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兒少網路隱私與網友互動調查報告
韓國「N號房」通過聊天App,將對女性進行性威脅得來的影片和照片分享在聊天群中,最小的被害人僅11歲。
今年6月台灣爆出38歲李姓男子,透過交友軟體誘姦年僅11歲的女童,上周更爆出台南市賴姓毒犯利用贈送手機遊戲點數等方式,誘騙不滿12歲的男女童拍攝裸體影片,受害兒童遍布全台約30人。
今年4月韓國爆發「N號房事件」震驚全球,兒少曝露隱私遭網友誘騙事件也在台頻傳,兒福聯盟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修法嚴懲製造、散布、持有兒少性剝削影像者,避免孩子於網路世界受害,迅速獲得5000人附議成案,為進一步了解台灣孩子們對網路隱私的認知與自我保護的狀況,兒盟進行2020年兒少網路隱私與網友互動調查報告,特於暑假開始前,在今(8)日發布結果,發現兒少網路隱私曝露『網路個資不設防』,『網安教育不實用』,『使用習慣不安全』,『網友要求無極限』等四大危機:
- 網路個資不設防-3成6曾給過網友重要個資 真實姓名與個人照最多:網路個資隱私資訊過度揭露,讓兒少陷入危險的機率大增,本次調查發現超過2成兒少認為手機號碼(20.6%)及真實姓名(23.6%)不包含在網路隱私中,更有超過3成(32.8%)認為就讀學校或班級不包含在網路隱私中,兒少對個資防範的認知不足,且有3成7 (36.6%)兒少曾給過網友重要個資,進一步分析其中曾揭露過的個資中,最多的依序為真實姓名(59.9%),個人照片(45.5%),以及就讀學校或班級(39.7%),近3成(27.7%)曾告知網友自己所在位置。本次還特別模擬不符兒少使用年齡的APP註冊情境題,發現有7%兒少願開啟自己GPS定位,增加暴露所在地的危險,甚至有41.8%會違反規範,勾選「自己已符合軟體使用規範年齡」。
- 網安教育不實用-4成1兒少認為家長教的網路安全教育沒有用:兒少上網、用手機這麼普遍,家長與學校的網路安全教育是否有跟上?此次調查發現,7%的家長有提供兒少網路安全教育,94.4%的學校曾教過兒少網路安全事項,其中家長教「網路隱私設定」最多,占72.4%,其次為「設定安全密碼」(67.3%);學校則是「被網路霸凌怎麼辦」占最多(80.8%),可見家長與學校均重視兒少網路安全教育。但卻有超過4成(41.0%)的兒少認為「爸媽曾告訴過我的上網安全事項,我覺得無法解決我在網路遇到的問題」。
- 使用習慣不安全—玩交友、直播、使用平台數多、使用時間長:本調查進一步將兒少網路隱私認知、隱私設定、使用行為等題目,編製成「兒少網路危險指數」,了解到若有使用交友平台、直播的兒少,其網路危險指數顯著較高;使用平台(App)較多、網路使用時間較長的孩子也顯然較危險;此外,分析基本資料發現國中生的網路危險指數亦顯著較國小生高。值得注意的是,兒少使用網路的時間,明顯較6年前大幅增加,兒少的網路使用時數平均每週為27.2小時,比兒盟2014年調查的「每週平均12.98小時」明顯高出一倍,假日的平均使用時數更是平日的兩倍。兒少使用的網路平台也更加多樣化,平均每名兒少使用超過3個平台,主要使用平台為「影音網站」占超過8成(82.1%),其次為「手機遊戲」(79.0%)與「社群軟體」(75.5%),比例皆超過7成。
- 網友要求無極限—2成曾遇過網友提出特殊的要求,其中3成6要求單獨見面、2成5要裸照:孩子們對網友的戒心低落!8%兒少認為「和一個陌生人在網路上聊得很愉快,我就覺得是朋友」,且20.5%兒少在網路上曾遇過網友提出特殊的要求,這些要求中有36.2%要求單獨見面,46.5%遇到網友要求情侶交往,顯見不少網友想透過網路與兒少談戀愛;值得關注的是,有25.1%曾被要求提供裸露私密的照片或影片,可見這些網友認識兒少的動機別有居心。此外,仍有1.9%兒少認同「為了證明自己跟好友或男(女)友的感情,我們可以交換彼此的裸露照」。
九大網路騙照手法大破解 三步驟練習說不 六步驟處理私照騷擾狀況
兒福聯盟政策中心主任李宏文提醒,兒少對自己人身安全缺乏戒心,下載APP時也容易忽視使用年齡規範,進而接觸不適齡的網站或遊戲,而在網路上僅需蒐集2至3種個資,透過交叉搜尋,有心者就能進行肉搜,兒少因此陷入險境而不自知!且為了維繫親密關係,部分兒少容易視隱私為無物,孩子要如何保護自己不落入粉紅泡泡編織的手法或陷阱,是必須正視的課題,兒盟特別整理出九大網路騙照手法(請見下表一),期許兒少能認知辨認陷阱,並於平時作情境練習,對於網友或男女朋友索取隱私照或影音,或其他不合理的要求,依照三步驟來說不:釐清自己對這些要求的感覺跟想法,清楚、具體表達自己的界線(不含糊、不推拖,以我訊息為出發),重新定義彼此關係;更要在必要時向師長求助
表一:九大網路騙照手法大破解
當兒少進入網路世界,遭遇千奇百怪的網友要求,兒少容易不知所措、難以招架, 若兒少遇到要求私密照的騷擾,甚至已經提供的狀況時,應該怎麼處理。兒盟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組長許慶玲有六點建議:
1.保留證據:立刻完整截圖(對話、圖片、日期、時間點、對方的帳號、FB網址…)
2.進行求助:告訴可信任的大人,如家長、老師、親友,或者可諮詢兒盟專線(1.踹貢少年專線0800-001769/「哎喲喂呀兒童專線」0800-003-123
3.盡快報警:請警方進行調查散佈者,一年內可向各事件發生地之警察機關提出性騷擾之申訴。
4.禁止散佈:提供散佈平台與網址,請求Web885網路諮詢熱線、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協助不雅照移除。
5.隱私設定:進行個人隱私設定,並將對方設定為黑名單,避免再被騷擾
6.主動提告:須在事發半年內向發生地之地方法院提出民事訴訟,由檢調單位進行調查。
李宏文呼籲,家長要多關心,畢竟兒少在使用網路時,總會遇到許多無法自己解決的狀況,平時應養成與孩子討論網路使用狀況之習慣,成為孩子可以信任訴說的對象,一旦孩子在網路上遇到任何狀況時,以不責罵、不批判態度,陪著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另建議學校應多宣導兒少網路安全相關事項,讓兒少能在網路辨識危險,並遠離危害;近期兒盟與奇片漫畫團隊推出兒少網路安全宣導動畫短片,歡迎學校師長下載,教導孩子建立更良好的網路使用習慣。
[備註1]為了解現今兒少網路使用概況及影響,兒盟針對全台國小、國中生進行調查,調查時間為2020年05月13日至05月29日,施測方式以實體問卷進行調查,本調查採用分層多階層叢集抽樣方式,依照台灣本島各縣市11~15歲之人口比例,抽出相對應樣本數進行調查,總計抽出38所學校共發出1,598份問卷,並篩選出1,321份有效學生樣本,回收率為83.98%,在95%的信心水準下,誤差不超過正負2.69個百分點[1]。樣本中51.3%為男生,46.6%為女生,2.1%選其他;46.2%為國小生,53.8%為國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