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修圖、狂減肥、不脫口罩,孩子你「容焦」了嗎?
根據兒福聯盟公布的《臺灣兒少的社群時代容貌焦慮》調查報告,逾七成國高中生對自己外貌不滿意,近六成因此改變自己,更有四成五以上會修照片或甚至不敢上傳照片到社群媒體。
這些孩子因容貌焦慮採取各種行動,最常見的是注重穿搭和保養肌膚,其次是減肥、染燙髮和化妝。此外,網路社群對兒少審美觀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25%的兒少因網路文章或影音、19%受網紅或部落客影響而想改變外表。這些行為反映出兒少在社群媒體上感到的強烈壓力,迫使他們追求不切實際的外貌標準,這些對自我外貌焦慮而產生的行動,很可能因為兒少發展較未完整的心理和生理狀態而產生難以挽回的負面影響。

▌你的孩子是「絲芙蘭孩童」嗎?
近年一個名詞「絲芙蘭孩童Sephora kids」開始出現在華語社群中討論,代表一種兒少過早也過度依賴保養品的現象,透過社群平台的展演,越來越多的兒少拍攝影片展示他的保養、化妝程序,並介紹各種抗老、去角質成分。這些行為很可能就源於社群媒體帶來的容貌焦慮,並可以呼應到數據中部分兒少因網紅或部落客而深受影響,進而透過社群比較而逐步發展成兒少社群中流行的現象。「絲芙蘭孩童」不僅是一個可能源自於社群的焦慮現象,更需要關注的是對兒少皮膚、身體造成的傷害。
還記得2023年年末,一名五歲女童疑似出現月經的新聞嗎?經過調查發現,就是因為愛美的小女孩使用了媽媽的化妝品、保養品,其中富含的雌激素,經由皮膚吸收,而讓部分性器官提早發育,造成誇張的性早熟問題。
這樣因兒少錯誤/過度使用、或聽信了沒有根據的兒少專用化粧品,造成的傷害層出不窮。專家指出,兒童皮膚含有大量膠原蛋白,只需簡單的日常護理,如洗臉、保濕和防曬,無需使用針對成人設計的抗衰老產品。這些不適當的保養品和化妝品可能破壞皮膚屏障功能,導致痘痘、過敏、感染甚至是環境賀爾蒙等問題。

▌焦慮也可以很正向
不過,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誰能不愛美呢?年紀越小的青少年,往往越在意自己的外在條件,更在意別人怎麼看他。
如果你的孩子有像絲芙蘭孩童這樣的行為,除了禁止兒少接觸不適合其年齡的產品,更可以與孩子討論保養品和化妝品的成分及其作用,讓孩子了解這些產品為何不適合他們的皮膚,同時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清潔和護膚方式。這不僅能增進親子間的交流,也能讓孩子用正確的方式提升自己的外貌條件。
「Anxiety would have a plan for that.」這是一段出自腦筋急轉彎2中的對白,面對容貌焦慮也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思考,焦慮的情緒可以是防範未然的動力,為了讓我們準備好即將到來的未來,成為更好的人。擔心處在容貌焦慮的孩子,除了正向的陪伴孩子,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進行「鏡子練習」,幫助孩子認識並接納自己的獨特性,增加對自我的認同。最重要的是,家長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如兒福聯盟提供的爸媽Call-in教養專線和少年專線,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形象和價值觀,減輕容貌焦慮帶來的壓力。
參考資料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7713664
https://laweekly.asia/what-is-sephora-kids-and-why-are-they-buying-sephora/
*本影片為【放學不回家】EP1-在社群上不夠完美,所以放學不回家。聚焦在兒少面對容貌焦慮的真實狀況。
【放學不回家】是一個關心青少年議題的節目。我們會透過影像、和聲音來表達兒少最真實的聲音;
【放學不回家】Podcast,邀請 海苔熊 以及 青少年花火,一起透過聲音聊聊他們怎麼面對來自社群的容貌焦慮。
全平台Podcast收聽,搜尋「兒福聯盟」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ysi2cmb037b01yi7aazhkih/platforms