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服務緣起
    • 聯絡我們
    • 家事商談
    • 陪同親子會面
    • 兒少支持服務
    • 共親職教育
  • 最新消息
  • 離合決定
    • 離婚決定
    • 離婚/分居前的衝突
    • 自我照顧與身心安頓
  • 離婚告知
    • 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 怎麼跟孩子談離婚
  • 離婚生活
    • 協助孩子適應離婚
    • 有新的親密關係
    • 子女照顧計畫(探視)
    • 合作共親職
  • 法律相關
    • 離婚程序
    • 監護權
    • 扶養費
    • 探視權
    • 其他
    • 擅帶
  • 實用百寶箱
    • 推薦書籍/文章專區
    • 影音專區
    • 電子書
    • 相關連結
    • 社會資源
  • 網站導覽
  • 來信詢問
  • facebook 粉絲團
logo
MENU
前往主要內容
:::

離婚親子維繫服務

  • 關於我們
    • 服務緣起
    • 聯絡我們
    • 服務內容
  • 最新消息
  • 離合決定
    • 離婚決定
    • 離婚/分居前的衝突
    • 自我照顧與身心安頓
  • 離婚告知
    • 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 怎麼跟孩子談離婚
  • 離婚生活
    • 協助孩子適應離婚
    • 有新的親密關係
    • 子女照顧計畫(探視)
    • 合作共親職
  • 法律相關
    • 離婚程序
    • 監護權
    • 扶養費
    • 探視權
    • 其他
    • 擅帶
  • 實用百寶箱
    • 推薦書籍/文章專區
    • 影音專區
    • 電子書
    • 相關連結
    • 社會資源
離婚生活
    :::
  • 協助孩子適應離婚
  • 有新的親密關係
  • 子女照顧計畫(探視)
  • 合作共親職
::: 首頁   離婚生活

【好文分享】幫忙孩子盡快適應離婚後的生活

一、請父母先討論好孩子未來生活的安排

幫助孩子適應的方法之一,是儘早告訴孩子即將面臨的轉變,並且將未來的生活安排說明清楚,因此在決定透露離婚的訊息前,請先想想親子關係的後續安排,要如何與另一方分擔親職?

對於孩子而言,離婚後的生活安排,是一個相當實際而且重要的問題。建議您在告知離婚前,最好對於孩子未來的安排已有份計畫,而且是對方也同意的內容。安排上若能盡量減少變動,並且讓孩子持續感受到雙方的愛,會有助於孩子生活與心理適應。

關於離婚後的親職分工以及親子維繫,您需要面對與思考以下課題:

♥ 親職分擔
•我期待對方在孩子未來成長的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在管教孩子的部分,期待對方的態度是什麼?雙方如何合作?
•扶養費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生活費、教育費用,我們兩人可以如何分擔,讓孩子的生活可以保持穩定?

♥ 親子維繫
•如果孩子不是跟我同住,我期待如何跟孩子保持關係?如何傳達我對孩子的關心?
•如果未來孩子會跟我同住,我是否願意對方繼續與孩子相處,給予關心?對方跟孩子的見面,我希望多久一次?
•除了會面外,我可以接受孩子跟對方通電話、通電子郵件嗎?
•如果孩子自己提想要跟對方見面,我的心情如何?我願意促成嗎?

雙方縱然情已逝,在情理法上仍是孩子的父母親,未來需要繼續合作當孩子永遠的父母,讓孩子持續感受到父母的關愛;有些人可能不是好伴侶,卻是孩子心中的好父母,若因為父母離婚、感情不再,孩子就此失去了一方的愛,讓孩子的心靈缺了一角,對孩子的人生也是一大遺憾~所以我們鼓勵雙方在離婚後,仍盡力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並與孩子保持聯繫。

如果父母之間衝突比較大,可能很多事都尚未準備就緒,這時候還是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這些事很突然,你一定會不習慣,媽媽也是。不過媽媽已經跟外公、外婆講好了,我們可以先搬過去住。這學期你先不轉學,等媽媽找好房子、學校,大概下學期你就要轉學了。』『爸爸的事,媽媽也不知道怎麼說,但是他會想見你,你想他也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想爸爸就打電話告訴他,請他來看你。媽媽也想知道,你想用什麼方式跟爸爸見面?媽媽可以幫忙安排。』

