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報告] 最熟悉的陌生老爸?「2012年爸爸形象大調查」
陪伴我一整天 一起打籃球 跟爸爸聊天 很高興的收下我的禮物 一起騎自行車 陪我出去玩 說心事 玩枕頭大戰 一起玩遊戲 帶我去公園玩
我希望父親節和爸爸一起做的事
一年一度父親節來臨,在這個接受孩子們表達感謝的日子,可知道「現代父親」在孩子心裡真正的形象為何?孩子心目中的老爸票選又是如何?兒盟今天公布了「2012年爸爸形象大調查」,結果發現爸爸似乎難擺脫「嚴父」的角色,大多還是擔任管教、處罰孩子的責任;而且與孩子互動相處的時間少得可憐,四成孩子表示爸爸沒有時間陪他寫功課、念書,兩成四(24.4%)甚至連陪孩子玩的時間都沒有,長期「男主外」的結果,也讓孩子對於「父親」感覺相當陌生,調查發現半數(49.9%)不知道爸爸的興趣與嗜好、近四成(36.9%)不清楚爸爸的生日、甚至有三成孩子連父親的歲數、工作內容都不清楚…也難怪孩子給爸爸的表現打了68.7分,只有及格邊緣。忙碌的父親辛苦賺錢希望讓孩子得到最好的生活,甚至犧牲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和品質,但對照孩子的心聲,調查發現七成四(73.5%)覺得爸爸能關心自己、照顧自己才是最重要,遠高於「賺錢、有好的工作」(41.7%)。最後詢問孩子最希望的老爸人選,台灣之光王建民排名第一,其次是藝人石頭(五月天)和劉德華,可見孩子內心期待有個才華洋溢的偶像老爸、另外郭台銘首富形象,讓孩子覺得有個有錢的老爸也不賴;另外可能是擔心總統太忙又常被罵,只有一成左右孩子希望有個總統老爸。父親節前夕,兒盟的調查發現,在孩子心中與爸爸的關係似乎不夠親密,需要加加油,因此兒盟再次呼籲現代老爸們放下身段,再忙也要執行「愛孩子333運動」:每天擁抱30秒,傾聽、陪伴30分鐘,以及「週三不加班」,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爸爸的愛是無可取代的。
兒福聯盟邱靖惠組長說明進行此次調查的主要目的:回顧父親節的由來,1945年8月8日那時已進入對日抗戰尾聲,上海愛國人士為了激勵全國同胞奮發圖強早日結束抗戰,於是,發起「父親節」來頌揚紀念在戰場上為國捐軀的父親們。可見早期爸爸一向是予人在外奔波、犧牲自我的鐵漢形象。
去年(2011年)11月兒童福利聯盟(以下簡稱「兒盟」)進行兒童人權調查發現,詢問孩子「把我的煩惱告訴爸爸,容不容易呢?」51.4%覺得容易,比例低於媽媽(62%);但與先進國家(OECD)相較,表現不但進陪末座,甚至遠低於平均76%。調查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不含澎湖等離島)五至八年級學生,抽樣方式採集群隨機抽樣,依各縣市五至八年級學生人數比例,隨機抽出國中、國小施測,施測時間為民國100年10月5日至24日。總計發出3115份問卷,回收275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8.48%。在96%的信賴水準下,誤差不超過正負2個百分點。
現代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依然如此「嚴厲冷酷」嗎?父子、父女的相處、互動的模式又是為何?兒盟於今年(2012年)5月29日至6月22日期間施測,以台灣本島國小三、四、五年級學童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法,就台灣地區19個縣市(不含澎湖、金門、連江等離島縣市)依母群體分布情形抽取31所受測小學,總計發出1,848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456份,回收率達78.8%;在98%的信心水準之下,抽樣誤差不超過正負3%。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一、「嚴父」角色~台灣爸爸管教功能為主,四成孩子是由爸爸管教,生活照顧僅剩一成
詢問孩子「在家裡,通常主要是誰照顧你」,分成準備三餐、處罰/糾正、傾訴煩惱三大面向。發現9-11歲兒童的三餐、煩惱大部分是向母親傾訴,分別為67%、36.4%,相較於父親(9.2%、12.8%)差距很大,特別是在料理三餐、基本生活照顧上,還是多以母親為主。只有在「處罰、糾正」這一項,父親佔了43.8%與母親(43.6%)差異不大。
顯見即便是到了現在「男主外女主內」依舊是台灣家庭常見的現象,而爸爸大多還是擔任管教、處罰孩子的「嚴父」角色。
二、「爸爸還不回家」不夠的親子互動,四成沒時間陪孩子寫功課、兩成四沒時間陪孩子玩
