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報告] 2012年台灣兒童課後照顧狀況調查報告發表記者會
不管教改怎麼改,透早七點出門、晚上七、八點才能摸黑回家,一天上12個小時以上的課程似乎依然是小學生的生活常態?根據兒盟調查發現,目前台灣的三、四年級學生,近八成(79.9%)課後有安排安親、補習、才藝或課輔,比三年前(2009年)還要增加6個百分點,其中甚至有超過一成以上要晚上快九點才能回家。安親班或補習班儼然成為孩子們下課後的第二個學校。只是,你的孩子喜歡上安親班/補習班嗎?你知道孩子在安親班/補習班裡問題重重?兒福聯盟今天公佈「2012年台灣兒童課後照顧概況調查報告」,結果發現目前的台灣課後照顧環境普遍存在三個問題:上安親班時間過長、調查發現:近六成(57.7%)安親/補習的天數為5天以上、近三成要上到晚上七、八才能回家,整整「加班」學習超過12個小時,更因此造成近兩成無法和家人一起吃晚餐,一成三吃不好,長期恐影響健康。課業壓力大:有近六成(59.5%)上課後照顧的孩子表示安親/補習班常常出額外的作業、近五成49.7%表示常有額外的考試,甚至有26.6%會做排名比較,課後照顧彷彿成為學習的第二戰場。尤其令人擔心的是課後照顧環境安全問題:調查顯示竟然有超過四分之一(26.8%)的國小學童放學後所去的地方是沒有立案的安親班或補習班,除此之外因為補習班的法規和規範顯然比安親班較為寬鬆,我們也發現有近半學童(48.7%)選擇的是打著「短期補習」招牌實質卻進行「長時間安親」的補習班,實際調查也發現有23.6%認為接送的車子座位擁擠、21.1%認為教室擁擠、14.4%認為其安親/補習班的環境髒亂,可見為了收更多小孩、賺更多錢,孩子安全和需求完全是擺在後的。除了環境和硬體的安全外,調查也發現,四成三(43.1%)國小學童曾被體罰,甚至有兩成(19.0%)學童是經常被體罰,課後安親環境的霸凌和體罰問題也相當嚴重。也難怪每三個孩子就有一個不喜歡放學後還要上安親班或補習班?
兒福聯盟研究發展處邱靖惠組長說明進行此次調查的召開此次記者會的主要目的:「就像大家所見,小學旁總是林立著各種補習班或安親班招牌,放學時候,校門口擠滿了一輛輛要載孩子去安親班或補習班的箱型車。一方面為了解決雙薪家庭孩子的托育問題,同時也是希望孩子學得愈多愈好,大部分家長都選擇讓孩子們放學後再『加班』學習,無論是上安親班或是補習班,孩子課後安親或補習環境是否安全,孩子是否得到妥當的照顧,就成為令人關切的議題。」
本調查是針對課輔需求較高的國小三、四年級學童,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於全台(外島除外)抽出31個學校,進行問卷施測,施測時間為2012年5月29日至6月22日間,總計發出1288份問卷,回收101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78.5%,在95%的信心水準下,誤差不超過正負3個百分點,以此具體了解台灣國小學童放學後安親及補習的情形。
◆ 台灣孩子天天要「加班」,近八成學童放學後要上課輔班,較三年前增加
調查中發現,目前台灣的三、四年級學生,近八成(79.9%)課後有安排安親、補習、才藝或課輔,相較於2009年的調查結果(74%),增加了約6個百分點。其中逾六成(62.2%)放學後是參加校外的安親、補習或才藝班、16.1%是參加學校的課後輔導班。進一步檢視國小學童安親/補習天數,發現在有安親/補習的學童中,近六成(57.7%)安親/補習的天數為5天以上,對照問到孩子是否喜歡上安親/補習班,有三成(32.6%)的學童表示不喜歡。實在忍不住慨歎儘管12年國教已經開跑,但孩子的學習壓力似乎沒有減輕,還是被迫天天要「加班」。
◆ 兒童課後照顧三大問題,安親不安心
問題一:超長「功」時,犧牲親子晚餐和健康
四成以上孩子每天離家上課12小時,超過一成甚至要「加班」到晚上八、九點
台灣學童課後照顧的特色之一是超長「功時」(用功時數),最令人驚訝。調查中發現有近三成要將近晚上七八點前離開安親班或補習班(29.5%),如果以國小三、四年級課表來看,孩子早上七點就要出門上學,算起來有三成孩子每天將近12小時要待在外面,甚至有11%的孩子常常在安親班或補習班待到晚上八點多才披星戴月回家。
孩子們早出晚歸「上課」的時間比許多大人「上班」的時間還多,晚餐也只能隨便解決,調查發現,近兩成(17.8%)的國小學童也表示,因為課後安親/補習的安排而經常無法和家人一起共進晚餐、一成三表示安親班的餐食吃不好,實在令人擔心,長期下來回不會不會影響親子互動甚至孩子的建康。
問題二:補習、才藝、作業和考不完的試,孩子的夜班比白天上學還累?
