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養解方123,求關注的孩子
2022-03-23
#求關注的孩子
#教養解方123
.
某次自由玩課程時間,餘光留意到一位孩子,低調且快速地拿走另一個較小的孩子手中的玩具,隨後把玩具丟到地上。老師上前關心,提醒孩子教室內的小約定,孩子溫順的點頭。幾分鐘後,再度看到一樣的身影,這次是將別人的火車軌道整組翻倒,若無其事的立刻走掉。
.
這兩次的發生,照顧者剛好都沒有發現,另外我也注意到,當照顧者有關注他的時候,孩子是相當順從且穩定的。從兩者差異中,我發現孩子看似搗蛋的行為,其實想說的是「我想被看見」。
.
#我想被看見
1.5歲到3歲孩子想被關注,在社會心理發展中是很正常的情形,差別在於不同氣質個性孩子,面對不同個性照顧者時,會採取不同的方式來吸引照顧者的注意力,當我們評價孩子的行為是「搗蛋」或「幫忙」,其實都是源自於大人自己的主觀判斷,在孩子小小心靈中,目的只想確認「#在大人心中自己是重要的」。
.
於是下一堂課時,我在那位求關注孩子一進門時,就主動認出他的名字打招呼,看著他的眼睛,聊聊「以孩子本人為出發點」的話題,像是今天的心情、最近喜歡吃的點心等等,後續的幾個禮拜,老師們都發現教室裡的他穩定得不可思議,離開前也會主動跟老師們說再見。
#有效的滋養 #事半功倍
我相信大部分的照顧者都曾耐著性子告訴孩子:「我很關心你,但我現在很忙。」
.
這方式可能會獲得片刻效果,但孩子離開一下後,又會再回來,重複幾次後,照顧者難免覺得,孩子怎麼聽不懂,或認為孩子雖然聽懂了,但是在耍任性。
.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底層的需求尚未被回應,因為孩子需要知道的,並不是照顧者現在很忙的事實(這是大人的需求),而是「#我有被看見」,因此孩子才會透過這個歷程,累積「我是重要的」的感受。
.
#展現與孩子同在的態度
除了我們回應孩子的內容,關鍵也在於展現出如何的態度。照顧者不妨可以試試看,放下手邊忙碌的事務5分鐘,回到當下認真地看著孩子的眼睛,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藉由你的行動與態度,自然而然就會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安全感足夠的孩子,慢慢就會練習獨立,增加自己玩玩具或者看書的時間唷!
.
#沒有被好好回應的孩子會以為自己是不重要的 #孩子的自我認同
點我看更多:我好,你好!親子共好空間
#教養解方123
.
某次自由玩課程時間,餘光留意到一位孩子,低調且快速地拿走另一個較小的孩子手中的玩具,隨後把玩具丟到地上。老師上前關心,提醒孩子教室內的小約定,孩子溫順的點頭。幾分鐘後,再度看到一樣的身影,這次是將別人的火車軌道整組翻倒,若無其事的立刻走掉。
.
這兩次的發生,照顧者剛好都沒有發現,另外我也注意到,當照顧者有關注他的時候,孩子是相當順從且穩定的。從兩者差異中,我發現孩子看似搗蛋的行為,其實想說的是「我想被看見」。
.
#我想被看見
1.5歲到3歲孩子想被關注,在社會心理發展中是很正常的情形,差別在於不同氣質個性孩子,面對不同個性照顧者時,會採取不同的方式來吸引照顧者的注意力,當我們評價孩子的行為是「搗蛋」或「幫忙」,其實都是源自於大人自己的主觀判斷,在孩子小小心靈中,目的只想確認「#在大人心中自己是重要的」。
.
於是下一堂課時,我在那位求關注孩子一進門時,就主動認出他的名字打招呼,看著他的眼睛,聊聊「以孩子本人為出發點」的話題,像是今天的心情、最近喜歡吃的點心等等,後續的幾個禮拜,老師們都發現教室裡的他穩定得不可思議,離開前也會主動跟老師們說再見。
#有效的滋養 #事半功倍
我相信大部分的照顧者都曾耐著性子告訴孩子:「我很關心你,但我現在很忙。」
.
這方式可能會獲得片刻效果,但孩子離開一下後,又會再回來,重複幾次後,照顧者難免覺得,孩子怎麼聽不懂,或認為孩子雖然聽懂了,但是在耍任性。
.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底層的需求尚未被回應,因為孩子需要知道的,並不是照顧者現在很忙的事實(這是大人的需求),而是「#我有被看見」,因此孩子才會透過這個歷程,累積「我是重要的」的感受。
.
#展現與孩子同在的態度
除了我們回應孩子的內容,關鍵也在於展現出如何的態度。照顧者不妨可以試試看,放下手邊忙碌的事務5分鐘,回到當下認真地看著孩子的眼睛,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藉由你的行動與態度,自然而然就會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安全感足夠的孩子,慢慢就會練習獨立,增加自己玩玩具或者看書的時間唷!
.
#沒有被好好回應的孩子會以為自己是不重要的 #孩子的自我認同
點我看更多:我好,你好!親子共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