3.孩子要行動—停「指」霸凌
主辦單位創作了「停指霸凌」歌曲,並邀請黃氏兄弟瑋瑋獻唱,藉由歌曲傳遞「敲敲手指」你可以在網路上傳遞愛心、支持(挺你)、擊掌(HIGH FIVE)等正面訊息,並停下用手指打下惡意訊息的文字。目前已邀請建國中學、景美女中、松山高中熱舞社同學熱情響應,接力IG濾鏡手勢舞挑戰,表達高中生對停止網路霸凌的主張。號召大眾響應計畫,擴大分享停止網路霸凌的概念。詳情請上兒盟IG:@cwlf.lovekids
註: 為了解現今台灣學生網路霸凌的現況,兒盟針對全台國中七、八、九年級以及高中(職)一至三年級學生進行調查,調查時間為2020年06月11日至07月09日,施測方式以實體問卷進行,採用分層多階層叢集抽樣方式,依照台灣本島各縣市13~17歲之人口比例抽出相對應樣本數進行調查,總計在30所學校共發出1,702份問卷,並篩選出1,589份有效學生樣本,回收率為93.4%,在95%的信心水準下,誤差不超過正負2.46個百分點 。其中42.3%為男生、56.5%為女生,其他1.2%;45.1%為國中生、54.9%為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