如果一方已經離家,可以告訴孩子:『你知道媽媽已經好久沒有回來,我們決定以後就分開住,阿嬤、爸爸跟你們還是會繼續住在這裡,以後媽媽會住在別的地方。如果想要找媽媽,可以打她的手機,媽媽會跟你們約在外面見面,暑假的時候,你們可以去跟媽媽住一個月』

如果因為雙方尚在協議中,或者還在進行離婚官司中,未來的計畫或時間表還沒有確定,那麼也要先跟孩子做預告,可以跟孩子說:『爸爸媽媽最近正在討論離婚的事,未來我們的生活會跟現在不一樣,但是爸爸永遠是爸爸,媽媽也還是你的媽媽,我們都還是愛你的。等確定以後生活要怎麼安排時,我們會提早告訴你。』如果涉及官司,記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對方或對方的親友,也絕對不要讓孩子在父母中間做抉擇,只需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對於離婚的事意見不一樣,所以我們請法官幫忙處理,如果法官問你,你就按照你自己想說的回答就好了。』畢竟一邊是爸爸,一邊是媽媽,換做是大人也無法選擇其一,更何況是年幼的孩子。

無論如何,說明後一定要問問孩子:「你有什麼想問的?或是想告訴我的話?」不管說明多清楚,孩子還是會有擔心跟疑問,也可能對於父母離婚遲遲無法接受,請給孩子一些時間去適應,不需急著要孩子接受所有的安排。如果需要,可以用漸進式的改變來安排,這會幫助孩子適應新生活。例如,要離開的一方從一週兩天不在家慢慢進行到只有週末在家、週末白天在家,之後再演變成週末帶孩子外出或去另一個家。如果你的孩子年紀較小、或者適應力比較差,那漸進式的時間就要拉長;如果孩子年紀較大、適應力好,那就可以縮短漸進時間,甚至不需要漸進方式。

二、需要理解與接納孩子的情緒反應

在跟孩子談之前,大人本身要先能理解、接納並審慎地處理自己的情緒,才可能發現自己與孩子在乎的事情其實是不同的,之後才有辦法真正的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給予正確的回應。比如說,爸或媽一方覺得在感情上被配偶背叛而有受傷或羞辱的感覺,但孩子可能是擔心將來是否還見得到不同住的爸媽。我們可以理解大人要承受與伴侶離異都已經相當不容易了,還要關注到孩子的感受與反應,更是不容易的事,但因為這些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相當重要,所以我們需要特別的篇幅討論。

孩子被告知父母(即將)離婚的事實時,有可能表面上沒有出現情緒反應,這可能是孩子太震驚,或是孩子早就預料到了,但這都不代表孩子已經完全接受父母離異的事實。我們的經驗發現,孩子需要時間接受父母離異的事實,他們可能抱著父母還會復合的幻想、出現各種狀況來測試父母會不會因為孩子出了問題再凝聚在一起,或是對未知的未來顯得不安或恐懼。

孩子得知父母離異,對父母的情感連繫也更明顯地一分為二。有時孩子為了確定保有父母的愛,會刻意討好某一方或分別討好雙方,也可能會隱瞞一些令某方不高興的事。這樣的舉動會讓父母誤以為:『孩子是比較向著我的』,或是『一定是因為對方說了些什麼或做了什麼,孩子才拒絕我』。其實一邊是爸、一邊是媽,孩子很為難,如果還要選邊站,那就是難上加難了。

在您告知離婚之後,如果孩子會提問題,那您還有機會直接解釋;如果孩子在生活上,出現以前沒有過的情緒或行為,那也成為您瞭解孩子的線索;如果孩子一直沒有任何特別的提問或反應,這反而相當值得注意。如果孩子經歷父母離異所產生的情緒或行為反應,能被父母理解及審慎處理,孩子會因此有被接納及被重視的感受,也可以在混亂中重拾對父母或其它重要他人的信任;有意思的是,這段和父母一起度過生命中難關的過程,往往也建立了親子間的親密感。

回列表
 【好文分享】如何協助孩子面對離婚
【書籍分享】影響孩子適應離婚的因素  
:::
聯絡我們
台北:(02)2550-5959轉2
新竹:(03)558-8212
台中:(04) 2202-5399轉5
高雄:(07)350-1959轉5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09:00~12:00、13:30~18:00前

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版權所有,非經書面同意不得隨意轉載網站資料 power by A-cart 網站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