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的家長QA時間】孩子一直說可不可以不要去篩檢,我要怎麼安撫他?
隨著防疫政策公布,快篩成為大人孩子日常的一部分,相信不少爸爸媽媽自己對戳鼻孔也有心理陰影了,看著孩子哭泣更加心如刀割,特別是當明白快篩有其必要性,好像變成是自己不得不強迫孩子?
或許你也想讓孩子有時間好好抒發情緒,但當身邊其他人逐漸對孩子的哭鬧不耐煩了,爸爸媽媽也難免會感到煩躁,也希望孩子受苦的時間可以縮短一些。以下提供一些小小撇步,讓爸爸媽媽嘗試看看,也歡迎再與我們分享實作的感想。
1. 事前說明:
#適度的說明和心理建設:許多的害怕來自於未知,向孩子事前說明可以降低部分焦慮感,但孩子對事物的感受也會被大人傳遞的訊息影響,建議爸爸媽媽平時談到快篩相關的話題,切記避免將過程形容得太可怕。
說明時盡量中性的描述會發生的狀況,例如「棉花棒會伸進鼻孔比較裡面的地方,會有東西在裡面的感覺,大約幾秒鐘,爸爸/媽媽幫你一起數」。如果你曾有過和孩子解釋打針、看醫生的經驗,也可以應用一樣的方式試試看。
#運用卡通或影片輔助:除了口頭說明,你也可以找一些網路上的快篩影片,與孩子一起看,或是用孩子喜歡的玩偶、卡通人物的看醫生片段來讓孩子了解。
#聊聊想法:如果孩子已經知道快篩是什麼,你可以進一步跟孩子聊聊他的感受。
#提供孩子有限的選擇:當然即使經過上面的努力,孩子可能還是不想被快篩,特別是學齡期孩子多半有自主意識,所以如果狀況許可,例如居家自行快篩時,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這時候爸爸媽媽需要溫和而堅定告訴孩子,快篩的必要性,在哪裡戳鼻孔?或者由誰戳?或者誰陪伴孩子戳?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2. 過程中陪伴:
#持續的情緒支持:記得害怕是必然的,所以孩子哭鬧是沒有關係的。#沒有一種方式可以保證孩子不害
#大人的深呼吸:當你看著孩子哭泣,一定也不好受,這也是正常的,深呼吸、為自己讀秒數。
3. 事後安撫陪伴:
#害怕和不舒服不會立刻消失:做為大人我們因為大腦發展成熟,所以在克服困難後,大多可以立刻調整或壓抑感受,但多數孩子的發展還做不到,如果孩子結束快篩還是需要冷靜時間。
如果在公共場所,例如醫院,你可以帶孩子先到旁邊沒人打擾的地方,先降低爸爸媽媽自己面對環境的壓力,再靜靜持續的陪伴並說出孩子的感受:「我想你現在還是很不舒服的,爸爸/媽媽也好心疼你」。
#親子間的安慰儀式:建議爸爸媽媽運用和孩子之間日常習慣的安慰方式,例如:一個溫暖的抱抱、一起在心情平復後吃些好吃點心。重要的是依著孩子的節奏與他一起度過快篩後的調適時間,即使這是個不舒服的行為,相信爸爸媽媽仍然可以和孩子共創一次克服困難的正向經驗。
#爸媽callin教養專線:0800-532-880;每週一至週五下午2:00-5:00
#兒福聯盟CanHe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