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兒少表意權國際研討會活動花絮
2024年9月11日,台北地院、政大法學院民事法學中心與兒福聯盟共同舉辦了一場兒少表意權國際研討會,非常難得地邀請了澳洲家事法官、日本與德國法律學者,以及聯合國兒童委員會前主席各自進行一場演講與線上問答互動。本次研討會除了現場學員,也開放線上參加,當日現場出席92人,線上則有138人。
111年憲判字第八號(以下稱「憲判八」)引發了國內家事法程序中對於兒少表意權的關注,加上本會長期關注友善兒少的司法程序,也參與司法院「人權與兒少保護及性別友善委員會」,並曾於112年提案希望司法院規劃涉及未成年子女之家事事件如何保障其參與程序及表達意見之權利相關研討會,邀請相關NGO團體、全國律師聯合會及各審級法官共同參與,以落實兒童表意權及正當法律程序之要求。當時,本會就已經開始構思這一場研討會,希望除了司法院以外,也能透過我們的力量,邀集更多的人一起來討論與關注此議題。
雖然本會長期倡議兒少福利政策與修法,但是面對司法程序的專業議題,我們需要更多的力量來推動,因此很榮幸地能藉由台北地院家事庭李庭長莉苓以及政大法學院戴教授瑀如的穿針引線,串起了這次台北地院、政大法學院民事法學中心與兒盟的合作,我們希望藉由這樣的合作,能有機會帶入司法實務界、法學界與兒少權益NGO三方的觀點與力量。
在議題與講者的設定上,由於本次憲判八主要是取經德國法,德國是由法官親自與兒少進行聽審;而去年本會參訪澳洲家事法院時,得知他們幾乎都是由院內的兒少專家來跟兒少會談,再做成報告上呈法庭,法官幾乎不見兒少。德國或澳洲都是兒童權利公約(CRC)的締約國,但為何會形成如此不同的制度?而鄰近的日本也是CRC與海牙公約的締約國,跟德國一樣是大陸法系,但是作法又與德國不同,所以在事前籌備討論時,很快就鎖定邀請這三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最後並成功邀請了包括澳洲聯邦巡迴家事法院Bruce Smith法官、日本京都大學西谷祐子教授以及德國梅茵茲大學Andreas Roth教授。此外,先前在制定民間版的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書時,認識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的前主席Jaap E. Doek教授,他也是荷蘭萊頓大學的教授,由他來詮釋與說明到底兒少表意權應該如何落實與保障,更是最佳人選!考量這四位國外講者身處不同國家,平日研究與公務繁忙,因此我們藉由視訊演講與線上QA,希望盡可能讓研討會的資訊更為豐富。
而在國內部分,除了上午場主持人為林優遇大法官俊益,下午場則由司法院少家廳李副廳長昆霖主持,最後一場次的綜合座談更是邀集了警大鄧學仁教授、政治大學戴瑀如教授以及兒盟董事賴月蜜教授共同與談。
雖然非常多的法律專有名詞,但也讓人對於兒少表意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大家都是從CRC出發,也都以兒少最佳利益為本,可是因著國情文化、政策立法差異,衍生出不同落實兒少表意的模式,但是對於國內在這件事情的實踐上,深感還有很多路要走,不管是相關人員的培訓配備,還有法令如何完善,這些都需要更多的討論、形成共識,進而健全我國對於兒少表意權的保障。
雖然這是一場非常法律的研討會,但是與會者除了法官、家調官與調解委員,還有法律系學者、學生,也有不少社工或心理師等,真是跨領域的一場盛會!雖然最後的綜合座談受限於時間與規劃,但相信這次的討論只是開始、不是結束,也實現了當初籌備的目的-引入不同國家的模式,藉此思考我國家事事件司法程序中,如何建構更完善的兒少表意制度。更特別的是,為了擴大本次研討會的效益,後續研討會的內容也將發表在月旦法學期刊中,以利更多人可以閱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