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盟推動「家庭福利署」大事記
兒盟推動「家庭福利署」大事記
2011/03/29 兒盟參加黃淑英立委國會辦公室主辦之「衛生福利部組織法公聽會」,針對政府組織再造後內政部兒童局遭整併,改由衛福部轄下之福利服務司及保護服務司掌理兒少福利業務,提出相關質疑,並聲明本會主張應設置中央兒少福利專責單位之立場。
2011/04/20 兒盟馮燕董事長至總統府面見馬總統,針對政府組織再造後內政部兒童局遭整併,改由衛福部轄下之福利服務司及保護服務司掌理兒少福利業務之規劃,提出應設置中央兒少福利專責單位的建議。
2011/04/22 針對政府組織再造,兒盟草擬《籲請支持成立「兒童少年發展署」連署書》,展開連署行動。
2011/04/25 兒盟傳真「兒童少年發展署」連署書予立法院第7屆第7會期衛環委員會計14名立委,並致電各立委辦公室逐一說明。本會馮燕董事長另出席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召開之「環境資源部及衛生福利部組織改造」公聽會,發言呼籲各界支持成立「兒童少年發展署」。
2011/05/02 連署支持成立「兒童少年發展署」之兒少及相關專業團體達30個。
2011/05/03 兒盟馮燕董事長、王育敏執行長等人與台北兒福中心、善牧基金會、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靖娟兒童安全基金會、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等團體代表,共同拜會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兩位召委-呂學樟委員及潘維剛委員;盼該委員會審議《衛生福利部組織法》草案時,兩位召委可支持在衛福部下設「兒童少年發展署」。
2011/05/11 兒盟研擬衛生福利部及所屬機關(構)組織再調整建議,將原先主張之「兒童少年發展署」,擴增修正為「兒童少年及家庭署」,並另擬「兒童少年及家庭署」職掌規劃,供呂學樟、潘維剛、劉建國等立委辦公室之主任與助理參酌。
2011/05/12 兒盟研擬「兒童少年及家庭署」(原兒童少年發展署)倡導進度說明,分別寄送予加入本案連署之團體及個人。
2011/06/13 連署支持成立「兒童少年及家庭署」之兒少及相關專業團體達36個。
2011/07/15 兒盟王育敏執行長出席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會議,以臨時提案方式建議政府組織再造應成立兒少專責單位。
2011/07/20~ 在內政部主辦、兒盟承辦之「全國兒童少年國是會議」4場分議(北中南東區)中,
2011/08/31 無論是成人組或兒少組各場次之結論,均可見「中央政府應成立兒童少年及家庭署或兒少福利專責單位」之共識。
2011/09/02 兒盟馮燕董事長參加行政院薛承泰政務委員主持之衛生福利部組織調整諮詢座談會,於會中提出應成立「兒童少年及家庭署」之主張。
2011/09/09 兒盟馮燕董事長參加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第17次委員會第2次會前協商會議,於會中提出民間團體建議版之衛生福利部及所屬機關(構)組織調整規劃與「兒童少年及家庭署」業務職掌規劃。
2011/09/15 兒盟再次發起成立「兒童少年及家庭署」連署行動,以電子郵件寄送連署書予曾參加全國兒少國是會議各分區會議之民間與會人士。
2011/09/23 連署支持成立「兒童少年及家庭署」之兒少及相關專業團體達60個。
2011/09/27 兒盟王育敏執行長等人參加內政部召開之衛生福利部組織調整諮詢座談會第二場,於會中提出修正版之衛生福利部及所屬機關(構)組織調整規劃建議。
2011/10/05 兒盟王育敏執行長等人參加衛福部組織調整座談會第三場,於會中提供美國聯邦政府衛生及人群服務部「兒童家庭署」、日本厚生勞動省「雇用均等˙兒童家庭局」之組織架構,倡導成立兒少及家庭專責單位之必要性。
2011/11/24 兒盟在全國教師會之幹部會議上進行專題分享,講題為「政府組改之衛福部兒少及家庭專責單位演變歷程」。
2011/12/16 兒盟馮燕董事長提出組改建議相關資料甲案(兒童少年及家庭署)、乙案(社會福利及家庭署/兒少司),供衛生署幕僚研商衛福部組織規劃參考。
2012/2/16 在王育敏立法委員陪同下,兒盟馮燕董事長、陳麗如執行長等人與台大古允文教授、江東亮教授、師範大學彭淑華教授、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敦安基金會等團體代表,共同拜會立法院國民黨團召集人林鴻池委員,盼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議《衛生福利部組織法》草案時,國民黨團可支持在衛福部下設「兒童少年及家庭署」。林鴻池委員當下表達支持。
2012/02/29 兒盟採納各方意見後,針對衛生福利部及所屬機關(構)組織再次調整,將原先主張之「兒童少年及家庭署」擴增修正為「家庭福利署」,同時研擬「家庭福利署」職掌規劃。兒盟亦另草擬籲請支持成立「家庭福利署」連署書,重新展開連署行動。
2012/03/13 兒盟馮燕董事長再次赴總統府面見馬總統,說明政府應成立「家庭福利署」之原因,並提出兒盟版之衛生福利部及所屬機關(構)組織調整規劃與「家庭福利署」業務職掌規劃。
2012/04/01 連署支持成立「家庭福利署」之兒少及相關專業團體計57個、學者連署達17位、個人連署共23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