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引頸期盼的週末、寒暑假等假期,可能是讓面臨探視議題的家庭,又愛又恨的時刻,可以短暫的逃離工作、就學的壓力,但可能常常需要處理探視、交付子女不順利的問題,尤其是當孩子年齡越來越大,開始有自己的表達能力及想法時。
根據社工多年的陪同親子會面服務經驗中,常常會有家長詢問若孩子不願意去會面、拒絕探視怎麼辦?孩子要去見爸爸/媽媽前,都會一直哭、說不要,孩子這麼大了,應該要尊重他吧?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來了解關於探視權這件事情…
🔎探視權的法律定義
依照台灣民法規定,當父母離異或分居時,未同住的一方就享有探視權,亦即定期與孩子會面交流的權利。這項權利通常持續到孩子成年,也就是18歲。而探視權不僅是父母的權利,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需要,當孩子能夠定期與被探視,感受到父母雙方的愛與陪伴,不缺席的關懷與支持才能完善孩子的身心發展,若同住或主要照顧的一方,以孩子不願意為由,拒絕另一方探視孩子,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許的,甚至會被法院賦予要『積極』促成探視穩定順利的責任哦!
然而,當父母雙方關係疏離、甚至關係惡劣、高衝突的狀況下,常常會遇到孩子抗拒會面的難題。在我們的服務經驗中,發現很多孩子面對父母分開會變得非常不安、不斷觀察父母的心情和臉色、猜測父母的期待,所以當父母因探視這件事情有衝突時,孩子會擔心父母生氣,或想測試父母是否贊成探視,可能因此出現哭鬧、發脾氣、抗拒會面的狀況。
此時同住父母與家長可能會心疼孩子,想『尊重孩子的意願』,也可能對於孩子不斷的抗拒感到困擾、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家長可能會問:「那孩子一直很抗拒、說不要去,我可以怎麼辦呢?」
關於孩子抗拒會面的因應,家長們可以參考:
延伸閱讀→【愛的狀況題】孩子:我可以不要去會面嗎?
透過文中的小撇步,同住的家長和未同住的家長都可以參考,當孩子抗拒會面時,可以如何協助孩子。
面對孩子抗拒探視,孩子需要的是被陪伴、被理解,而非被剝奪或漠視孩子會面的權益,因為父母的分開是大人的選擇,不要讓孩子因此失去他該有的陪伴與關愛。而父母也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在探視過程中幫忙孩子渡過這段不容易的過程;另外,也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可以在父母的支持下逐漸適應探視這件事情,這是爸爸、媽媽和孩子三方面要一同努力的事情。
當您的孩子說不想會面時,表示他正在表達:現在需要爸爸媽媽還有身旁親友的協助,請幫幫他。試著讓孩子有機會學習與父母雙方都好好相處、擁有父母的愛和資源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延伸閱讀:【愛的狀況題】探視權可以中止嗎?
👍延伸閱讀:【好文分享】孩子一直哭,可以不要會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