逾六成安親/補習班出額外作業、五成會考試,近四成孩子覺得課後安親班很累
調查發現,國小學童在安親/補習班裡從事的活動內容,除了少數 (11.6)有體能運動的安排之外,主要為學科補習(62.2%)和寫作業(61.5%),或是學外語(34.4%)或才藝(23.6%),其中更有四分之一(26.8%)甚至要補到四科以上、一成(11.8%)表示要學到四項以上的才藝。
除此之外,有近六成(59.5%)表示安親/補習班常常出額外的作業,近五成49.7%表示常有額外的考試,甚至有26.6%表示安親/補習班還為這些額外的考試做班上同學間的排名…放學之後,迎接孩子的不是休息或娛樂,而是另外一個學習的戰場。也難怪三成四以上(34.4%)認為在安親/補習班的課業壓力很大,近四成(38.3%)認為參加安親/補習班是很累的事。
問題三:不安全的環境,怎能安心安親和學習?
每四個就有一個上未立案安親/補習班,超過兩成覺得教室或接受車擁擠危險
最令人擔心的莫過於這些孩子的「第二個學校」-課後安親環境的安全問題了。調查發現竟然有超過四分之一(26.8%)的國小學童放學後所去的地方是沒有立案的安親班或補習班,連基本的安全保障都沒有。即使是立案機構,調查也發現,學童選擇至課後至立案補習班的比例從2009年的47.4%略微成長至48.7%,而至立案安親班的比例則從24.0%驟降至5.0%。根據官方資料顯示,立案標準較為寬鬆的短期補習班從2006年的11997所,到2012年8月已增加到18962所,成長了近六成。而相對較為嚴格的課後托育中心(即安親班)數量,則從2006年的1108所,銳減至2011年的846所,減少了約24% 。由於缺乏有效把關,許多「補習班」遊走法律邊緣,實際上卻兼營「安親班」業務。實在令人擔心無樓層限制、活動面積較小、而且師生比甚至高達一百人的補習班立案標準,是否可以保障較長時間「安親」的安全需求。
實際檢視孩子們課後照顧的環境也發現,有14.4%在校外安親/補習的國小學童認為其安親/補習班的環境髒亂、21.1%認為教室擁擠、23.6%認為接送的車子座位擁擠。媒體經常報導孩子擠在改裝的廂型車前往安親班的危險畫面,實在令人捏把冷汗。除此之外,課後安親照顧環境似乎也充滿了「不打不成器」的氛圍,調查發現四成三(43.1%)國小學童曾被體罰,甚至有兩成(19.0%)學童是經常被體罰、另外也有近一成(9.8%)的國小學童表示在安親/補習/課輔時常被同學欺負、排擠…,都值得進一步關心體罰、霸凌、暴力相向會不會造成孩子學習的陰影?
◆ 政府、家長、業者齊用心,課後照顧才安心
立法委員王育敏表示:補習班相關意外事件頻傳,應加速推動【補習及進修教育法】的修法,並針對許多枉顧兒童權益、以補習班之名行安親班之實的違法業者,積極予以查處,亦應定期稽查各安親班/補習班的立案狀況、師資與設施設備等,還給家長和孩子都能安心的課後照顧與學習空間,莫讓類似的悲劇一再發生。
兒盟邱靖惠組長表示:把孩子送去安親班的本意,應是為繁忙的家長分擔照顧孩子的壓力,但我們從調查中卻發現,安親班或補習班已經慢慢佔據、甚至取代了課後親子相處的時間,而且養成孩子們填鴨式的學習習慣,不合法的安親班或補習班甚至可能威脅孩子健康和安全。
兒盟也提出呼籲安心安親的三個呼籲:
政府:機構立案要把關
業者:課程安排要多元
家長:親子互動要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