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顧者的教養心聲 ,教養社工來解答
2021-08-26
「除了照顧行動不便的家人、兼差賺錢,小孩已四年級但每天還是需要叮嚀他洗澡、寫功課等等生活瑣事,軟硬兼施,他反而更生氣我不夠關心他..」
一位連吃飯、睡覺休息時間都不夠的媽媽,掛心孩子的種種,屢次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一邊忍住想發脾氣的衝動,難道永遠只能在心裡默默期待著孩子可以多一些些體貼。
進線專線社工時,首先我們同理媽媽的辛苦和難為,肯定她的管教標準合理性,以及管理自己生氣的情緒;同步也提醒,可以嘗試運用學校和社會福利服務資源,協助減輕部分家庭照顧的壓力,讓自己喘口氣好好吃飯休息,也避免過勞。
社工也請媽媽試著回想,當孩子開始出現抱怨的時間點,還有可能的原因?如果孩子並非從小都一直被動、耍賴,有可能孩子的行為背後隱藏著說不出來的心聲,也或許,孩子看見媽媽忙碌的背影,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想要用這些行為吸引媽媽的注意和目光。
這通幾十分鐘的對談裡,媽媽慢慢回想起以前和孩子只是單純聊聊、一起看電視、一起逛逛的時光,因此決定先試著撥出時間給孩子,找回和孩子一起的相處時間,然後再適時的一起重新討論新的生活小公約,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心聲與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