進一步分析爸爸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發現,親子互動有待加強,四成孩子表示爸爸沒有時間陪他寫功課、念書,兩成二(21.9%)每天陪的時間不到一小時,超過一小時的僅剩兩成左右(24.3%);此外,很多爸爸甚至忙到連「玩」的時間都沒有,兩成四(24.4%)甚至沒時間陪孩子一起玩、看電視、看電腦、看書,21.7%陪玩的時間不到一小時,超過一小時的僅剩四成(41.1%)。
太過忙碌的爸爸每天能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大約只有三成陪孩子的時間超過兩小時,堪稱模範爸爸,很多爸爸甚至連最簡單陪孩子「玩」的時間都沒有。長期犧牲與孩子相處時間的結果,也難怪只有13%的孩子回到家想要跟爸爸在一起,四成(40.5%)孩子寧願選擇媽媽、近三成(29.1%)選擇跟手足在一起。
三、「熟悉的陌生人」疏離的親子關係,三成孩子不知道爸爸的生日/年齡、一成完全不熟
陪伴時間短暫最顯著的影響,即是孩子對父親的了解,調查發現三成孩子連父親的歲數、工作內容都不清楚,近四成(36.9%)不清楚爸爸的生日,半數(49.9%)不知道爸爸的興趣與嗜好,甚至有11%的孩子完全不知道上述資訊,親子關係長期疏離下,孩子其實對爸爸並不了解。
值得留意的是,八成孩子不知道爸爸的臉書帳號,對照兒盟今年調查 ,九成五孩子有臉書帳號,逾六成孩子曾在社群網站上將不認識的人加為朋友,其中三成一孩子在社群網站上加入不認識的朋友超過10個,雖然孩子不知道爸爸的臉書帳號,可能因為爸爸本身沒有使用臉書,但此也意味著爸爸在孩子的網路世界中明顯缺席,對於孩子網路世界的把關以及輔導、教育等功能將嚴重影響之。
四、「鐵漢形象」影響親子互動,孩子平均給爸爸68.7分,抱抱孩子表現最差
進一步請孩子幫爸爸的表現打分數,包括:「關心我、用心照顧我」、「花很多時間陪伴我」、「平常會抱抱我、或是親一下、牽一下我的手」、「賺好多錢、能幹,有好的工作」、「可以滿足我所有願望,像是買我喜歡的東西」、「陪我聊天或是聽我說心事」發現,平均分數為68.7分,勉強及格。
其中表現最好的是「關心孩子」、「工作賺錢」,都有70分以上的平均分數,但值得留意的是,還是有將近兩成爸爸被孩子打了不及格的分數。而表現最差的是「抱抱孩子」這類比較親暱的互動,平均分數不及格;或是「陪孩子聊天」一些較為心理層次的互動,只勉強及格。令人擔憂的是,有兩成孩子直接打了0分的分數,甚至有4成多左右分數都不及格。可見爸爸的「鐵漢形象」在這群9-11歲小孩眼裡,已經影響一些親暱的互動與進一步的關係。
平均分數 | 0分 | 不及格 | |
---|---|---|---|
關心我、用心照顧我 | 81.3 | 5% | 18% |
賺好多錢、能幹,有好的工作 | 78.2 | 5.3% | 20.5% |
花很多時間陪伴我 | 67.4 | 10.3% | 33.7% |
可以滿足我所有願望,像是買我喜歡的東西 | 67.3 | 10.6% | 35.1% |
陪我聊天或是聽我說心事 | 61 | 20.6% | 41.8% |
陪我聊天或是聽我說心事 | 56.9 | 23% | 45.9% |
五、現代爸爸難為~孩子渴望多一點傾聽,七成孩子覺得關心最重要、三成期待爸爸滿足所有願望
而對孩子來說,爸爸最重要的角色是什麼呢?調查發現七成四(73.5%)覺得爸爸能關心自己、照顧自己最重要、其次是四成左右的「花時間陪伴」、「聽孩子說心事」、「賺錢、有好的工作」,對照以上爸爸們的表現,聽聽孩子說心事、傾聽孩子的煩惱是台灣爸爸目前急需要加強的部分。此外,還有三成左右(31.4%)覺得爸爸要滿足自己所有的願望,現在爸爸相當難為。
六、「王建民、劉德華/石頭、郭台銘」~孩子票選最佳老爸
詢問孩子希望誰當自己的老爸,第一名是王建民、其次為藝人五月天的石頭、劉德華、郭台銘、馬英九等人。王建民因為是運動明星,自然成為很多孩子的偶像,希望老爸也是自己最崇拜的人;而藝人石頭、劉德華除了在演藝圈的表現可圈可點外,愛家的形象深植人心,是第二名的原因;另外,郭台銘首富形象,讓孩子覺得有個有錢的老爸也不賴。值得注意的是,有3.5%孩子選擇的是一些前陣子「靠爸」藝人話題的爸爸,顯見有些孩子覺得父親可以幫自己未來鋪路,相當不錯。
「愛孩子333運動」
於是父親節前夕,兒盟呼籲現代老爸們放下身段,再忙也要執行「愛孩子333運動」:每天擁抱30秒,傾聽、陪伴30分鐘,以及「週三不加班」,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爸爸的愛無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