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愛情轉彎:談談你可能會意外的離婚現況
根據調查顯示,離婚是重大的「創傷事件」,僅次於配偶死亡。也有心理及精神科學證實,父母離婚會是孩子童年的重大創傷事件。
當你搜尋離婚時不難發現,台灣近年儼然成為亞洲離婚大國。新聞報導指出,台灣成亞洲離婚率第二高的國家,僅次中國。此外,根據內政部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每年都有五萬對夫妻離婚,數量十分可觀。
種種跡象顯示,離婚是當代趨勢。有孩子的你,更應該重視這個議題。
雖然離婚在當今社會已多被認為是中性詞,代表的是一種狀態。但若在離婚過程中碰到孩子的議題,便需要多關心孩子的感受,讓他們知道離婚並非會失去爸爸或媽媽,兩人只是用不同的形式生活,仍會給予孩子一樣的愛。
然而,我們卻往往在娛樂新聞看到哪位藝名人離婚,並為了監護權、財產分配等問題吵得不可開交。好萊塢明星布萊德彼特與安潔莉娜裘莉的離婚訴訟近日又躍上新聞版面,新聞更顯示他們的孩子已經在姓名中刪除了父親姓氏,究竟發生什麼事呢?
離婚拉鋸戰,誰來撫平孩子的傷?
布萊德彼特和安潔莉娜裘莉曾因電影《史密斯任務》假戲真做,打得火熱。步入婚姻後,更一同撫養6名孩子。郎才女貌、煞羨眾人的他們,婚姻關係卻在2016年畫下句點。
兩人在後續的離婚訴訟中糾纏多年——直到8年後的現在仍持續著。近日美國《時人》雜誌(People)報導了兩人持續8年尚未停止的離婚訴訟。
雖然兩人已於2019年在法官判決下,可以在完成離婚協議前合法恢復單身狀態。但仍在與財產、監護權的問題中爭論不休。
兩人劍拔弩張的關係,更可能讓6名子女身處在因爸媽離婚產生的風暴中。多篇報導指出,共同領養的3位養子女與布萊德的關係破裂,更將姓名中父親的姓氏刪除;親生女兒也在滿18歲後,以法律合法程序刪除父親姓氏。此外,更有報導揭露裘莉有干涉孩子與爸爸見面的舉動、孩子曾在私人社群帳號中批評布萊德為「爛人」。
然而真相如何,我們無法得知事情的全貌,僅能透過片面的新聞報導一探究竟。更殘忍的是,孩子看到爸媽對雙方的批評,甚至在新聞、雜誌中讀到相關新聞,他們的心中會是什麼感受?他們的心聲又有誰知道呢?我們無法從這些報導中得知。
當孩子面對雙親離婚,其實可能讓孩子在情緒、安全感、學業與社交,甚至是責任感的議題浮上水面。
孩子的情緒可能會因雙親的行為感到悲傷、憤怒、困惑,甚至是鬆一口氣。有些孩子可能會表現得很平靜,但內心卻在經歷巨大的情感風暴。此外,家庭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個避風港。當發生變化時,孩子們可能會感到不安全。他們可能會擔心自己的未來,害怕失去爸媽的愛,過往的美好回憶更可能讓他們裹足不前。
同時,若沒有適當關心孩子狀況,父母離婚可能會暫時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社交生活。而處在爭吵、負面情緒的環境中,有些孩子可能會覺得父母離婚是自己的錯,或試圖承擔調解爸媽關係的責任。
因此,身為父母,如何在離婚過程中,看到孩子的需求、傾聽孩子的感受,不把自己的情緒過度投射在孩子身上,便是至關重要的課題。
離婚後依然可以是好爸媽
讓我們將鏡頭轉到台灣演藝圈。哈林庾澄慶和伊能靜在15年前離婚後,兩人不僅沒有惡言相向,更共同撫養兒子小哈利。
近日,小哈利大學畢業,雖然哈林與伊能靜並未同框合照,但談起彼此時,都以尊重、友善的態度應對。除此之外,小哈利過去曾以女裝打扮示人,他們更大方支持孩子做自己,尊重孩子的個人意志,打破外界質疑的聲音。
而在小哈利在訪談中,他也不吝分享自己與爸媽相處的模式。他直言,雖然常常與媽媽吵架,但他知道媽媽總會在背後支持他。由此可見,爸媽若能友善地分開、讓孩子感受到兩份完整的愛;同時讓孩子知道,離婚並不是孩子的錯,並好好傾聽孩子的聲音,那麼,離婚何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從他們的例子中,我們能看見雖然離婚,但也能好聚好散,好好當孩子的「合作父母」。讓孩子知道就算父母分開了,對他的愛仍不會減少;除此之外,若兩人都過得更開心,孩子更是樂見其成。
勇敢但艱難的決定,是為給每一個人更好的未來
離婚雖然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並不意味著失敗。相反,它可能是為了追求更好生活的勇敢選擇。
孩子們在面對父母離婚時可能會經歷各種情緒狀況,這是完全正常的。只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安全感,孩子也更有機會理解父母的決定。
成為合作的父母需要努力,但絕對是值得的。良好的溝通、互相尊重和靈活調整是成功的關鍵。
每個家庭都是獨特的,沒有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重要的是找到適合你們家庭的方式。
在需要時尋求專業幫助是明智之舉。兒盟有許多線上的資源和各類服務,無論是你或是身邊的朋友正經歷這個事件,請不吝和他們分享。
面臨離婚難題,兒福聯盟的「家事商談」服務,是由專業中立的協談者協助有意或已經離婚的夫妻:
- 討論符合「子女最佳利益」的生活細節
- 協調財務分配問題
- 改善雙方的溝通方式
- 制定合作共同養育的計劃
這個服務就像是一個溫和的嚮導,幫助你們在離婚的過程中做出最適合家庭的決定。
孩子的聲音同樣重要,全台服務據點更提供「兒少商談」服務:
- 給予孩子表達感受和想法的機會
- 幫助孩子理解和適應家庭的變化
- 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這項服務可以協助你在離婚狀況下更好地理解和回應孩子的需求。
服務電話:
- 北區:(02)2550-5959轉2
- 中區:(04)2202-5399轉5
- 南區:(07)350-1959轉5
- 新竹:(03)667-0022轉22
雖然婚姻可能結束了,但作為父母的旅程才剛剛開始。在這個新的階段,你們有機會重新定義家庭的含義,創造一個充滿愛、理解和支持的環境。
雖然愛情轉了個彎,但你們仍有攜手合作,以愛和理解為基石,為孩子們搭建通往兩個新家橋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