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小故事 小翔與他的家 ♥
我從小就與爸爸和妹妹一起生活,在升小學一年級前,爸爸和生母就離婚了,爸爸也帶著我和妹妹到處搬家、轉學。直到小學五年級,爸爸在網路上認識了我現在的媽媽,經過了幾個月的聊天、相處後就在一起了。媽媽原本帶著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相依為命,和爸爸在一起之後,家裡的人數變成了七個人,瞬間熱鬧了許多。
但孩子這麼多,父母雙方原先的管教方式與觀念又不相同,孩子之間也會因為不知道該選擇哪一方的教育,自然就會產生許多矛盾與爭執。在爸爸媽媽結婚的初期,兩人時常因為教育理念不同、對方的孩子調皮而爭吵、甚至會大打出手;孩子之間也會由於想要站在自己父母的立場,或認為繼親沒有資格管教自己,而與另一邊的孩子起衝突。
經過幾年的相處過後,我們雙方家庭在每次爭執後的溝通中,能慢慢體諒彼此在關係中的不容易。爸爸媽媽自從生下年紀最小的弟弟之後,似乎找到了生命共同的目標與意義,開始學會正向溝通、願意互相討論該如何合作來教育孩子;我們孩子之間也因為漸漸熟悉對方的存在,對話之間也不再爭鋒相對,一家人能夠和樂融融的相處生活。即使有一個與我年齡差距12歲的弟弟,也因為相處的時間長,會一起做任何事、分享好多話,彼此之間沒有太多代溝,是一個讓我想要好好珍惜的手足關係。
重組家庭不免會使孩子面臨一定的壓力:與新家庭成員的磨合、對於非同住方的想念與忠誠議題。不論如何,家長需在「保護孩子安全」與「友善父母」的前提下做好準備,協助孩子適應未來與新的陌生家庭共同生活。
對於那些正在經歷離婚或重組的家庭,以下建議與兒福聯盟相關服務可以幫助其度過並適應這個過程:
❤️了解孩子的心情與擔憂
孩子在面對父母離婚或家庭重組時,常常會擔心自己被忽略、失去父母的愛,甚至擔心新家庭成員會取代他們在父母心中的位置。身為父母,最重要的是學會聆聽孩子的聲音、幫助他們表達感受。
建議:定期與孩子進行開放式對話,讓他們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與支持,以減少他們的焦慮,也能增進親子關係的緊密度。
❤️共同教育與親職合作
在重組家庭中,父母之間可能會因為過往不同的教育理念而產生衝突。對於重組家庭的孩子而言,父母不只需要處理與孩子的關係,還需要協調如何用公平、一視同仁的態度來教育孩子。兒福聯盟透過離婚共親職課程、親職諮詢服務、共親職手冊等方式,提升父母雙方共親職意願與能力,以達到友善父母的目的。
建議:父母應該在家中建立共同育兒規範、討論如何解決教育上的分歧、避免過高的期望或太嚴格的規定,有助於減少孩子在父母間的忠誠議題-選擇困難。
❤️建立共同的家庭目標與價值觀
在自身的經歷中,我認為當父母找到了共同的目標與意義後,家庭成員之間的合作與理解就更會加容易。
建議:父母應該與孩子們一起討論並設立家庭的共同目標,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培養積極正向的家庭文化,有助於家庭成員逐漸達成共識。
👍延伸閱讀:【好文分享】新家庭的成立與適應---我們都值得幸福
👍延伸閱讀:【愛的狀況題】當爸爸/媽媽有了新伴侶,我怎麼辦?(孩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